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一天内两登央视

五邑银信在京掀热潮

来源:羊城区域     2021年04月13日        版次:ZXA13    栏目:    作者:陈卓栋、江宣、谭耀广

     讲解员向观众讲解银信背后的故事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江宣 谭耀广

  

  上周五,“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在北京展出,首个周末便掀起热潮。记者12日从展览主办方获悉,上周末,多家央媒集中报道此次展览。不少在京的五邑名人后代也都先后前来参观,称赞此次展览让人了解到华侨先辈的历史,展现了中国人爱国、诚信、艰苦奋斗等可贵的精神。

  

  百年银信引来各方关注

  

  主办方表示,此次专题展在北京举行,是江门首次把专业侨批展览带到北京。不少珍贵的五邑银信藏品让现场观众大开眼界,其中一封写于1875年的《文光文苑在海外写给父亲振能的信》是目前五邑地区发现并记录在案最早的银信,吸引了大批观众围观。讲解员细致地讲解了信中描述的华侨在外国打工赚钱、挂念亲人等情节,让观众深受感动。

  此次专题展览受到各大媒体关注。据主办方统计,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人民网、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网、国际在线、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等媒体纷纷前来采访。其中4月9日下午6时许,央视《新闻直播间》用1分38秒时间讲述了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中的家国情怀;当晚,“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在北京开展的消息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4月1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还来到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参观专题展。他对专题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其对于推动挖掘侨批文化、弘扬华侨精神、塑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内涵、促进海内外文化交流等都大有裨益。他同时表示,从此次展览中,可以看到江门丰富的“侨”资源,江门要充分发挥“侨”优势,打造“侨”品牌,为推动江门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要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度挖掘侨批中的党史文化;要活化利用好侨批资源,加强宣传推广,将之打造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和凝聚侨心、汇集侨力的纽带。

  

  八方游子重温家国情怀

  

  记者也了解到,专题展开展后吸引到了一群特殊的观众前来参展。他们便是在京五邑乡亲。身在京华,见字如晤,专题展为他们带来了家乡的“气息”。

  “作为一名江门人的后代,也是一名侨务工作者,在展览上看到先辈的经历,我深有感触。”在参观完专题展后,北京市东城区侨联主席谭菲说,“通过银信和背后的故事,让我对先辈有了更多的认识,多了一份敬仰,对故乡多了一份了解。”

  “看到银信(侨批)让我想起爷爷奶奶。”中国侨联顾问、在京五邑籍乡亲唐闻生说,“20世纪初,爷爷出国谋生,当时,奶奶和孩子在江门乡下。那时候,交通条件差,爷爷差不多10年才能回一次家。爷爷在国外的时候,就是靠银信联系的。”

  唐闻生说,银信(侨批)看似简单,背后的故事很丰富,“在那个时代,银信(侨批)要从海外到家乡人的手中,非常不容易。”她说,“尽管困难重重,仍络绎不绝,这背后就是华侨的家国情怀。”

  另一位在京五邑籍乡亲、中国侨联顾问黄军军参观专题展时表示,侨胞身在海外,顽强拼搏、艰苦创业,不仅为所在国发展繁荣作出贡献,赢得当地人民的尊重;同时,心系祖国、家乡、家人,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要通过展览让人们了解这些历史,了解中国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