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父亲退居幕后仍是“定海神针”,带领企业平稳应对疫情挑战之后,这位创二代感叹:

这一年最大的收获是一种信念感

来源:羊城区域     2020年11月18日        版次:ZA15    栏目:经济新动能 民企新力量 创二代来啦!    作者:莫谨榕

    

  

  总策划:刘海陵 林海利

  总统筹:孙  璇 吴  江

  执行:孙晶 李卉 赵燕华

  文/羊城晚报记者 莫谨榕

  图/受访者提供

  

  2019年秋,羊城晚报采访团队来到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光电科技园,和当时年仅36岁的广东同益空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同益”)常务副总经理唐旭初深入对话。在唐旭初接班的八年多时间里,这个家族企业刮起了一阵“改革风”,还顺利地登陆新三板市场。时隔一年,当采访团队再次来到同益,唐旭初已从常务副总经理进阶公司总经理,而父亲唐壁奎则退居幕后做“参谋”。回顾这一年,带领企业平稳应对疫情等一系列挑战,在治理结构、激励机制、管理模式等领域大刀阔斧改革,唐旭初感到“做企业的信念感更强了”,也“有了一些小进步”。

  

  父亲坚韧的精神鼓舞我迎难而上

  

  要回顾过去这一年,所有企业家都绕不开一个话题——疫情。“对于父亲来说,这可能是他几十年创业风风雨雨中的一次,但对我来说,可以说是接班以来比较大的一次挑战。”唐旭初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今年年初,受到疫情影响,一些员工滞留外地无法返岗,同益复工复产延后,订单物流受阻,尤其是零售渠道业务收缩,都让管理层备感压力。让唐旭初印象深刻的是,在春节前,同益就接到了来自印度客户的大订单,计划春节后出货。但遇到疫情,企业复工复产推延,产业链也未畅通,要如期完成订单难度很大。“我们当时非常焦虑,想了很多办法,终于在最后关头成功把货送出港,交到客户手上。”

  问起这一年最大的收获,唐旭初毫不犹豫地回答:“是一种信念感。疫情刚开始时,我真正体会到做企业很不容易。”唐旭初回忆,一开始企业前景还不明朗,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心里都没谱,甚至有高管跟唐旭初提出,愿意削减工资跟企业共渡难关,让唐旭初既意外又感动:“我当时就想,员工在困难时能给予我们这么大的支持,我也要尽力保障员工的工资待遇。”

  在爬坡过坎、迎难而上的上半年,唐旭初总是想起父亲在火灾废墟中重建同益的身影。2011年,一场意外的火灾给工厂带来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但父亲并没有就此气馁,而是在一片废墟中带着工人们重建起同益,带着企业重回正轨。他说:“父亲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尤其是在今年这样关键的时候,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种精神,这是企业家的一种信心和信念感。只有我把自己的信心建立起来,才能够支撑整个团队的信心,更好地应对逆境。”

  

  站在父辈的肩膀上做创新

  

  “热泵行业相比其他行业受影响相对较小,还算幸运。”尽管平稳应对了疫情期间的种种难题,订单在复工复产后逐步恢复,同益的业务逐步进入正轨,但唐旭初对这种“幸运”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我们零售渠道这块业务上半年影响还是挺大的,下半年有了明显的恢复。我们判断,这种恢复更多还是基于去年订单的延伸,而明年新订单是否会受到影响,现在还有不确定性。”唐旭初表示,对于同益的传统业务板块,比如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等,明年的竞争可能会加剧。

  不过,面对传统业务板块的竞争,唐旭初明显从容得多:“去年以来,我们的创新线条做了比较大的改革,对应各个细分领域推出创新事业部,通过组织架构和激励机制改革推进创新,已经孵化出一两个专注细分领域的创新产品,并做到了市场龙头。目前,创新业务带来的利润已占到总利润的1/4,成为公司今年业绩增长的最大亮点。”

  2018年,在父亲唐壁奎的推动下,公司成立了同益空气能研究院,主要围绕空气热能的创新应用进行技术研发。2019年以来,唐旭初统筹管理创新板块,“站在父辈的肩膀上”,他着手对研究院进行改革。“对创新板块进行改革是内外部需求共同驱动的。”唐旭初告诉记者,研究院成立一年多来,虽然拿出不少技术创新成果,但和市场需求衔接不够紧密。同时研究院内部也有一些声音,觉得创新人员激励不足。而放眼外部环境,格力、美的等大企业争相入局,传统空气能行业资本涌入,竞争加剧。他说:“我们必需要考虑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而且新业务要能做到‘第一第二’,这就倒逼我们要去关注细分领域,做好技术和产品创新。”

  随后,唐旭初对研究院进行事业部制改革,围绕创新技术和产品打造成创新事业部,研发人员组成“创业”小团队,研究院则成为了“项目”孵化器。唐壁奎也建议,创新不仅要做技术,更要结合市场需求。针对细分领域研究出的产品应用要迅速投入到市场检验,产品市场效果好,研发人员就能获得丰厚激励。

  这项改革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目前,我们有两个产品就通过这样的方式孵化出来,做到了‘数一数二’的市场龙头。”

  

  老一辈就像“定海神针”

  

  在逆境中历练,唐旭初管理企业越来越游刃有余,而唐壁奎也更加放心大胆地交出“权杖”。“我虽然还没有卸任董事长,但现在公司管理基本以旭初为主了,我退居幕后主要做‘参谋’,工厂已经很久没去了。” 唐壁奎告诉记者。

  “今年对于疫情的处理,旭初还是应对得比较好的。”对于儿子在逆境表现出的从容和魄力,唐壁奎不吝给予赞扬和支持,“我现在就让他充分去发挥,日常管理工作基本不插手了,市场规划上,我可能有一些经验,会给一些意见。”

  而唐旭初则谦虚地表示,自己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去年采访时,我给自己打了70分,今年就打75分吧,在全面管理公司后,我觉得自己有一些小进步,但还有更大的空间。”唐旭初说,父亲虽然逐渐退居二线,但仍是公司发展的“定海神针”。

  唐旭初说:“尤其是今年疫情之后,我觉得自己信心和信念还要加强。以前我可能比较注重科学管理,但我现在发现,企业和企业家精神层面的建设也很重要。除了自己坚定信念外,还要给客户、员工传递更多的信心,这点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我能从父亲那里传承的最重要的东西之一。未来,我们会继续坚定信念,创新发展,让空气热能更好地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