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一馆尽览韩江厚重人文、深远历史和时代风采

韩江展示馆即将开馆 打造潮州水文化新名片

来源:羊城区域     2021年03月18日        版次:YD09    栏目:    作者:蚁璐雅、赵映光、王志敏

     韩江(潮州段)风采 潮州市河长办供图

     韩江展示馆

     韩江金山大桥湿地公园 潮州市河长办供图

     翁浩向记者介绍VR技术畅游韩江的互动区域

  

  羊城晚报记者 蚁璐雅 赵映光 实习生 王志敏

  

  一江韩水,奔腾千年,不仅孕育、推动了潮汕文化的传承发展,镌刻着丰富的红色记忆,也是联系海内外潮汕华人华侨的文化纽带,承载着浓浓乡愁。

  可以说,韩江的厚重人文、深远历史和时代风采,就像一个宝藏吸引着人们去开启。而如今,矗立在韩江(潮州段)之畔,多视角展现韩江人文历史、治理保护和建设成就、讲述韩江故事的“韩江展示馆”已应运而生,将于本月下旬对外开放。

  羊城晚报记者日前提前到韩江展示馆“探营”时看到,该馆结合馆内的多媒体技术、馆外雕塑以及韩江实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形成内外互联,无限延伸的视听空间,打造潮州水文化新名片,让观众能更加直接感知韩江自然,领略韩江风采,解读韩江文化,感受韩江精神。

  

  实地走访:

  多媒融合的历史回溯重现千年文化

  

  “以前是治水,现在是护水,虽是一字之差,却能体现近年来韩江面貌的巨大变化!”生于韩江边、长于韩江边的潮州市水务局河湖管理科科长翁浩,从上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开始就进入潮州市水利部门,可以说,他亲眼见证了韩江几十年来的变化。翁浩自豪地向记者细数韩江近年来交出的成绩单——2019年11月,韩江(潮州段)被水利部纳入“全国首批示范河湖创建名单”,并于去年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羊城晚报记者在实地走访时看到,韩江展示馆馆内面积300平方米,围绕自然、文化、精神三个关键词,分八个部分展播韩江的自然物产、人文地理、治理保护以及建设成效等多个方面情况。同时,馆内还有潮剧、潮州木雕等一系列潮州非遗文化,陈伟南、饶宗颐、李嘉诚等潮府赤子人物介绍等,彰显了千年“韩流”的风采。

  “科技感,是展示馆的一大亮点。”翁浩向记者介绍道,馆内运用光、声、电、影等高新科技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馆外雕塑和韩江实景,形成内外互联,无限延伸视听空间。同时,馆内的“智慧韩江 数字治河”区域也以滑动屏互动的方式,展示韩江潮州段干支流8个监测点的实时数据。“不仅如此,馆内还设有观众互动区域,通过VR虚拟漫游的方式,让观众畅游韩江,体验、观赏一江两岸的如画风景。”

  站在韩江展示馆门口向外望去,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幅市民群众漫步万里碧道上的春色图,碧道一侧,便是一湾韩江缓缓而流,伴随着拂面春风,令人更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翁浩告诉记者,“该展馆区别于其他展示馆最大的亮点,就是走出展馆不到50米就可以看到韩江,漫步万里碧道上,近距离感受到韩江实景,与馆内通过多角度、多媒体手段的展现形成内外互联,大大延伸了展示空间。”

  

  历史钩沉:

  潮客文化长廊串联“水利+红色文化”

  

  韩江是广东第二大河流,也是粤东地区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被誉为粤东地区的母亲河之一,其水质安全关系到流域内外1800万人的用水安全。因此,保护好这一江清水,是韩江沿岸各城市共同的重任。

  据介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通过实施流域综合治理,韩江潮州段不仅在2017年获评全国首届十大“最美家乡河”,而且还在去年11月顺利通过全国示范河湖建设验收,建成了“水质稳定优良的河流、留住情感的河流、水资源科学合理调度的河流、体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河流”,为全国河长制湖长制的实施和河湖管理工作提供了示范样本。

  与此同时,如何进一步深入挖掘韩江水利史、水运史,串联沿江两岸众多历史文化遗存遗址,带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活化利用,将韩江打造成具有鲜明岭南文化特征的历史人文游径,也成为另外一个重要课题。

  自2018年以来,借着打造粤东左联文化人红色之旅与广东万里碧道的双重契机,省韩江流域管理局抓住机遇,首创“水利+红色文化”融合模式,将韩江碧道的建设植入深厚的文化基因,打造南粤“左联”之旅,即以韩江为主线,将沿江南粤“左联”文学青年的故居串联起来,同时在堤岸边打造纪念节点,沿着韩江形成文化旅径,引导公众在了解韩江红色历史、水历史、水故事的基础上,提升对家乡的自豪感,激发爱护韩江的意识,实现了“以文化治河”。

  如今,南粤“左联”之旅一期项目红棉公园、龙湖古码头水利公园和溪口渡纪念亭等3个堤岸纪念地已建设完成。其中,红棉公园所在地为“左联”“七常委”成员之一的洪灵菲故乡,溪口渡纪念亭位于南粤“左联”成员戴平万的故乡,龙湖古码头水利公园也是目前国内首个以韩江水历史为展示主题的堤岸公园。

  据悉,除了“韩江”与“左联”两个文化因素,正在推进的南粤“左联”之旅二期节点还将引入古驿道、中央红色交通线等内容,进一步丰富这条文化旅径的内涵。

  

  文脉溯源

  

  韩江古称员水,历代有恶溪、鳄溪、意溪、恶水、韩水等别称。为纪念唐代著名文学家、潮州刺史韩愈,自宋代始有韩江之称,至明清才定此称。

  韩江干流由上游的梅江、梅潭河和来自福建省的汀江在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汇合形成。千百年来,因韩江的沟通,闽粤边界贸易往来频繁,而在民船的往返过程中,流域内部的人、物与文化也得以不断地流动与交融,逐渐形成了海丝文化、华侨文化、潮客文化、红色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