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制衣厂月薪万元招不到工,这个行业得求变了

来源:羊城区域     2021年03月05日        版次:ZA16    栏目:财经辣评    作者:黄婷

    

  文/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 黄婷

  

  元宵节一过,广州海珠区的康乐、鹭江、大塘等城中村的大街上,就站满手持招工牌和样衣的制衣厂老板,动辄月薪过万的招牌仍招不到人,年年如此。服装订单在季节上的波动性,形成了制衣厂老板对工人的需求突增,也造就了这般求人若渴的招工场面。

  向来只有工人求老板,如今老板和员工这一对强弱关系在处境和话语权上堪称戏剧性颠倒,足以撩动大多数人的情绪。不过如果仅仅聚焦在“年轻劳动力匮乏”“高薪背后劳动强度更大”“劳工成本就应该高”等观察上,是不足够的。如果反思整个制衣行业的发展和转型,低水平、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大城市的走向似乎更值得反思。

  那些提出人工成本提高的人,其实只说到了问题的一半。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年轻工人的薪酬水涨船高,本是供不应求的结果。但再涨也没人来,其原因要在比较中找:在制衣等许多传统产业中,工厂劳动生产率、品牌溢价能力的提升,远远赶不上年轻人对于产业升级和人生视野的期待。行业缺乏前景,反过来倒成为制约年轻人加入的“天花板”。

  回顾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渊源,绕不开的是其毗邻的珠三角最大的布匹交易场所广州中大南部广泛地区的布匹市场。许多在广州开服装档口的人都要到这里买布料、辅料,打版后交给加工厂加工,最后再拿到沙河、十三行等成衣销售市场上售卖。由于历史地理原因,服装加工产业在这几个城中村扎下根基,成本不高、利润稳定、生意繁忙、货如轮转。

  然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多半要靠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精细化。从人的发展提升角度看,应该还有对完善的劳动力培训和提升的条件。山寨企业遍地都是,小老板赚钱,员工只是提供体力而已。

  只有真的能提升品牌溢价能力的企业才有将来。如今人们在消费时,更看重配套的服务,以及背后的文化符号和身份认同。优秀企业的市场洞察和营销也在瞄准长远目标,而不是停留在低端模仿。然而,在服装生产这一竞争激烈的行业里,能不陷入同质化竞争和粗放式增长的厂商,简直寥若晨星。

  如今,盘踞超过20多年的服装加工和销售产业发展到当下的规模,早已经和城市功能与规划产生巨大冲突,比如物流混乱导致交通拥堵,脏乱嘈杂影响人居环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发展,也让生于斯长于斯的服装加工产业面临交易额下行的压力。高昂的地皮价格无法变现成单位产值更高产业版图,这无形中更是土地价值的浪费。诸如创意园、设计中心、旗舰店、体验店的靓丽加入,是否真的能改变产业内核,仍待观察。

  2019年广州市商务局制定了《广州市专业批发市场转型疏解的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容纳制衣产业的康乐村、鹭江村进行更新改造,将在2023年10月31日前完成全部安置地块上的房屋拆卸……

  在一系列举措中,政府不断扮演着引导转型和城市更新的角色,也是在解决产业转型的发展迟滞问题。当然,要做到多重目标和多重利益的协调和平衡,不能一味强调速度和进度,却抛下了城市发展对于非新兴产业的宽容度。整个传统行业的新生涉及巨大的产业链变更,行政引导是一方面,何为高端,什么高端能做起来,始终也要交给市场的觉醒、竞争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