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婚嫁 |
新人们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拍上一组充满古韵风味的婚纱照;由当地村民组成的亲人团为新郎“坐高堂”、新娘“探家姐”……2020年9月18日-19日即将举办的珠海市斗门区第九届“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活动玩出了更地道的“新意”,让这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充满了仪式感。 据了解,“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活动是珠海市斗门区在9月下旬举办的珠海市斗门区第五届民俗文化展重头戏之一。今年的民俗文化展可谓是精彩纷呈,十余个系列活动充分展现斗门本土特色民俗文化魅力风采,强化斗门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文化交流,提升斗门民俗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本地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新意”更地道 传统散发魅力 “斗门水上婚嫁”是斗门水乡一种流行了几百年的传统民俗,作为珠海市第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是斗门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亮眼“名片”。其主要特征是婚嫁过程形式繁复多样,讲究礼仪,有着比较固定的程序和约定俗成的礼仪物品,也与沙田民歌有不可分离的联系。 笔者日前从斗门区了解到,今年的“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活动计划定于9月18日-19日在白蕉镇南澳村举办,8月15日至9月10日接受公众报名。“今年活动较往年增加了一天,增加了更为传统的文化内涵。”斗门区文化馆馆长沈俊校向笔者介绍,往年活动只有一天十分紧凑,而今年增加了一天,可以让新人们进行村居场景的婚服拍照,同时晚上还会进行新郎“坐高堂”、新娘“探家姐”等仪式活动,让仪式感更为强烈。 “新增的仪式看似‘新意’,实则让活动更贴近传统,使这项本土特色民俗文化更具魅力。”沈俊校还向笔者透露,斗门曾经也有考虑过将活动市场化进行,但市场化后却导致了活动的“变味”,与初衷相背,所以多年来该项传统民俗活动一直由政府主导,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据介绍,该活动适合对该特色婚嫁习俗、对婚礼有所追求,冀望留下美好回忆的新人们。在已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结婚并持有有效结婚证明,以及服从活动主办方安排全程参与活动的要求下,今年的报名条件还特别增加了一条:夫妻双方中一方为全国范围内的在职医护工作人员、珠海市抗疫防疫一线工作者及积极参与复工复产的劳动者。 “在举办活动的同时,我们特别制定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和预案,做好防控措施。”沈俊校称,虽然活动是在广阔的乡村举办,但在活动当天,主办方会对每一位参与者及观看活动的市民群众进行量体温和验证粤康码,同时提倡群众在人多密集处必须戴上口罩。 拓宽“朋友圈” 加强文化交流 “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活动其实是斗门区民俗文化展的一个缩影。斗门区民俗文化展是融合民俗展演、比赛竞技、旅游休闲、民俗婚庆、非遗展示为一体的民俗文化盛会。历时长、节目多、参与广则是今年活动的最大特色。 笔者了解到,今年斗门区民俗文化展的时间从9月16日一直到9月27日,历时长达半个月。而活动方面,除了“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活动外,仅9月20日在接霞庄举办的点题活动——民俗文化展就包含有醒狮、织鱼笼、非遗美食展、图文展、赵氏家族祭礼、成人礼等多个活动。另外,还有七月三十装路香、斗门区第十四届沙田民歌大赛、斗门区第十九届戏剧曲艺大赛等十余个系列活动。 “今年活动精彩纷呈,形式多样。”沈俊校表示,今年特别增加了三场大型文化展演以及各镇(街)曲艺展演,其中三场大型演出包括特邀了湛江实验雷剧团带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雷剧展演、珠海市粤剧团的传统剧目(折子戏)展演,珠海市斗门区第十九届戏剧曲艺大赛。同时斗门区文化馆举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肇庆端砚的展示。形式变化上,珠海市斗门区第十四届沙田民歌大赛则移师在南澳村河畔上举行,一曲曲悠扬的戏曲将飘荡水中央。 沈俊校还表示,邀请珠三角城市参与更是今年斗门区民俗文化展的亮点之一。其中,在珠海市斗门区第五届民俗文化展醒狮邀请赛中,主办方拓宽参与面,邀请了东莞、中山等周边城市队伍参与;在南门村接霞庄举办的非遗美食展除了展示本地美食精髓外,也邀请了珠江三角洲地区近20项非遗项目,加强了城市间的文化交流。 开展系列活动 复苏文旅体市场 据介绍,斗门区民俗文化展是今年斗门区大型文旅活动的一个开端,通过深入挖掘斗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高度契合,依托斗门区传统村落、传统街区和自然风光,培育打造乡村民俗文化活动品牌,为市民群众提供生动直观的民俗文化体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斗门民俗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除此以外,在斗门区各项文化、旅游、体育活动都在陆续开展当中,进一步复苏全区的文旅体市场。 目前,斗门区市民体育节已开展,其中八月下旬将开展斗门区第八届市民体育节趣味徒步活动以及斗门区第八届市民体育节绿道骑行活动,其余象棋、趣味运动、拔河、乒乓球、羽毛球,龙狮、网球、篮球、足球等各项活动将从9月开始至年底陆续举办。 正在举办的还有2020斗门旅游(文创)商品创新设计大赛。活动以“邂逅灵感创意,雕刻斗门记忆”为主题,将文化创意与旅游需求之间的道路打通,结合现代科技和艺术品位,将斗门各类元素嵌入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之中。借助本次大赛,深度开发与发展斗门旅游文创产品,从而更多维度传播斗门旅游,为斗门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搭建更多桥梁,从而让更多的人看到斗门、了解斗门、感受斗门,在传播斗门特色文化的同时,逐步构建斗门旅游商品的成熟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由珠海市斗门区与羊城晚报合作开展的“羊晚带你品味斗门”美食旅游宣传活动,也将在八月启动。届时,羊晚旅游达人和一众饕餮团将走访斗门大街小巷,寻找最地道的斗门美食,助力打造斗门美食旅游名片。 斗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邹秀程称,斗门区将在下半年谋划一系列文旅体活动,如斗门区中秋花灯会、“探寻悠悠历史 连通古今斗门”文化穿越之旅、御温泉中秋·国庆双节庙会、白蕉海鲈旅游文化节、“趣,斗门跑!”——第二届斗门趣跑活动、第七届斗门水稻收割节等,让斗门区的文旅体市场增加动力。(杨雪薇) 相关新闻 斗门5条村入选首批省级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 记者日前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获悉,经珠海市农业农村局推荐、省级组织专家评审等程序,斗门区共有5个村入选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它们分别是乾务镇湾口村(鳗鱼)、白蕉镇新环村(盲曹)、白蕉镇泗喜村(白蕉海鲈)、白蕉镇灯三村(白蕉海鲈)、白蕉镇灯笼村(白蕉海鲈)。 据介绍,“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是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产业兴旺的重大行动、重要抓手,被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前所未有。自2019年起至2021年,省财政将连续三年统筹整合省级及以上财政资金超30亿元,扶持300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形成200个特色农业专业镇,实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全覆盖。 乾务镇湾口村位于乾务镇城区以南,乾环路旁边,是广东省生态示范村。村内现有鑫同鑫水产、浙洋水产等两家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湾口村鳗鱼养殖已达700亩,鳗鱼产业已成规模,年产值达3000万元。 白蕉镇新环村位于白蕉镇东北部,磨刀门水道西侧。该村支柱产业是水产养殖业,村内有1家水产养殖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社员共同致富,目前,该村特色品种盲曹养殖面积达562亩,产值达1686万元。 白蕉镇泗喜村、白蕉镇灯三村和白蕉镇灯笼村均因白蕉海鲈当选。多年来,斗门区凭借“白蕉海鲈”获誉无数。其中,2009年“白蕉海鲈”成为珠海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白蕉镇获授“中国海鲈之乡”称号,2017年“白蕉海鲈”获评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8年入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农产品品牌。去年11月,珠海市获授国家级殊荣“中国海鲈之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张靓丽的“菜篮子”名片。(杨雪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