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接会现场气氛热烈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赵映光 实习生 郑嘉敏 通讯员 林琪
继今年1月中旬启动校地产学研“面对面”对接活动并举行了中山大学专场对接会之后,汕头市于2月25日邀请华南理工大学(简称“华工”)的专家和科研团队走进汕头,与当地企业开展第二场产学研“面对面”专题对接会,这也是春节后汕头的首场重量级的产学研活动。
“产学研不止于一两次会议和对接,我们政府将继续搭台,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更好的平台,提供优质服务,强化要素保障,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畅通成果转化通道,让双方的合作能够成体系、成建制、成规模,有更大的成效,得到更好的发展。”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在会上表示。
政府搭台促校企牵手合作
华南理工大学是广东省知名工科强校,在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有丰富的沉淀和积累,有很强的学科优势。此次产学研“面对面”活动,在汕头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背景下,可谓是一次精准而全面的对接。
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在当天对接会现场发言时指出,当前汕头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汕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的总体思路,并作出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部署。华南理工大学科研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学术作风严谨扎实,在产学研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和优势,拥有诸多先进成熟的科研成果转化经验。希望通过政府搭台,推动院校科研团队与汕头市企业达成更多合作意向,为汕头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汕头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注入新动能。
“汕头‘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部署和‘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格局,与我校学科发展规划契合。”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敏在对接活动现场发言时表示,汕头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拥有一大批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和名牌产品。希望能够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不断地将学校优势工科资源注入到汕头地方主导产业中去,助力汕头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早日结出更多的丰硕成果。
事实上,汕头市和华工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多层面融入汕头创新体系。华工近年来更是与汕头市开展各类科技合作近百项,一大批科技成果通过校地产学研合作落户汕头,为汕头市的发展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学研互动为产业提供支撑
据悉,在此次对接会前,汕头市政府专门组织华工专家教授们到本地企业实地参观调研,并与相关企业负责人深入座谈交流,探讨未来就技术研发、平台共建等校企合作方面的可能性。
对接会上,来自华工12个科研团队的负责人与汕头市60多家科技企业负责人,就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大健康等领域开展面对面对接,并为汕头的工业发展建言献策,向汕头的企业家们发出到实验室参观的“邀请函”。
活动期间,华工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与汕头市光华机械实业有限公司、汕头华兴冶金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基地建设等深层次合作奠定基础。
“所有的工业产业,最关键还是要靠技术,高校的科研技术很多,但技术要落地,必须要找产业,我认为汕头市委市政府抓到了关键。”华工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和智表示,华工与汕头企业有多年合作基础,在合作过程中,高校科研成果得到转化,企业也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又间接培养了人才,是多赢的合作,希望在接下来的对接中能够促成更多合作。
对于参与对接会的汕头企业而言,此次对接活动也收获颇丰。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子平认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研投入,企业的资源通常非常有限,政府牵线搭桥,能够让更多企业有机会接触到更多资源,“这种产学研面对面的对接形式非常好,高校能够更了解企业实质情况和需求,在合作上能擦出更大的火花,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