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他不但是岭南跌打名医,是如今佛山九小的创办者,更是一名爱国者

一代名医李广海:妙手回春施仁术 治病救人扬美名

来源:羊城区域     2021年07月16日        版次:FA14    栏目:    作者:张闻

     竖立在佛山市中医院骨科门诊的李广海铜像(佛山市中医院供图)

     ⬆上海中医药大学收藏的由李广海、李家达、梁理平编写的《中医正骨学》(李国韶供图)

     ➡李广海(中间)与他的第七子李家刚夫妇合照于佛山祖庙(李国韶供图)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闻

  

  今年5月下旬,佛山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张斌带领该院骨科第四党支部书记朱永展等6人,探访了佛山市第九小学首任校长、103岁的老党员黄茵。一所三甲医院、一所知名小学,两者除了位置相近,背后更有着“血脉”联系——它们都是佛山一代骨科名医李广海参与创办。

  作为一代名医,“李广海”三个字如今早已是一块“金字招牌”,影响力甚至远播东南亚、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重要历史时期的李广海,其一生除了医术,便是爱国。

  

  成名:名门之后再成一代圣手

  

  在佛山,世居陇西里(今佛山市禅城区新风路)的李家是名门望族。李家有两位名人,一位是明朝后期捐资修建祖庙灵应祠和通济桥的明户部尚书李待问;另一位便是本文的主人公,李待问的分后裔李广海。

  时间回到1894年,在甲午战争爆发同年,李广海出生在佛山一个跌打医生家庭里。此时的李家,祖上的余荫早已消散,李广海的父亲李才干年轻时外出到石门镇做苦力,一位金山寺的和尚见其武功精湛、为人忠厚老实,便将少林功夫和跌打秘术相授。后回到佛山的李才干开设“平恕堂”,为尚武的佛山街坊进行跌打医治。

  李广海的医术,最初便是继承父学。然而,自小博览群书的李广海对跌打损伤治疗的见解很快便超越其父亲。李广海20岁便继承了父亲的医馆。他意识到,跌打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疗伤,因为跌打伤科涉及气血脏腑,而痛症也不一定是损伤,风寒痰湿、气血虚弱、肝肾不足,亦可能是痛的病机。就这样,李广海独树一帜走了学术的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传统的跌打骨伤治疗向中医骨伤科的方向发展。“我猜想,改名的另一个原因,也是爷爷希望让医馆专注于骨伤的治疗,不要受到太多武林恩怨的干扰。”李广海的孙子李国韶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虽然在跌打治疗上逐渐脱离了“医武同源”的桎梏,但李广海也继承了父亲为人仗义和热爱习武的品质。李国韶介绍,李广海最初学习洪拳,也精通咏春拳,后来更拜陈盛为师学习蔡李佛拳,成为“鸿胜会”的弟子,“爷爷60多岁时,每天还能用两个大拇指挑着两桶水浇花。”抗日战争时期,李广海秘密收治珠江纵队游击队队员,为躲避搜查更专门在市郊找了一间小屋来安置伤员,亲自上门诊治,送饭送水。据史料记载,珠江纵队领导人之一郑少康当时经常写字条,介绍受枪炮伤的伤员前来诊治。就这样,李广海之名也因为其医术与医德开始远扬海内外。

  

  思想:纳西医之长融入中医治疗

  

  从西医传入我国,中西医治疗孰优孰劣便常年争论不休。而对于李广海而言,吸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正是李氏骨伤科这么多年来一脉相承的传统。

  作为跟随李广海最久的孙子,李国韶清晰地记得爷爷的性格:“爷爷非常喜欢新事物,例如,爷爷喜欢穿西装、喝咖啡,还是佛山第一个开上摩托车的人。家里也很早就有了冲厕、电冰箱等物件。”而这种欢迎新事物的态度,更影响到他在医学上的实践,李国韶记得,李广海是首个将西医引入中医骨伤治疗的医生,也是佛山率先使用青霉素的中医医生。在李广海医馆中,单独设有候诊室、配药房、制药房、留医部等等,都是李广海借鉴西医诊所所做的改进。

  对新事物的接纳,让李广海在骨伤科造诣上不断突破。例如,他跳出了父辈一方一法的治疗办法,运用综合和系统的辩证疗法,如在治疗枪炮弹伤等开放性损伤,突破传统观念因人施治,或用手术取弹,或用药捻导引,或用桑皮线缝合伤口,或用至宝膏外敷。1956年,响应国家号召,李广海参与组建佛山市中医院,并于1961年担任院长。他为培养骨科人才编写的《中医正骨学》至今是骨伤科经典教材,“李广海滋补酒”和“李广海跌打膏药”更是远销海外,为侨胞所乐用。

  

  家风:广海后代最大的特征便是爱国

  

  除了医术精湛,李广海开明的思想和严谨的家风,同样影响着弟子和子孙后代。李国韶介绍,早在1946年,李广海便有着把跌打医术传播开来的构想,便让自己的大儿子李家强赴港开设医馆,1949年,其子李家裕将家族医术带到广州,李家达则在佛山继承父业,并在1982年至1986年担任佛山市中医院院长,“李家12个子女中,5个儿子全都继承了家传医术,有两个女儿都是当时岭南学院(今中山大学)毕业生。”如今,李广海的孙辈、曾孙(女)辈都有后代承接衣钵。佛山市中医院、广州市荔湾区骨科医院、香港“李广海医馆”“李国韶医馆”都在业界赫赫有名,影响力甚至远播东南亚、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爷爷虽然没有留下成文的家风家训,但爷爷自己的作风,李广海家后代从小对医学特别是骨伤科的耳濡目染,都是对李家人最好的家训。”如今已在香港生活多年的李国韶记得,爷爷给自己留下最好的家训就是爱国。“抗战胜利后,爷爷有感于‘教育才能强国’,凭借‘行医、办学、救国’的理念自筹资金创办了栅溪小学,便是如今的‘佛山九小’;爷爷更开办‘才干小学’,穷人家的孩子可以免费上学读书。”此外,上世纪50年代,政府号召组织联合诊所,李广海主动放弃每月几千元收入申请联营,“爷爷的心里始终装着祖国和劳苦大众。”

  李国韶表示,李广海曾经有两次赴港定居的机会,一次是佛山解放前夕,一位朋友送给李广海一张去往香港的船票,李广海拒绝了;第二次是“文革”时期李广海和李家达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下放番禺,当地村民愿意冒险送父子俩偷渡去香港,李广海父子还是拒绝了,“爷爷一直想把医术传播至港澳,但他一辈子都没出过祖国大陆,所以虽然李家后代现在遍布欧洲、美洲、澳洲,可是每一个人都是爱国的。”李国韶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