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盐业催生惠阳望族“邓承修家族”

来源:羊城区域     2020年05月29日        版次:ZHA19    栏目:文脉故事    作者:吴大海

     惠东港口附近,盐农们辛苦晒出的盐堆成了小山 惠东县新闻中心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吴大海

  据《两广盐法制》记载,清乾隆22年,“惠州所属八场,岁产盐斤将及百万包,以通省而论,惠州居其大半”。清代惠盐通行广东,也培育出诸多盐商,其中惠阳的邓氏家族最有名。邓氏家族曾靠经营盐业富甲一方,后代中培育出“铁笔御史”邓承修、革命烈士邓仲元等众多才俊。

  盐是中国历代王朝控制极严的货物,盐商是一个好营生,产盐多的地方,自然会让某些人暴富。镇隆崇林世居、淡水两秀新居和秋长早期的一些大型围屋,都是盐商建造的。其中,淡水邓氏的开基始祖邓奕贵,就靠着贩盐,一举开创了邓氏富甲一方的传奇,并给后嗣几代子孙留下了巨额财富。

  此后,邓氏家族开枝散叶,后裔子孙中人才辈出。邓承修是清代咸丰十一年(1861年)举人,历任刑部郎中、浙江道、江南道、云南道监察御史、鸿胪寺卿等官职。任御史时,他大胆进谏,弹劾权贵,痛陈利弊,人称“铁笔御史”。光绪十五年(1889年),他又在淡水创办崇雅书院,即今天的崇雅中学。晚年,他主讲丰湖书院,一心扑在家乡文教事业上。

  民国时期,不少邓氏后裔投身革命。像同盟会元老邓仲元,曾任广东军政府陆军司司长、粤军总参谋长兼粤军第一师师长,参加过广州黄花岗起义、光复惠州、讨伐袁世凯、驱除龙济光、统一广东等战役,功勋卓著。他逝世后,国民政府还确定每年3月23日为“先烈邓仲元先生殉国纪念日”。广州、惠州、梅州等地先后建立以邓仲元名字命名的学校、医院、图书馆、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