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可全方位实时监控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余宝珠 胡彦 每天清晨8点,位于东莞市沙田镇的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就开始热闹起来:满载着进口冻品的运输车有序进入停车场,卸货、消杀、抽样检测、搬运消杀、生成二维码展示消杀及核酸检测信息……进入集中监管仓的进口冻品,只有经外包装消杀和抽样核酸检测合格,加附溯源二维码,并取得《出仓证明》后才能出库,进入储存、销售、加工环节。 在过去的11个月里,东莞市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累计入库进口冻品超3000条柜,负责超8万吨进口冻肉的消杀检测,切实为东莞市进口冻品疫情防控工作筑起“防火墙”。2020年12月28日,东莞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正式启用,按照冻品核酸抽检全批次检测、冻品外包装全消杀、进口冻品全追溯管理要求,对于经国内各港口码头提柜离港并在莞储存、销售、加工的进口冻品,在其储存、销售、加工前开展针对性疫情防控。近一年来,监管仓充分发挥首站拦截作用,快速有效阻断进口冻品疫情传播风险,为广大东莞市民安全、健康食用进口冻品把好第一道关。 闭环管理,把好进口冻品进入东莞首道关 2021年8月5日,由东莞市市场监管局牵头的市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正式更名为市农贸市场和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简称市市场和冷链防控专班),主要职责为外防境外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东莞,内防新冠疫情在农贸市场、冷库等重点场所扩散。监管仓就是为进口冻品进入东莞设置的首个统一的关口,是进口冻品疫情防控构筑的重要防线。 今年12月1日起,东莞对进口冷链食品的监管进一步加强。根据规定,从国内口岸入境提柜离港进入东莞市贮存、生产、加工、经营的进口冷链食品(含冷冻肉制品、冷冻水产品、冷冻粮食制品、冷冻乳制品、冷冻蔬菜、冷冻水果等0℃以下储存的进口冷链食品),在贮存、生产、加工、经营前应进入东莞市集中监管仓进行核酸检测和集中消毒,取得出仓(库)证明。 每天,从货柜车驶入监管仓开始,车内的进口冻品就必须通过层层防疫关卡,才能成功拿到专属溯源二维码和《出仓证明》,进入东莞储存、销售、加工环节。据监管仓相关负责人郑乃毛介绍,进口冻品入库实行网上预约,通过预约审核后的车辆方能入场卸货、抽样检测。 “监管仓通过精准化、全闭环、专业化三环管理,做到每批产品全检测、每件产品全消杀、产品流向全追溯,有效阻断了进口冻品疫情传播风险。”郑乃毛介绍称,经过11个月的运营,监管仓摸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运营管理办法。据介绍,冻品入库后会逐个消杀,再按批次抽检检测,一旦发现有抽样结果呈阳性的产品,监管仓会启动应急处置,在2个小时内将样本送到东莞市相关机构复核,等待进一步的处理。现场工作人员也会接受核酸采样与管控,确保全闭环管理。 检测合格后,集中监管仓将出具消毒证明、核酸检测证明和《出仓证明》,加附溯源二维码后才能出库,正常情况下,整个流程可以在24个小时完成。 全流程追溯,杜绝无合法来源的进口冻品 本月起,在集中监管的基础上,东莞要求市内从事进口冷链食品贮存、生产、加工、经营的生产经营单位,对于0℃以下储存的进口冷链食品,须查验“一单四证一码”〔进口货物报关单、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集中监管仓出仓(库)证明、新冠病毒核酸阴性检测报告、消毒证明、随附追溯码〕;0℃及以上储存的进口冷链食品,须查验“一单两证一码”(进口货物报关单、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消毒证明、随附追溯码)。无法提供相关证明文件的,违规停留、开箱、卸货或倒箱过车、贮存、生产、加工、经营的,不配合港口码头查验提柜离港预约凭证等行为的,由卫健、公安、海关、交通运输及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位于东莞市东城街道的安泰冷库,所有入库的产品都需要严格溯源。据安泰冷库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冷库已注册登录了广东省冷藏冷冻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即“冷库通”),通过该系统可清楚了解产品的各项信息。此外,在冷链食品出入库两日内,需将进出库数量、批次、“一单四证一码”等资料逐笔录入 “冷库通”。据统计,目前东莞已有1400余个各类冷库上线应用“冷库通”系统,占全省总数近两成,位居全省第二。 今年以来,东莞市市场和冷链防控专班出动检查冷库31.03万家次。从春节后至今,涉冷库的无合法来源证明进口冻品案件大幅减少,“冷库通”监管系统已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