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新中考”来了

如何应对数理化之变?

来源:羊城区域     2021年03月10日        版次:ZA16    栏目:    作者:蒋隽

     去年中考进考场前,家长与孩子交谈 羊城晚报记者 谢小婉 摄

  

  文/羊城晚报记者 蒋隽

  

  3月8日-12日广州中考报名。今年是广州“新中考”第一年,考试内容、招录方式等方面有重大的调整。数、理、化这3科的考试内容、试卷结构有哪些变化,如何应对?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名师为考生支招。

  

  变化

  分值、试卷结构、考试时间均有变

  

  数理化三科,第一大变化是分值。数学从原本的总分150分,到如今的总分120分。而物理、化学虽然总分不变,但从原本单纯的笔试100分,改变成笔试90分+实验操作10分。

  分值变化,试卷结构也有相应调整。数学的题型题量保持不变,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分值不变,解答题分值减少。

  物理的题量、分值都有变化。单项选择题减少2题,分值减少6分;非选择题题量比以往减少4题,分值减少4分;实验操作是新增的考试形式,单独组织。

  化学的题量、分值都有变化。单项选择题题量减少6小题,总分值反而增加2分;非选择题题量比以往减少3题,分值减少12分;实验操作是新增的考试形式,单独组织。

  考试时间方面,数学考试时长不变,而物理、化学采取合考不考卷。合考的两个学科安排在同一场次依次进行考试,试卷分开收发,两科考试中间安排15分钟时间收发试卷,期间考生原则上不得离开考场。即14:30-15:30考物理,15:30-15:45收、发卷,15:45-16:45考化学,答题时间均为60分钟。

  

  对策

  数学  单科拉分能力减弱

  

  广州市第五中学副校长、数学高级教师吴晶晶表示,今年的中考,数学依然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教材,注重学生思维培养,加强对数学应用性的体现。同时,重视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关注新高中课程标准导向下的初高衔接。题型题量也都没有变化,客观题的分值不变,解答题的分值减少30分。

  卓越教育相关负责人分析,中考数学单科拉分能力减弱。满分由150分减至120分,使分数段更加密集,同分的人数更多,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更难拉开差距。题量没有减少,减少的是解答题的分值。所以在难度相对简单的客观题部分,拿满分就非常重要。此外,压轴题的存在,给“拿满分”增加了更多挑战性,若想依靠数学科目拉分,更是难上加难。在战略意义上,数学已是一门绝不能拖后腿的学科。

  

  物理  回归课本 自我纠错

  

  广大附中物理科组长黄欢分析指出,分析近几年来的广州物理中考试卷,不难看出试题不仅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开始着重考查学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自我纠错的能力。

  黄欢提醒,学生首先要建立自己的学习时间表以及作息时间表,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以适应合考的变化;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应回归课本,注重物理概念、基本原理的形成过程,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此外,要对自己的思维和参与活动的情况用自我监控的方法进行反思,例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方式是否存在问题、思维顺序是否存在问题,应如何改进。

  他特别提醒学生,不应将实验操作考试寄希望于“临时抱佛脚”,应注重平日课堂中每一次实验的机会,明确实验目的,认真听老师对实验操作的讲解,认真观察老师的正确示范。实验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实验操作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应如何改进。他认为,只要学生重视每一次实验操作课,珍惜每一次实验操作的机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拿满分应该问题不会太大。

  

  化学  易懂难精 细心审题

  

  广大附中化学科科组长李璇老师表示,学生以往从未有过合考不合卷的考试经验,要尽快适应新的考试流程。

  根据已公布的题型、分值等,化学虽然题量减少,但对学习能力水平的要求(尤其是非选择题)并不会降低,依然是一门“易懂难精”的科目。而选择题分值增大,意味着学生必须在初三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夯实基础,在平时的考试练习中有意识地培养细心审题的解题习惯。

  李璇表示,解决时间紧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效率。“化合价”“化学方程式”“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常见盐和碱的溶解性”是初三必须掌握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会在每一节化学课中逐步渗透,学生在课后“及时记忆”是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