即时新闻

书香

来源:羊城区域     2019年11月28日        版次:FA15    作者:莫小米

    

  □莫小米

  章瑾是从浙江三门县走出去的,考上大学之前,她没有离开过家乡。她的求学之路一直走到了英国剑桥,拿到双硕士学位后在香港得到一份高年薪的工作,似乎成了所有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却忽然改变了方向。

  转折来自刚刚考上名牌大学的同乡小男生。章瑾与他的对话:“你想学什么专业?”“不知道。”“想去哪个城市?”“没想过。”“以后做啥工作?”“听妈妈的。”

  章瑾感到震惊,自己走出去这么些年,家乡的教育理念没有变,她决定回到小城三门,为家乡做点什么。

  她发起创立了当地首家公益图书馆,取名“有为”,这里不仅仅是看书的地方,还组织讲座交流,冬夏令营,游学访问,读书会等,旨在拓宽小城的视野。参加的不光是孩子,还有成人,有位女老板接触到读书会后,主动要求参排绘本话剧,由于讲不好普通话,她演的是一棵会摇动的树。她说:“我从土豪变成了书香门第。”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有为图书馆是一个市民的空间,撬动着整个小城的改变。

  书香由美好的灵魂来传播。90后姑娘康瑜,22岁之前,是父母的乖乖女。本科毕业,她做出决定,放弃人民大学的保研名额,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去支教。她来到云南保山一个叫漭水的小镇,成了一名初中老师。

  康瑜抱着使命感而来,想帮助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可学生并不领情,厌学、逃课、打架、早恋……每天上演。有天下雨了,康瑜说,我们不上课,我们来写诗吧。孩子们很好奇,写出来的诗行却充满单纯的爱和悲悯,令人落泪。支教第二年,她开了固定的诗歌课。奇迹发生了,这个全校最头痛的问题班级,成绩第一次超过了尖子班。

  两年支教结束,康瑜回到城市,准备申请留学,忽然收到一个大箱子,里面都是漭水孩子寄给她的诗和信……她再次回到山里,成立了诗歌教育公益机构“是光”,通过开发课程及教师培训,为全国偏远地区学生提供诗歌课程。

  是的,诗就是光。

  河南太康县陈庄村的一对留守小姐妹也有一个图书馆,馆里的书,都是她俩跟外婆捡废品时捡来的。一本本擦干净,收藏好,渐渐攒了一百多本,有小伙伴聚到这儿来读书,也有人借阅。

  比起城市孩子的藏书,它有点儿寒酸,有点儿辛酸。但是留守孩子们更加珍惜,这一点点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