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培正人话培正

时代在变,做人善正不变 时代在变,唯创新可领先

来源:羊城区域     2019年11月29日        版次:ZXA16    作者:

     “培正新声——培正创校130周年纪念暨东山培正小学文艺展演”上,六年级超社表演《致敬·传承》

     培正小学学生正在智慧课室上数学课

     “薪火相传”仪式

  11月22日晚的中山纪念堂星光璀璨。广州市东山培正小学(下称“培小”)在此举办“培正新声——培正创校130周年纪念暨东山培正小学文艺展演”活动,全球红蓝儿女一起听培正新声。

  百卅培正,砥砺奋进,学校始终与祖国同向而行,红蓝儿女始终奋楫争先。进入新时代,培小依旧蓓蕾绽放,硕果喜人:省级信息化融创项目打造智慧校园,特色课程培育善正品格,STEM、PBL营造善教乐学新生态,小小红色讲解员、善正志愿团,用心用情,红蓝健儿英姿勃发,体育、音乐、美术捷报频传……

  “我和我的培小”都有着怎样的故事?听听校友、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的心声。

  A

  校友说:

  一日培正人 一生培正情

  5月24日—30日,《善美·育人——东山培正小学130周年校庆书画展》在陈树人纪念馆举行。陈树人是岭南画派创始人,他的孙女陈静芬女士及其儿子、孙子,三代人都毕业于培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年81岁的陈静芬对母校“做人要善,为人要正”的教诲仍铭记于心,这也让她毫不犹豫把子孙都送来读培小。她说:“尽管时代在变,但做人要善正是亘古不变的。”

  上世纪50年代初,陈静芬跟随祖母从香港回到广州,在亲戚好友的建议下,她入读了培小。她回忆道:“我当时正好衔接上五年级,直到现在,我都还清楚地记得培正‘至善至正’的校训,老师们一直教育我们做人要善、要正。”  

  陈静芬认为,做人最重要的宗旨就是善正:“应该从小就要怀着善正的初心,一路走来才会踏踏实实。”也正是“至善至正”这个沿用至今的校训,让她很放心地把儿孙都送来读培小:“我的孙子在培小的育人氛围下身心健康地成长,也很懂得感恩,他经常跟我说起培正的老师对学生们都特别爱护。学校很重视体育,我孙子现在读初三,已经1.9米了,他是在培正时培养了篮球兴趣,叶志丹校长还经常跟他们一起打篮球。”

  广州培正同学会会长王达雄既是培正校友,又是培正家长,两个孩子均就读于培小。他是培正1984年复名后的第二届学生,谈及读书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时,他说:“我最震惊的是,为什么每年的培正同学日有这么多老校友回来?”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王达雄开始去了解培正的历史。原来,培正从创办开始就特别提倡中西文化融合。他发现:“培正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培正的校长和老师水平都非常高,比如黄启明校长,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的,他1918年担任培正的校长后,就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改革和扩展,是奠定今日培正家族办学规模的重要人物。”

  王达雄说,他在培正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这也给自己为人父母指明了道路:“培正的教育特别强调做人,早在一百年前,黄启明校长就提倡‘敬业乐群’,即老师要尊重自己的事业,老师和学生都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哪怕在今天,这都是非常积极的理念。所以我毫不犹豫把自己两个孩子都送来培小读书。”

  当了广州培正同学会会长后,王达雄发现,培正同学会里特别多几代都是培正人的:“还有很多一个家庭里都是培正毕业的,他们不止在培正读书,毕业后还积极参加同学会,继续为培正服务。这就是我们培正人对母校的爱——一日培正人,一生培正情。”

  B

  家长说:

  培正的学生不仅成绩好,综合素质也非常高

  培正小学良好的口碑不止在校友中代代相传,在不少广州市民的心中,培小也是孩子读书的首选。郑欣和黄晓丹女士就是慕名而来的家长,她们都对百年老校深厚的历史底蕴情有独钟。郑欣说:“每次从培正校门外走过,我都要驻足观望很久,这里红墙碧瓦,校园里还有一棵百年大榕树……这种历史的沉淀极富魅力。”

  孩子入读培正后,几乎每天都有成长的惊喜,这让郑欣毫不犹豫地把二宝也送来培正读书。郑欣时不时会拿出儿子李泽一的毕业纪念册来翻一翻,孩子六年来的成长点滴历历在目。

  郑欣和大多数培正家长一样,对学校独有的级社文化赞赏有加。李泽一今年毕业,这一届毕业生属于“安社”,“安”字寓意美好,希望学子安心立志,做修己安人、安邦治国的社会英才、国之栋梁。她说:“儿子他们‘安社’的全体成员一起设计社徽和社旗,儿子有幸当选社长,设计的社徽还有幸当选,真的别提有多自豪了。这份荣誉也一直激励着他不断努力。”

  郑欣和黄晓丹都认为,培正的学生不仅成绩好,综合素质也非常高,自信和大气是培正学生的显著特点。今年1月,广东实验中学官微发布喜报:我校李玥、吴润谦同学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称号。作为吴润谦的妈妈,黄晓丹很自豪,也很感激儿子六年来在培正受到的良好教育,“孩子经过培正的熏陶后,潜力无限”。

  现在广东实验中学读初二的吴润谦说:“省实的老师都说‘培正出品,必属精品’,这说明了在省实的师兄师姐都很优秀,这是培正的骄傲。”他认为,培正学子之所以受到名校的青睐,是因为培小无论在学习、品德和活动方面,对学生的培养都很到位:“‘至善至正’的校风对我的影响特别大,这四个字的校风要求我们做到尽善尽美、精益求精。学校每年组织‘善正好学生’的评选非常好,如果能按照每一条标准去做好,我想每个人都是优秀的学生。”

  C

  学生说:

  在一群优秀的学生里,同伴就是大家不断努力的最好动力

  记者采访培小学生时,正值新一届大队委的选举,六年级学生赵柏阳、肖蓝可、陈玟如都是其中的候选人,他们正认真地准备下午的竞选演讲。谈及培小的学生,赵柏阳说:“我身边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小伙伴了,大家各有所长,我们互相取长补短。就比如今天,我前两节课因故请假了,一回到教室,同桌就跟我说:‘柏阳,今天的语文课挺难的,重点是这些,我都做好了详细的笔记,我来给你讲一讲吧……’”

  身旁的陈玟如同学也频频点头,她说:“这里的学习氛围特别好,下课后同学们还会聚在一起讨论老师课堂上没讲完的知识点。老师一直倡导我们先自学、组学,然后群学(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所以我们的学习效率都很高,基本上课堂上都能把学习的难题解决掉。”

  肖蓝可同学说,培小的老师总是以身作则,对学生一视同仁,“他们总是用爱来感化我们”。

  赵柏阳想起了上学期一堂令他印象深刻的语文课。五年级下学期时,有一次语文课上,班里有个同学突然呕吐了,还把同桌的书包弄脏了。“当时那位同桌很不开心,还表现出一脸嫌弃的样子。陈敏璇老师看在眼里,但她先把同学的呕吐物清扫干净,安顿好这位同学后,就把他的同桌带到教室外谈话,告诉他同学之间应该包容和互相帮助,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友谊。”赵柏阳说,这件事情全班同学都看在眼里,都很佩服陈老师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后来这位同桌也变化很大,跟班里同学关系都很好。

  每当亲朋好友问起陈玟如在哪里读小学时,她都特别自豪地回答——培正小学!随之而来的,是亲朋们异常羡慕的目光。她说:“很多人都对培正的学生很感兴趣,觉得我们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老师都给了我们学生特别大的自主权,比如大队委的选举,都是全体学生投票选出来的,老师不会干涉;就连学校的官微推文也是我们学生自己采写和编辑的。”

  肖蓝可说:“因为培正的学生都很优秀,在一群优秀的学生里,同伴就是大家不断努力的最好动力。”

  D

  老师说:

  在这里成长和奉献,我感到特别自豪

  一个世纪前,老校长黄启明就在培正营造了“敬业乐群”的良好氛围,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问及老师们在这里工作有何感想时,“累并快乐着”、融洽、温暖、互助协作等依旧是老师们的共识。

  培小现任校长叶志丹也曾是这里的家长。对于培小老师的敬业乐群、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他深有感触:“记得女儿读一年级时,有一次老师找我谈话,她提醒我孩子正在换牙期,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吃这么多糖果。当时我很纳闷,自己作为父亲,完全不知道孩子喜欢吃糖。老师告诉我,午休时整理孩子的睡袋时发现了糖果纸,所以才提醒家长要注意的。还有一次,女儿回家跟我说,班里有个同学在厕所里摔倒了,大冬天的,老师怕孩子着凉,马上把自己孩子的备用衣服给这位同学穿上。老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和呵护,培小家长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在培小任教25年的副校长林晓玲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刚来这里时那个懵懂的自己:“我第一次给学生上课真的非常非常紧张,虽然课前我已经特别细致地备课了,但课堂上还是很怕自己讲错,怕学生听不懂。那时候多亏了我的师傅陈晓,她当时已经是数学名师了,但一点架子都没有,她只要不上课,都会搬个凳子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听我的课,听完后非常细致地点评。记得有一次课是讲应用题,陈晓一下课就跑过来跟我说,她刚才在自己班上讲得不太好,可能用另一种方式给学生讲,他们会更好理解……我用她说的方法现学现用,从学生们的反应来看,确实比我之前备课时的方法好多了。我下课后也及时跟陈晓反映了情况,她第二天在自己的班里也用了这样的方法,效果确实好多了。”

  24年过去了,这一幕依旧清晰地刻在林晓玲的脑海里:“培小的老师就是这样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新老师,手把手地把新老师培养成骨干教师。”

  因为一直是广州基础教育的排头兵,培小经常要接待前来参观和学习的团队,老师们除了要上好每一节课,还要面对繁重的接待任务。最开始每周一次接待,后来越来越频繁,为了及时通知老师们,老校长叶尔安想了一个办法,她对老师们说,如果看到她办公室门口挂了小灯笼,就说明当天有接待任务。再后来,接待实在太频繁了,叶尔安说:“我也不挂灯笼了,可能随时都有人来学校参观,天天都是参观日。”

  25年来,林晓玲从老师、班主任、教导处主任,成长为现在的副校长。她认为,正是“天天都是参观日”让每一位培小老师都对自己高要求,尽力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手上每一项工作:“培小老师工作虽然非常多,但效率都很高,因为我们分工不分家,老校长张淑华常说,‘我们要互相补台,发现问题马上想办法,大家合力才能把工作做好。’”

  培小老师的爱岗敬业是出了名的,经常大晚上办公室还灯火通明,林晓玲说:“我们确实有很多工作要做,经常放学了还没做完,所以大家都很自觉地在办公室加班。但是同事之间关系特别融洽,大家在一起感觉有伴,心里很温暖。”

  教导处主任徐紫已经在培小度过了30年时光,好几次其他学校“挖”她去当副校长,她都婉拒了:“我真的很爱培小,就像爱自己的家一样。30年来,学校不断发展,越变越美,我真的很开心。培小的氛围非常好,大家都拧成一股绳,在这里成长和奉献,我感到特别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