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历时40天,春运收官,响应“留深过年”号召,客运量降幅明显

深圳累计发送旅客794.43万人次

来源:羊城区域     2021年03月10日        版次:ZA13    栏目:今日关注    作者:李天军

     今年春运客运量同比往年降幅明显 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摄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天军

  

  3月8日,历时40天的2021年春运结束,深圳市海陆空铁四种运输方式累计发送旅客794.43万人次,同比减少22.07%,与2019年同期相比减少53.91%;累计抵达旅客736.10万人次,同比减少2.29%,与2019年同期相比减少52.46%。今年响应“留深过年”号召,客运量较往年有明显降幅。

  

  人口流动规模显著低于常年

  

  春运40天,全市出深方向车辆累计1120.66万辆,同比上升198.35%;入深方向车辆累计1000.20万辆,同比上升189.19%。

  春节前15天(1月28日至2月11日,下同),本市海陆空铁四种运输方式累计发送旅客370.06万人次,同比减少56.23%,与2019年同期相比减少56.59%;累计抵达旅客137.13万人次,同比减少70.99%,与2019年同期相比减少71.04%。

  春节节后25天(2月12日至3月8日,下同),本市海陆空铁四种运输方式累计发送旅客424.38万人次,同比增加144.05%,与2019年同期相比减少51.29%;累计抵达旅客598.97万人次,同比增加113.43%,与2019年同期相比减少44.27%。

  

  出行时间空间方式更加多样

  

  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留深过节政策的影响,今年春运人口流动规模显著低于常年,春运本市旅客发送量同比减少近1/4,与疫情前同期(2019年春运)相比下降超过一半。春运工作的主要矛盾已从往年的运力供给转向了疫情防控。

  在鼓励留深过节、错峰出行等政策导向的影响下,市民出行时间、空间和方式更为多样。在出行时间上,节前客流量相对分散,学生流、探亲流、务工流呈梯次过渡趋势,出行客流高峰在原来节前、节后双高峰基础上增加节日期间高峰,高速公路出行量由往年的波峰波谷形态转变为相对均衡的高位运行。在出行空间上,在原来省际为主的基础上,省内跨市、各城市与旅游景点之间、城市向县乡流动等客流加大。在出行方式上,私家车出行和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成为了今年春运的主力军。

  

  科技助力提升春运工作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春运多了更多科技元素。

  一是机器人成为了春运防疫及服务的生力军。智能测温门岗机器人1秒内即可通过非接触式自动测温精准测量来访者体温,消毒机器人实现全天候无接触消毒,在机场、商场等公共场所广泛应用;送餐(货)机器人承接了药品配送、跑腿传菜、运送酒水、代送快递等任务,在医院、餐厅、小区等场景实现了免接触式配送;机器人大大提升了春运工作效率,成为了春运抗疫好帮手。

  二是深圳交警充分利用无人机灵活执法。通过无人机空中巡查发现路面出现非法营运车辆、遮挡号牌等交通违法行为时,及时通过无人机高清摄像头固定违法证据进行非现场处罚或调动民警进行拦截查处,及时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同时利用无人机喊话、巡航拍摄直播等功能及时进行交通疏导,避免交通拥堵。

  三是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加快智慧机场建设。持续完善全流程自助乘机设施,国内安检通道自助安检验证,实现自助行李托运规模化应用和全流程跟踪,在最大程度减少人与人直接接触的前提下为旅客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