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家拳课间操展演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余晓玲 “咚咚咚,咚咚咚……”随着阵阵铿锵有力的石龙新昌鼓鼓声响起,2021年东莞非遗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4月20日,2021年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主会场启动仪式在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举行。除了主会场,东城第一小学、道滘镇中心小学、莞城中心幼儿园、茶山镇中心幼儿园、厚街前进小学、大朗镇实验小学、东莞市宏远外国语学校等7所学校作为分会场同步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学校师生共享东莞非遗大餐。 本次活动由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东莞市中小学体育艺术联合会主办,并得到东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八年来组织开展示范性活动220余场次 启动仪式播放2021年非遗进校园宣传片,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2021年非遗进校园活动的亮点与创新。 从2014年开始,东莞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便开展了莞脉传承之非遗进校园活动。八年来,内容不断丰富,力度不断加大,从幼儿园到高校全覆盖。非遗教育从“物”走向“人”,从“进校园”走向“在校园”,形成“中心示范”和“镇街普及”双轨并行、相辅相成的东莞模式,推动学校创造性打造非遗品牌课程,开创“一镇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百花齐放局面。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多个镇街、80多所学校开设非遗特色课程,共培育了24个“东莞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八年来,市非遗保护中心共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示范性活动220余场次,受益师生达85万人次。2020年全省非遗进校园“精品案例”和“优秀案例”,全省20个,东莞市占3个。 2021年东莞非遗进校园活动将进行“五个升级”:一是升级进校园场次数量与传承模式,通过文化馆总分馆联动大平台,总分馆共举办非遗进校园超过100场,开启总分馆分别举办示范性非遗进校园活动新模式。二是升级“非遗研学”专线。联手市内几大知名旅行社推出非遗研学参考线路7条,培训全市非遗场馆、传承基地和非遗工作站讲解员,充分发挥非遗展示厅、非遗传承基地和非遗主题馆的资源优势,提升非遗“研学旅行”专线的承接水平。三是升级非遗教育成果展示。全面加强24个“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的业务指导,完善非遗教育成果传播平台,推动全市“非遗在校园”教育成果传播提档升级,为培育新一批在校园传习基地提供参考。四是创新“非遗志愿者导师”服务。为减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的授课压力,将从各分馆的文化志愿者队伍中,筛选优秀志愿者,通过中心集中培训、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授课的形式,培养其成为“非遗志愿者导师”,服务于进校园、非遗课堂、研学游等各类活动。五是规范非遗进校园乡土教材的编辑。加快推出全市非遗进校园课程教材用书,提供示范作用,进一步整合、规范全市各镇街(园区)编写的“非遗进校园”读本与课程教材。 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莫家拳课间操展演、少儿群狮《传承》表演,由桥头、莞城的“小小传承人”们带来的非遗教育成果展示,既让主会场的观众领略到莫家拳、醒狮的独特魅力,又从侧面展示了东莞非遗“进校园”与“在校园”活动蓬勃开展的累累硕果。 今年2月1日施行的《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学校应当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因地制宜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内容,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鼓励和支持代表性传承人、项目保护单位和专家参与学校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教育和实践活动。 东莞市文化馆馆长、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在致辞中表示,东莞从法规制度层面对非遗进校园活动有了明确的指示,体现了对非遗进校园活动的高度重视。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为“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正与2021年东莞着力打造的“共享文化年”不谋而合。 以非遗为媒搭建两岸文化交流重要平台 今年的非遗进校园主会场启动仪式选在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举行,也别具意义。 建成于2000年的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是中国大陆第一所台商子弟学校。学校的建成,成为海峡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近年来,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把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实践,并建立了中华文化教育馆,积极打造成中华文化教育的实践基地,通过开展礼仪实践、文化体验、经典诵读、技艺研习等活动,达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的目标。 活动当天,东莞非遗项目莞城兴塘醒狮与东莞台商子弟学校签订了“非遗在校园”合作协议。接下来,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将设立醒狮社团,东莞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将全力支持,提供最优质的非遗资源。 这一系列非遗“进校园”“在校园”举措,将搭建起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重要纽带,在同学们心中种下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启动仪式结束后,领导嘉宾及现场的师生们,观摩了非遗墟市、非遗课堂、中堂龙舟文化展等,零距离感受东莞非遗的独特魅力。 主会场活动精彩纷呈,各个分会场同样热闹。如东莞市宏远外国语学校师生就走近醒狮、陈氏太极拳、咏春拳、古琴、矮仔肠、粤剧等非遗项目,并与非遗传承人积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