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东莞蝉联“长安杯”背后的平安建设“密码”

“十三五”期间,违法犯罪总警情下降两成左右,“两抢”案件下降超九成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1月07日        版次:DA13    栏目:    作者:文聪

     东莞不断强化社会面巡防工作 资料图

  

  羊城晚报讯 记者文聪报道:近日,东莞市蝉联全国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并被授予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称号,成为全国60个获得该称号的城市之一。

  历届的东莞市两会上,“平安东莞”建设都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在2022年东莞市两会即将开幕之际,羊城晚报记者对东莞蝉联“长安杯”背后的平安建设“密码”进行了探究。

  

  织密“防控网”:基层治安一盘棋

  

  夜幕降临时,一辆辆警车停在东莞“城市原点”莞城迎恩门门前,执勤民警全副武装,站立在旁,这是夜里东莞公安巡逻防控的剪影。

  从迎恩门出发,穿过西正路、市桥路,警灯亮了,巡逻人员多了,群众所言的“见警率”肉眼可见,包括各类视频监控设备的交集在内,一个强大的治安管理网络在为这座城市的平安保驾护航。当前,东莞各镇街(园区)公安分局强化巡逻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将警力压上路面,提升社会面管控能力。

  把警力屯上路面,换来的是案发数量的“断崖式”下降。据统计,在“十三五”期间,东莞市违法犯罪总警情、刑事立案数量下降两成左右,“两抢”案件下降超九成、命案发案下降五成。

  据东莞市公安局介绍 ,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小案”被接连侦破,这得益于东莞不断做强做大的社会面巡防工作。强化“一盘棋”思想,“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莞邑大地绘就出新画卷:一呼百应,民警、辅警、义警构建起群防群治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社会治安防范和公益服务活动中快速响应;沉着护航,东莞铁骑驰骋如风,充分发挥“最强大脑”和“最快双腿”的联动效能,有堵疏堵,清除治安盲点;暖意融融,专职化社区民警队伍以社区警务为支点,沉得下、扎得深、做得实,助力纠纷排查、走访服务。

  

  “1+2+3”模式:莞邑调解一张网

  

  2018年8772件、2019年48322件、2020年82191件,这是东莞法院通过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调解的案件数在三年间的变化。数据的攀升证明,东莞市诉调对接“1+2+3”模式交出的一份份答卷颇为亮眼。

  东莞市诉调对接“1+2+3”模式,即:全面建立一个诉调对接中心,统筹推进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做大做强专职调解、律师调解和特邀调解三大调解。该模式突出司法引领,曾被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第二批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项目。

  去年,东莞市金融纠纷调解中心成立当天,市民黄某与某银行在协商了半小时后,决定签订调解协议。这起涉及120万元房贷逾期的案件,在东莞市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协调下,从递交资料到完成调解,仅花费了几天时间。而如果按常规的司法程序,从立案到结案,恐怕要耗时半年不止。

  东莞金融纠纷调解中心是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联合人民银行东莞中心支行、金消协等部门共同搭建的调解平台。在这里,金融纠纷当事人可一站式完成“立案+调解+司法确认”全流程,大大节省了解决纷争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

  在多元解纷工作机制中,东莞法院切实从源头上减少诉讼案件增量。2020年,全市法院新收一审民商事诉讼案件69171件,同比下降6.06%。去年1-11月,全市法院参与诉前调解案件116768件,成功率达66.16%。

  

  深耕“责任田”:法治建设一体化

  

  暗设赌场、敲诈勒索、非法拘禁,以宋利斌为首的29人涉黑组织伏法;非法垄断、欺行霸市、强迫交易、放肆行贿,以邱亮远为首的12人“恶势力”犯罪集团伏法……2018年至2020年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里,东莞先后挂牌督办重大涉黑涉恶案件14件,累计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13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14个、涉恶犯罪团伙645个,破获涉黑涉恶案件3248件,刑拘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7210人,抓获全部在逃人员163人,198名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分子投案自首。

  剑不入鞘、鞭不离手。去年开始,东莞在总结固化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持扫黑、除恶、治乱、打伞、断血一体推进,持续打击盗窃、电信网络诈骗、涉黄赌毒、涉食药环等各类违法犯罪。

  去年以来,全市共立涉恶九类案件2843起,破涉恶九类案件1272起……坚持依法惩处,东莞深耕扫黑除恶“责任田”,推动扫黑除恶行稳致远,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社会生态。

  种好“责任田”,还需要在法治建设思维上下功夫。去年,东莞已将“深入推进法治东莞建设”纳入东莞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并列入督查事项,完善依法治市工作总体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