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春天吃花享受风雅人生

来源:羊城区域     2021年04月07日        版次:ZXA14    栏目:    作者:梅尔

    

    

    

    

  

  文/梅尔

  

  “花开则赏之,花落则食之,勿使有丝毫损废。”花开花落,花的一生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春天吃花,更是从古至今享受风雅人生的一种至上表现。

  四月,武汉的樱花、婺源的油菜花都如期而至。人们从看花到吃花,是一场视觉、味觉、嗅觉的全方位体验。花的色彩丰富,香花、香草因其气味芳香而受到人们的注意,把花入菜,不仅能让菜好看,也能增加菜肴的香气。当然还有不少以花制作的甜点,也让人甜入心扉。

  

  吃花历史源远流长

  

  中国人吃花的历史很久远,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公元前十六世纪,人们就开始对花下手了,擅长烹调的商代大臣伊尹,就善于以“寿木之华”(桃花)烹饪佳肴。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诗人们写下了很多吃花的诗句,比如屈原《离骚》就有这样一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到了唐朝,吃花越来越盛行,从帝王到百姓,全民开启一场吃花盛宴。在长安城里,花被做成了各种好看的糕点。其中武则天,不仅爱赏花,尤喜吃花,特别是松花制成的糕点。《花里话》 中载:武则天花朝日游园, 令宫女采百合,和米捣碎蒸糕,以赐众臣。

  在宋代,吃花已经变成了一件极其风雅的事,王公贵族们以花馔显示其富贵荣华,名媛淑女们认为“食花如花,花容体香”。花馔同样受僧、道、隐士、山民以及文人学士的喜爱,是一种重要的素食,原料易得易做,同时又具备雅趣。据说那时花最常见的做法,还有酿酒。玫瑰酒、菊花酒、桂花酒、青梅酒……当花入酒后,勾人回味。

  明清时期,五花八门的花馔食谱变得越来越多,明代高濂《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中写:春初开,形状金雀,朵朵可摘,用汤焯,作茶供;或以糖霜、油、醋拌之,可作菜,甚清。王象晋在《群芳谱》中写:“玉兰花瓣洗净,拖面,麻油煎食最美”。清代顾仲所著《养小录》,就有“餐芳谱” 一节, 收录20余种各式花肴。

  

  当下常见的“花”美味

  

  如今提起吃花,大多数人马上就想起樱花,因为四月就有各种樱花限定口味的美食推出市面,你总会在某个餐厅、超市、咖啡厅见过它们。

  其实,吃樱花最出名的要数日本。在日本,樱花是吉祥的象征,吃了它就代表会有福。其中盐渍樱花相当繁复,需处理新鲜开到七分左右的花朵、带少许枝干的八重樱腌制,此后将盐水挤干,再倒入适量的白梅醋,浸泡三天,然后全部摊开再晾晒三天才算完成。色泽鲜艳的腌渍樱花入口特别甘甜,与甜味同时袭入舌尖的还有一阵清幽的芳香。

  经典的樱花饼也特别浪漫诱人。用带着粉嫩樱花色的捣碎熟糯米糊外皮包裹着红豆馅,外层用盐渍樱叶包起来,最后摆上一朵樱花。看起来非常甜美可人的粉嫰外皮仿佛有着淡淡的樱花味,沾染了樱叶的香味,每咬一口樱饼都会有扑鼻而来的樱叶香。

  也有人喜欢在食品中加上樱花点缀。比如樱花卷虾子,蟹棒的红艳色泽会让手卷充满春天味道,搭配樱花酱非常开胃;蛤樱花汤,大蛤贝壳外层的是门鳝肉,剁成茸后浸樱花水染粉汤汁,放于用樱鱼熬成的汤底,鲜味十足。

  春天拥有浪漫之意外,还有英雄之气。务实的广东人在春天,更多会想起“南中春色别,满城木棉花”。在广东人的心中,木棉花是“天赐的好物”,花瓣和花托都可以入药,煲汤或煮粥时,少放几朵晒干的木棉花,汤汁香滑,清热又除湿,堪称是回南天的“克星”。

  论吃花,谁也不能跟鲜花大省——云南抢风头。去云南旅行过的朋友,大多数吃到的第一道鲜花菜,就是鲜花饼。里面包着玫瑰,火腿,既有花香味,又有咸鲜扎实的口感。但鲜花饼只是当地吃花的冰山一角。在云南漫山的杜鹃,红火的木棉,纯净的幽兰,芳香的茉莉……同时也是餐桌上的时兴菜肴,几乎每一种可食之花都能与一种菜谱联系着。

  不过说到四月,却是云南玫瑰花逐渐盛放的时节。据说云南的玫瑰花,300多年前就已深得乾隆青睐。馅里的可食用玫瑰糯糯软软,甜蜜如爱人的情话。女生更爱玫瑰,除了不着边的浪漫感,它也能实实在在地调气血、驻容颜。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玫瑰花都能食用,可能上千种玫瑰里才能挑出一两个可食用品种,比如重瓣玫瑰、苦水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