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星红(中)在从江县中药材立体种植基地调研 |
指导单位: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统筹:谢红、张闻 采写:羊城晚报记者 吴安琦 贵州省的从江县素有“黔南门户、桂北要津”之称谓,是两广进入贵州的第一站、第一城。今年,佛山市从结对帮扶四川凉山调整为结对帮扶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条坚固的“友谊线”正在两座城市之间搭建。刚从四川凉山扶贫一线“撤退”回来的退役军人朱星红,又辗转去了贵州从江,在那继续开展乡村振兴的伟大“战斗”。 熬制好乡村振兴的“良药” 位于大山深处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土壤松软,是中药材理想的天然种植场所。“钩藤、天麻、淫羊藿、铁皮石斛等中药材总储量达 1080 万吨,占全贵州省的60%,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区。”在凉山有过帮扶经验的朱星红在从江县担任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他敏锐地察觉到,可以将从江县土壤中的药材“熬制”成为让当地居民收入增长的“良药”。 熬好药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优良品质的药材,得在“种”上面下功夫。“我们已经建设了一个大概46000平方米的淫羊藿种植育苗大棚,此外,还有2处1800亩的淫羊藿种植基地。将来,我们预计将总的种植面积扩大到5万亩左右。”朱星红介绍道。 有了基础的原材料,下一步就是对药材进行生产与加工。“传统的药材熬制,需要准备大包大包的药材,而且十分耗费时间。今年,我们就从深圳引进了一家制作瑶药药浴浓缩液的加工企业,可以将中药材制作成小瓶装的浓缩液,让它走出贵州的大山,走进千家万户。”朱星红表示,这样只需要将浓缩液兑上热水就可以使用,十分适合城市居民,将有利于打开城市市场,促进产业振兴。 此外,药材的种植园也可以利用起来,打造“种植+旅游”的产业模式。“我们每建一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就会做好配套的道路硬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配套措施,让种植园既能成为种植基地,又能成为旅游观光基地。”朱星红介绍道,“这样,可以从种植的‘一产’,到加工的‘二产’,再到旅游的‘三产’全面融合,加上便利的高铁,能让从江县更好地融入到粤港澳四小时经济圈中。” 粤黔携手 让更多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从江的崇山峻岭,给当地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起步晚、发展慢、规模小等问题也是日益突出。“贵州有资源、佛山有市场,我们就打算让两地携手发展,通过佛山研究、从江生产、佛山市场的模式,让从江的产品走出大山,走进佛山。” 东西部区域协作,不是一味地财政帮扶,而是两地能够各取所需,共同发展。西部有特色产品、东部有巨大的市场;东部有好的做法、有优强企业,而西部有丰富的自然、人力资源,目标就是让西部的产品“走出去”,让东部的企业“走进来”。“今年,我们南海区和从江县共建了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目前有六家企业进驻了这个园区。我们还引导企业在当地设立了‘帮扶车间’,促进当地居民更好更优地就业。” “此外,我们今年还组织了7批领导干部培训和57期专业技术培训,共计培训了2394人。这样,通过产业帮扶、人才交流培训,帮助当地转变观念、提高技术能力,更好地服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朱星红如是说道,“我们还选派十六个老师、医生,在从江县帮扶一至十二个月,以人才带动乡村振兴。” 靠着他们的努力,现在,从江县已经打造了四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乡村振兴,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升级。贵州素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所以,我们正在加快配齐当地的雨污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管网和终端处理设施。”朱星红还发现,当地乡村里还有很多木质结构的房子,“这些房子有着很大的消防隐患,我们还加强了当地消防设施的建设。” 在被问到是什么驱动着朱星红选择从四川凉山出来后继续深入大山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身上的一种使命感和荣誉感。“我从军队里回来后,觉得现在最缺的不是情怀和热血,不是工作经验,最缺的是如何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做好老百姓的工作,如何去党的事业最一线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朱星红说道,“好日子谁都会过,我们要做的,是让更多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