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化”成惠州两会热议焦点,“文化+”大有可为

阔步走向文化强市 惠民之州焕发魅力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1月21日        版次:ZHA13    栏目:    作者:李海婵

     依水而生的水东街航拍图 桥东街道办供图

     白马窑址群局部航拍图 惠州文广旅体局供图

     西湖苏东坡雕像,苏东坡给惠州带来无限荣光 王锭铨 摄

     西湖一角 王锭铨 摄

  

  策划/统筹 羊城晚报记者 陈骁鹏 马勇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海婵

  

  2022年惠州两会在1月9日至12日召开,作为全市人民政治生活的大事,备受关注。记者梳理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现文化领域“含量高”,内容和篇幅增加不少,被纳入民生范围。从两会透露出的新信号看,“文化+”发展空间巨大,文化界对此热议不断,纷纷建言献策。

  重视文化的背后彰显的是“岭东名郡”的文化自信。在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惠州市委书记刘吉提出了文化建设的目标——焕发岭东名郡时尚魅力。对此,惠州学院原副校长、教授杨小清解读:“‘焕发’二字是光彩四射振作之意。岭东名郡是惠州历史地位的象征。惠州要焕发现代城市的时尚魅力,体现出城市自身文化自信的累积支撑。”

  

  文化建设纳入民生领域  

  

  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领域建设成为重点内容之一。文化被更广义地纳入到民生领域,文化战线所取得的成果一目了然。

  如今,文化元素在惠州市民生活中随处可见。早晨到滨江公园打打太极,晚上到文化艺术中心看看演出,周末再带孩子逛逛科技馆、博物馆……这是不少市民的周末日常。在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后,博罗观背村的村民闲时不再只是打牌,在书吧看书成为一道风景线。

  这是惠州文化建设成效的缩影,也是民生事业取得全面发展的典型案例。过去五年,惠州5个县区通过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市。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莫家拳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优秀文艺作品及人才获省级以上奖项170余项。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第五次复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博罗县、龙门县荣获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称号,博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入选全国先行试验区。

  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惠州文化强市扎实推进,人民生活品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惠民之州品牌更加响亮。为此,要开展惠民之州品牌提升工程,推动文化旅游体育繁荣发展。

  接下来,惠州将实施公共文体设施效能提升行动,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集文旅体融合服务的“惠享文化空间”;推出一批网红创意景观和场所,活化提升利用西湖景区建筑设施,打造更多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客厅”;推动慈云图书馆、市文化馆提档升级;鼓励支持本土文艺创作,继续办好系列普惠型群众文体活动;增设城乡公共空间体育设施,新增惠民球场100个,谋划建设体育主题公园,构建城市15分钟健身圈,着力打造“身边的运动场”……

  诸多文化惠民的“利好”消息,引发热议。惠州市人大代表、博罗县行政事业资产投资管理中心中级会计师黄燕萍认为,目前倡导全民阅读,尤其青少年对课外阅读需求较大,建议加强社区读书吧建设,方便市民就近借书阅读,打造家门口的“图书馆”。

  “建设‘城市书房’,让文化小康成果惠及市民。”惠州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主任张海燕建议,制定“城市书房”等惠民阅读服务的发展规划,引入文旅企业等第三方专业团体参与“城市书房”平台建设和运营服务。“城市书房”不仅可提供公共阅读服务,还可适当开展公益讲座、文艺表演、艺术培训、非遗展示等活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使用效能,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需求日益迫切,“文化+”发展空间巨大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近年来,惠州厚重的文化底蕴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响日益深刻,正上升为核心要素。各个行业与产业对“文化+”的需求日益迫切,在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有体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化+农业”发展空间巨大。报告提出,将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5个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不断提升乡村现代生活品质,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文化大下乡活动,让农民过上更具民俗文化内涵的现代新型乡村生活。

  “未来3年还将打造30条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惠州将立足留住乡风乡韵和本土文化,综合推进村庄规划优化提升。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将依托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产业园等资源禀赋和基础,注重产业导入,突出文化内涵。

  惠州人文底蕴与自然风光兼具,在“文化+旅游”方面,大有可为。报告提出,将围绕环西湖、环罗浮山-南昆山、环惠州湾三大平台,将山海湖泉岛特色资源串珠成链,积极参与建设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深化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市建设,做优“夜色惠精彩”品牌,培育六大文旅夜间消费圈。

  “希望惠州强化文化属性,发展以文化内涵为主导的旅游新模式。”惠州市政协委员、民进惠城区总支主委、惠州市新湖小学校长冯素娟对此颇为期待。她建议,根据各县区不同旅游资源特点,突出以生态、农业、体育、民俗、商业、红色、海洋等各类文化定义的主题,深度挖掘各类文化内在元素,如老字号、历史人物事迹、文化古迹遗产,结合景观资源的独特性,重点赋予其物质性文化符号和精神性文化特征,强化现有文旅基础底蕴,通过文化滋养旅游,旅游蕴含文化,实现文旅体相融合、旅产互动、旅城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

  冯素娟还建议,惠州科学规划布局,统筹“四区+三县”文化旅游资源规划布局,突出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文化独特性,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赋能作用,如惠东的红色与海洋文化、龙门的温泉生态康养文化、惠城的古城历史人文文化、博罗的农业生态文化等。同时,开拓文旅新业态,提升“文化+产业”结构优化。打造“一区一湾一带”文旅集聚区;培育一批文旅新业态新产品,引导推动创意产品、非遗项目、体育赛事等文化资源进景区;创新文化旅游传统产业,开发具有景观文化特征的产品,如西湖标志纪念徽章纪念品、苏东坡动漫泥塑,增加文化旅游的附加值。

  文化情感体验能为文旅产业赋能。冯素娟建议,开发更多的文旅体验式项目,增强文旅的趣闻性,营造更好的文化现场氛围和情景表现,重点景区开展现场文化主题表演和群众互动,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开展各类文化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应用,如景区文旅直播、三维立体实景电子导游服务、红色文化沉浸式场景展示、微电影与广告、文化创意和设计等,加强信息技术创新与智慧文旅新业态链对接。“如此,才能真正让文旅新业态成为引领和示范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冯素娟表示。

  

  持续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

  

  惠州,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与1400多年建城史,人文底蕴深厚,于2015年成功摘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牌。今年惠州将聚焦优美花园城市,实施城市现代品质提升工程,持续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是重点工作之一。

  报告提出,将坚持保护优先,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研究制订文物保护专项规划,新增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遗保护项目,加快实施中山公园及其文物保护整体提升项目,推进府城遗址考古工作。启动环西湖文博群落、东湖旅店二期等项目建设,打造更多城市文化IP,更好彰显鹅城千年文化特质。扎实开展历史街区、传统村落、古建筑、古驿道、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完善保护修缮机制,让城市留住记忆。积极参与“海丝联盟”交流合作,推进“海丝”史迹保护利用,谋划建设白马窑考古公园,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作为一座历史名城,惠州文物遗迹浩如烟海。惠州市政协委员、惠城区政协副主席甄红表示,东湖旅店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具有重要的革命历史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建议加强东湖旅店文物保护和推动二期修复,深入挖掘街巷红色文化内涵,把创新创业基因和东纵精神深度植入惠城街巷文化,并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向市民普及惠城历史文化知识,增强红色文化保护意识;强化市区部门协作,创新方法途径,依托文物资源讲好东纵故事、大营救故事,让文物活起来,推进东湖旅店二期工程,使其更好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报告提出,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作为一名文体旅游工作者,非常振奋,更觉信心倍增!”惠州市人大代表、博罗县旅游发展促进中心主任陈金定认为,当前,基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资金和人才也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开展。建议加大惠州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力度,尤其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如,通过“非遗+文创”“非遗+现代科技”等方式,开展非遗小讲堂、非遗演出等活动,打造具有惠州文化内涵和特色的手信产品。建议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研学旅游的发展。

  2021年11月,惠州成功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彰显了惠州“岭东名郡”的丰厚底蕴,也进一步推广惠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作为惠州重要的“海丝”史迹之一,白马窑遗址的保护利用成为关注的焦点。在今年市两会期间,惠州市人大代表,惠东县白盆珠镇鹿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廖土金等13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交《关于加快推进白马窑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的建议》,建议以“大遗址公园”为规划设计方向,加快白马窑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新地标。

  白马窑遗址位于莲花山脉东支白马山西侧白盆珠水库南侧,即白盆珠镇白马村至横江村一带,2015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勘探显示,白马窑是广东省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的窑场,是广东明代最重要的仿龙泉青瓷窑场,在我国明代海外陶瓷贸易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该建议提到,以建设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为目标,结合白马窑群所在地白马、横江两村区域环境特点,以已开挖的白马三官坑窑址(地点横江村)为主体,加快推进白马窑遗址规划建设,确定文化主线,串联历史遗存,释放窑址文化价值。同时,统筹协调做好广东省陶瓷标本库房的建立,以此作为启动白马窑大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的首期项目。“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惠州基地考古标本库房”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审定进入“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建设地点在惠东县,各级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协助推进项目建设,加快选址与经费落实,让惠东县成为广东省陶瓷研究汇聚的重要基地。另外,建议建立专项机构,加大保护经费投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为遗址公园建设和白马窑址群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