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周晓玲 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消费者屡屡中招损失钱财。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从实际案例着手,快速学习防骗技巧,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套路1 假冒银行骗取个人信息 近日,汕头建行某网点接待了一对神色慌张的父女。原来,客户收到10693508×××499008321号码发来的短信,误以为是建行发送的,就点击了链接,按要求录入身份证号码、信用卡号、密码和手机号码等信息。随后,手机立即收到中国银联发来的云账单,要向缴费渠道商付款2600元,同时收到让其“不要告诉任何人”的短信验证密码。客户当即产生疑虑:近期未消费,为何要缴费?因银行卡里面有大额资金,客户急匆匆来建行寻求支持。 经了解,网点工作人员意识到客户遭遇电信诈骗,立即阻止客户发送验证码,引导该客户打印流水及查询金额明细去向,并接通信用卡服务中心紧急查询、核对有关信息。客户在营运主管及客户经理的协助下,将资金迅速转到该另外一张卡,并修改银行卡密码,成功堵截1例(侵害客户类)电信诈骗事件。 骗术揭露: 案例中,客户遭遇的就是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电信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该案例中,犯罪分子假冒银行等机构发送链接,引诱客户点击并输入个人信息、验证码等,将资金转移到犯罪分子的目标账户,一旦客户按其要求操作,将造成资金损失。 经验教训: 陌生链接未经核实不乱点,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输入或透露验证码要谨慎,发现异常及时向银行核实求助。 在类似的案例中,犯罪分子通过链接骗取受害者个人信息和验证码后,不仅能操控账户进行支付转移资金,还可能利用链接向受害者手机植入木马病毒,盗取受害人个人隐私信息或操纵手机里的支付软件进行资金盗取操作。 套路2 提供贷款服务收取“中介费” 李先生近期购买了新房,但没有余钱装修,想着租房开销也不小,就计划贷款装修新房尽快入住。没想到贷款中介“雪中送炭”,主动打来电话。“帮你申请银行贷款,几分钟就可以出5万额度,只收10%中介费。”中介表示。李先生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到中介机构去了解情况,提供了个人信息之后,银行卡很快便收到了5万元,李先生按约定转了5000元中介费过去。中介随后又表示,一个月之后还可以办30万元的贷款,李先生想着尽快装修,便决定过一个月再贷30万元出来。 在得知李先生通过中介贷款之后,朋友黄先生提醒他,现在不少银行手机银行都可以申请快贷,几分钟便可以申请下来,并不需要中介费。李先生便下载了之前通过中介申请贷款的银行APP,非常简单便找到了快贷的界面,才知道被中介骗走了5000元中介费。幸亏没有再贷30万元,否则又要被骗走3万元中介费。 骗术揭露: 贷款中介机构通过电话营销,声称可以帮忙申请贷款收取中介费。事实上,各银行手机银行消费贷款,不需要缴纳任何咨询费用、中介费用就可以申请。 经验教训: 不要通过中介、网贷平台等非正规渠道申请贷款,要通过银行等合法机构申请。银行贷款额度由大数据系统控制,无人工、自动审批额度,贷款中介无法左右贷款审批额度和贷款利率。 套路3 高价收购银行卡 大二学生小南近日找不到兼职,觉得手头有点紧张,便询问朋友有什么快速赚钱的方法。朋友小明表示自己认识一个人,可以“高价收购银行卡”。“如果绑定手机号,开通个人网银、U盾,价格更高。”于是小南便去多家银行办理了银行卡,并私下卖了出去。过了几天,小南接到公安局电话,称她涉嫌转移赃款。原来她卖出的银行卡,被犯罪分子用来转移和提取电信诈骗的赃款。 骗术揭露: 买卖、出租、出借账户容易为电信诈骗、洗钱、逃税、行贿受贿等犯罪行为提供滋生土壤,协助不法分子转移资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损害社会诚信和社会秩序。在为不法分子提供作案工具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 经验教训: 不要出租、出借、出售或购买任何形式的个人金融账户,包括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云闪付”二维码、支付宝、微信支付二维码等各类具有收款、付款、转账等功能的实名账户。 要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网银U盾、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账号等,严格保密登录账号和密码等个人信息,对于废弃不用的银行卡,应及时办理销户业务,并将卡片磁条毁损,不随意丢弃。 套路4 以“网上交友”实施敲诈勒索 在家中,小王通过QQ软件和好友聊天,收到一个自称主播的人添加好友请求,小王通过后,看到一位美女的头像,对方还给他发送了一个直播安装包。 “你安装这个直播软件,我们就可以视频啦。”对方说。小王安装了直播插件之后,和美女主播进行视频聊天,期间对方诱导小王进行不正当视频聊天并暗中录制。随后,对方就开始要挟其转账,否则将相关视频泄露出去,小王遭到威胁后感到害怕,只好按照对方要求陆陆续续转账10多万元。 骗术揭露: 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或直播平台添加受害人为好友,且通常头像都是美女。一旦受害者上当,对方就会引诱其进行不正当视频聊天,同时要求其安装不明APP,借此盗取受害者通讯录信息,不法分子在聊天中暗中录制不雅视频,然后进行勒索。 经验教训: 不要随便点击不明链接或安装陌生人发的应用程序,避免泄露个人隐私;不要随便接受陌生网友的邀请和搭讪,如遇违法行为,可在相关平台上举报其社交账号;切实加强自身防范意识,安装APP时谨慎授权查看通讯录信息;一旦个人信息隐私遭到泄露并遭受敲诈勒索,注意不要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应及时拨打110报警。 [链接] 东莞保险行业开展“3·15”宣传活动 为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东莞保险行业紧密围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以人民为中心·增强金融消费者获得感”的主题,结合实际在“3·15”宣传周期间开展系列活动,掀起了保险教育宣传热潮。 3月15日,太平洋产险分公司开展了总经理现场、线上接待活动,太平洋产险分公司总经理何晓东协同东莞市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卢建强、太平洋寿险东莞中支相关领导零距离“倾听客户声音”,为客户排忧解难。 当天,新华保险东莞中心支公司也开展了“‘3·15’总经理接待日”特别活动。公司领导亲自在本部客户服务中心接待来访客户,以专业详细的解答,为消费者消除心中疑惑,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在客户服务中心通过电子屏播放、张贴海报等形式,宣传“3·15”宣传周活动和公司“十大服务承诺”,并广泛收集临柜客户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改进。 此外,平安保险志愿者深入社区为广大消费者普及金融安全知识、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同时有针对性地向社区老年人进行金融知识宣讲,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全力维护金融安全和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