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梅州大埔:“摧不垮打不掉”的红色交通线

来源:羊城区域     2021年02月25日        版次:YD10    栏目:    作者:危健峰、辜昀玥

     重山包围的大埔汀江,曾是中央红色交通线水路必经之路 何森垚 摄

     大埔中站秘密仓库棣萼楼 梅州市委办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危健峰 通讯员 辜昀玥

  

  “汀江河水波连波,两岸青山都是歌,不怕历经艰和险,披星戴月送伍豪……”时至今日,在广东梅州的大埔县青溪镇还传唱着《跋山涉水送伍豪》这样一首山歌,听着旋律仿佛还能看到,在被称为“虎口交通站”的大埔中站青溪红色交通线上,化名“伍豪”的周恩来乔装成“进山做生意的老板”在交通员的护送下,翻山越岭前往中央苏区腹地瑞金的画面。

  80多年前,为传递重要情报、输送重要物资、转移临时中央机关和党政军重要领导人等,中央开辟了多条秘密交通线,而途经广东梅州大埔的“中央红色交通线”,是唯一一条未被敌人摧毁的交通线。80多年后,一个坐落在边远山村的“广东省(大埔)保密教育示范基地”——中央秘密红色交通线展馆,正讲述着这条“摧不垮打不掉”的红色交通线背后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

  

  追忆:“地下交通线”的诞生

  

  中央红色交通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连接远在数千里外党中央与中央苏区的生命脐带,又称为“苏维埃血脉”,是党的秘密信息通道、交通通道、经济通道。大埔中站,位于汀江畔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青溪村里铺自然村,有“虎口咽喉”之名。“虎口”说的是大埔中站,处于当年国民党大埔县城所在地茶阳与闽粤两省边界上的虎市村中间,茶阳有国民党驻军、边界上的虎市村有戍守边界国民党正规军重兵把守,大埔中站辖区内红区、白区相间,国民党正规军、反动民团和暗探常巡查、造访,危机重重。

  上世纪30年代初,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决定建立中央苏区, 根据苏区建设的需要,中央交通局成立,在中央苏区创始人毛泽东与周恩来的运筹下,建立由上海直通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地下交通线被提上议程。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一条由上海经香港、汕头、大埔、永定进入中央苏区核心区长达三千里的红色交通线建成。大埔中站辖区大埔境内的交通线站(点)水路以韩江、汀江为主线,陆路以青溪村为起点,走山路经虎市村多宝坑自然村、铁坑村、伯公坳闽粤边界上的永定县桃坑村(大埔中站陆路辖区),转闽西交通大站,全程超过100公里。

  这条被毛泽东生动地比喻成“人体的血脉”的交通线,在1930年至1934年间安全护送了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200多名党、政、军骨干,及一批电讯技术人员、文艺工作者安全进入中央苏区,送入苏区药物等民用、军用重要物资有300多吨。交通线运行期间,没有发生一起护送的干部被捕和物资损失的事故。这是党的地下交通保密工作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奇迹。直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时仍保持畅通,史称: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

  “中央红色交通线本来有多条支线,但其他交通线支线1931年因顾顺章和向忠发的被捕叛变遭到严重破坏,先后全部被切断,唯独上海经香港、汕头、大埔、永定进入苏区的主线路保存下来,这是苏区党组织最早开辟的,也是唯一一条自始至终没有被敌人破坏的交通线。没有它,中央苏区需要的大批物资、党在白区需要的工作经费,党和军队的大批领导精英、党中央机关就不能安全进入中央苏区,那中央苏区历史就可能要重写。”余敏说。余敏是大埔县第三代党史工作研究者,也是梅州市申报中央苏区专家组一员。

  摧不垮打不掉的红色“血脉”,不断地给中央苏区输送着养分,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既是供给的、又是事关全局的。正是因为有了红色“血脉”的存在,中央苏区的革命就更添了活力,更为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积蓄能量。

  

  揭秘:“摧不垮打不掉”里的保密故事

  

  为何它始终不受敌人破坏,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硕果仅存的一条红色干线?这与大埔交通中站的战略地位与结构的特殊性有关。

  大埔中站辖区处于中央苏区南部前沿,辖区内是国民党统治区与苏区相间,与水路、陆路交接的地方,因此,大埔交通中站与其他交通站有所不同,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是交通中站负责人实行任期制,每任一年。二是创建了进入中央苏区同志的政治纪律,服从交通站的身份安排,按不暴露身份的保密纪律进行乔装。三是制定了信息安全与接送制度。同时,大埔的党组织和民众直接参加了交通站的组建和交通工作。埔北苏区为了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安全,将党和政权组织隐藏于群众之中,并组织船工及农民、妇女组成运输人员,共同战斗,确保了中央红色交通线的畅通。

  另外,为确保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安全,中共中央专门成立交通局,并建立了中央红色交通线专职交通员队伍。“当时中央选择交通员要求很严格,不仅党龄要长,政治立场要坚定,还须有一定的对敌斗争经验。交通员要有社会职业作掩护,生活要社会化大众化,还要具备随机应变、自圆其说的能力,对每个时期的‘行情’倒背如流,最重要是要英勇斗争,当时有一些交通员遭到逮捕,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保护了交通线的安全。”梅州市保密委专职副主任、市国家保密局局长陈益明说。

  交通局还实行一套秘密工作方法,规定交通员只有单线联系,他们并不了解全线的情况,即使是交通局长对全线的交通员也不全认识,交通联络采取自上而下、由下而上、或只上不下、只下不上的分片、分层的管理办法。“选择并建立好交通站极为重要,按当地情况设站的办法各有不同,有的组织家庭,有的开铺设店,有的利用社会关系。”陈益明介绍说。

  

  讲述:军民鱼水相融铸就“生命线”

  

  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交通工作的运转,主要靠以家庭、小商店、饭店模式的联络小站及秘密仓库。如青溪村沙岗头的永丰号、虎市多宝坑村的邹日祥家、大水坑村秘密仓库棣萼楼等。

  多宝坑村位于大埔县北部,翻过多宝坑村走一段山路后,即可到达福建省永定县。因其特殊地理位置,这里曾设有秘密交通站——多宝坑小站,村民邹日祥的家“缵诒堂”。

  1931年初的一个夜晚,一名进山做生意名叫“伍豪”的老板在交通员肖桂昌、黄华的护送下,开始了去往中央苏区腹地的行程。同时,大埔村民邹日祥夫妇接到了一次特殊的护送任务——护送老板“伍豪”进入苏区腹地。当夜,邹日祥夫妇在自家的家庭式交通小站接待了“伍豪”,直至第二天天色昏暗,邹日祥等人护送这个神秘客人翻山越岭到达永定后返回,而老板“伍豪”就是中央重要领导人周恩来。

  1931年8月,中央交通员杨现邻到多宝坑交通小站,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虎市村驻军发现,为掩护交通员杨现邻安全转移,邹日祥的母亲江强英在家中开门引敌,饮弹壮烈牺牲。而邹日祥自己也曾先后三次被捕坐牢,家里遭洗劫一空,但他却死守党的交通机密。邹日祥的妻子江崔英含泪掩埋好婆婆的遗体,也一样毅然投身到前线交通工作。

  维持红色“血脉”跳动不息的是英勇的交通员,地下交通员们忠于职守、前赴后继、不惜献身,以对党的绝对忠诚,冲破重重障碍,保障了红色“血脉”顺畅运行。据了解,大埔交通中站处于国民党统治区与苏区相间地区,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甚为激烈。

  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段段鲜为人知的红色历史故事,2015年,梅州市国家保密局及有关部门广泛调查搜集、整理和挖掘中央红色交通线相关史料,在大埔中站所在地青溪镇建设中央秘密红色交通线展馆,并于2016年5月完成布展向公众开放。2016年底,经广东省国家保密局检查验收,中央红色交通线作为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秘密工作的典范,展馆内用大量事例生动展示了这一卓著成就,被确认为“广东省保密教育示范基地”。

  2021年年初,应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央视CCTV-7国防军事频道)《讲武堂》栏目组邀请,陈益明作为嘉宾代表梅州市参加《红色血脉》节目录制,向全国观众讲述我党早期红色交通线开辟和运作的斗争历程,再现建党初期从事党的秘密交通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前赴后继,严守党的秘密,在敌人的营垒下,在白色恐怖下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惊险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