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 通讯员 深卫信 再遇到重大疫情,怎么办?11日,记者从深圳市卫健委获悉,未来深圳将通过“两步走”的方式,建设现代化、法治化、精准化、智慧化的一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疫情预警上,将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高科技,整合医疗卫生机构、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治机构、职业病防治机构等监测预警系统,建立覆盖全人群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大平台和应用系统。此外,获世卫组织点赞的 “三位一体”联防联控机制也将加码升级,并将疾控力量向社康下沉,提高基层防控能力,依法防疫的进程也在加快,以此将深圳打造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服务最好、公共卫生安全水平最高、公共卫生治理最优的城市之一。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纳入“一把手”考核 深圳市卫健委介绍,在提升重大疫情防控能力上,深圳计划分两步走。一方面,近期立足补短板,到2022年建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打造国内一流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另一方面,中长期力争创一流,到2025年,深圳将建成全球一流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公共卫生学科领军人才队伍,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公共卫生创新平台,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能力达到全球领先水准。 值得一提的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将纳入深圳各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的任期考核,也将成为一把手的“必修课”,领导干部也须参加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专题培训。 疾控力量向社康机构下沉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深圳设置了29家疑似病例收治医疗机构,主要收治可疑病人,在确诊后,转送至定点医院。在此基础上,深圳首次谋划,未来布局传染病战略后备医院。未来,深圳传染病战略后备医院将参考这一模式,一方面接受可疑病人,确诊后转入定点医院救治;另一方面,医院自身完善发热门诊、负压病房、负压急救车等硬件建设,加强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学科和人才建设,作为后备力量救治患者。 此外,疫情期间,深圳的社区工作者、社区医务人员、社区民警构建的“三位一体”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深圳在基层防控上也要“加码”。一方面将完善社区工作者、社区医务人员、社区民警“三位一体”的社区小区联防联控机制并将其将常态化。 在此基础上,深圳还将引导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志愿服务和社工组织与公共卫生社会治理,形成防控最大合力,并推动用人单位建立健康管理员制度。 另一方面,社康中心作为市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础平台,未来也将成为重大疫情防控的“桥头堡”。深圳市卫健委介绍,未来深圳将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力量向社康机构下沉,提升社区基本医疗技术支撑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加快推进地方性健康立法 根据计划,深圳还将加强公共卫生特区立法工作,加快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健全公共卫生安全制度规范。 据介绍,目前两部特区条例立法工作已列入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其中,健康条例将是全国首部地方性健康立法,将开创性地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完善健康教育与促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重点人群健康管理、重大疾病防治、健康社区建设等全民健康服务制度体系。 与此同时,深圳也将完善生物安全制度体系,贯彻落实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生物安全地方法规政策体系,完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和动物防疫、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医疗废物管理等规章制度,健全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加强生物安全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