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寻文脉再听华夏遗声 读潮谚领略潮汕风情

全方位解读潮谚,感受潮人的智慧结晶,再现潮汕人民生产劳作、文娱社交的生动画卷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3月09日        版次:YD09    栏目:解码潮语系列    作者:蚁璐雅

     潮州工夫茶成为潮谚素材的“常客” 宋金峪 摄

     汕头新华书店中的“潮汕印象”专区

     汕头南澳岛风光随着《四海》等电影走上了大银幕 资料图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蚁璐雅  

  

  如果说,听懂潮语可以让你认识潮汕,那么,听懂潮谚便能助你感受一代代潮人的智慧结晶,领略一番民俗历史和风土人情。上期,《潮人文脉》关注古韵方言,素有“活化石”“华夏遗声”之称的潮语引发许多读者的共鸣。本期,羊城晚报记者继续对话国家语保工程广东省首席专家、著名方言学家林伦伦,多角度探讨潮汕谚语的地位、特点、创新与传承,通过这串趣味押韵的潮谚密码,缓缓打开一幅潮汕人民生产劳作、文娱社交的生动画卷,从中挖掘潮汕文脉的丰富内涵。  

  

  万千潮人的智慧结晶

  

  潮汕方言熟语是潮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潮汕民俗文化研究的宝藏,具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用词生动等鲜明特色,是潮汕人民在生产、劳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提炼而成,属于万千潮人的智慧结晶。

  “它既是对当代存在的、活着的民俗事象的记录,是‘活生生’的,也可以是一种化石,唤起人们对已经消失或者行将消失的民俗事象的集体记忆。”早在30年前,林伦伦就开始研究潮汕方言熟语,并出版有《潮汕方言熟语辞典》一书。在他看来,民俗语言最能体现老百姓生活中的集体智慧,其中最甚者便是方言熟语——潮汕人民总结出来类似于格言的近万条潮汕谚语,表达了潮汕人民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林伦伦举例介绍道,一句“临檐水点点滴,滴滴无差池”,体现了潮人对家风教育是“润物细无声”式的言传身教的深刻理解;一句“生囝唔读书,不如饲大猪”,体现了潮人对后代读书、接受教育的重要性的高度认识;一句“千金买厝,万金买邻”,体现了潮人非常注重“择邻处”,深得“孟母三迁”的精髓,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潮汕日常生活和交流语境,离不开这些生动有趣的方言谚语、俗语等,由此衍生出猜谜、歌谣等民间文化产品,为语言穿上了一件件“迷人的外衣”。

  这些每逢新春佳节、在城乡各处举行的潮语文化活动,成为许多人的语言启蒙课堂。回忆起少时搭台猜谜的热闹场面,林伦伦仍记忆犹新:“这些民间俗语都活在老百姓的心中和口里,老百姓喜欢,猜谜人俗语一出,咚咚咚三声鼓响,大家哄场大笑,其乐融融!”

  

  潮汕文化的“浓缩包”

  

  潮汕熟语通常包括惯用语(俗语)、成语、谚语和歇后语四大类。其中,谚语是方言和地方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潮谚的内容囊括方方面面,包含深层的文化底蕴及地方特色。它们的形成除了一部分来源于对前代文化遗产的继承外,大部分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所以它对人民群众的活动、思想和与此有关的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的反映就比较直接和全面。

  “潮谚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地方性’。”据林伦伦介绍,这表现在潮谚所取譬的事物往往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使得潮谚说起来生动趣味、非常“接地气”。

  梳理中不难发现,潮谚中经常出现一些潮汕特有的人或物:如“粿”“鲜薄壳”“庵埠老爷”等,还有“茶薄人情厚”中的“工夫茶”、“别人草粿别人糖”中的“草粿”……熟悉的事物让人读起来只觉妙趣横生,使潮谚在民众间得到快速传播。

  另一方面,潮谚具有“音乐美”。林伦伦告诉记者,潮谚音节整齐匀称,不乏格律式的对偶句,同时几乎都押韵,读起来如“诗歌”般朗朗上口。

  “潮汕谚语就是潮汕文化内容的‘浓缩包’,是‘一言以蔽之曰’,是推广潮汕文化最简练、直接的办法,值得推广。”林伦伦说。

  

  紧抓时代契机 做好传承工作

  

  近年来,汕头、潮州和揭阳都不约而同地把“文化”放到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日前,刚刚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也多处提到,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要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此基调上,潮汕各界越发加快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青少年教育相融合的前进步伐。

  潮语作为串联起潮汕多项文化的语言基础纽带,早已有许多人为之发声。多年前,林伦伦就在《羊城晚报》粤东版上连续发表了《潮州话:潮人的精神家园》等多篇文章,反应热烈,潮汕三市的报刊、还有涉“潮”的网站几乎都转载了,这个“热度”让他意识到——原来广大读者爱看潮汕文化!

  经过整理,同名著作《潮汕方言:潮人的精神家园》一书随后推出,林伦伦更在其中提出:要选潮汕方言词汇中有价值的、群众以前一知半解的东西来写,而且一定要把它写得通俗易懂,要能够“呾破(说破)”,使读者读后有“原来就是这样啊”的体会和感叹。

  这只是潮汕文化传承工作的其中一个生动缩影。记者走访汕头书店发现,多个书店设有潮汕文化专区,《百载商埠》《潮汕英歌舞》《潮州工夫茶话》等“潮式”书籍琳琅满目,囊括传统建筑、潮剧、潮语、潮菜、潮人过番历史等多种类型。专区前也不乏小读者们在认真阅读和选购,一颗颗文化的种子正在下一代潮人心中默默播种。

  “我的期望是,推动潮语和潮汕文化走进社会的视线中、进入娃娃们的脑袋里,全方位展示潮语和潮汕文化的优秀内涵。”林伦伦感慨道。

  

  活用本土特色 争当“宣传员”

  

  “潮谚的本土特色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内容。”林伦伦表示,“但是,我们同时认为,整理方言谚语,既要注意保留它的地方特色,又要尽量做到让外地人能看懂,甚至可以运用。”

  近两年来,随着潮汕文旅热度居高不下,多处潮汕风景随着《四海》等院线电影走上了大银幕,八方游客接连走进潮汕大地,感受特色美食、传统建筑、非遗文化等。这期间,正是一个推广潮汕文化的绝佳契机,多种宣传载体各出奇招、百花齐放,生动的潮谚也应成为文化“宣传大使”的一员。

  林伦伦提出,可以运用从实物到词语的方法,向游客推广一些简单的生活谚语。例如,吃潮菜时,教他“食鱼食肉着菜佮”(吃鱼吃肉得有青菜配,即应荤素协调);吃蚝烙时,教他“厚朥热火芳臊汤(香鱼露)”(制作时猪油要多放,火要猛,最后还得蘸点香鱼露吃);吃草粿时,教他“天顶浮乌云,草粿卖有存”和“草粿煠熟,天时变局”等等。“让外地游客在享受潮汕美食、感受非遗文化的同时,了解并学会潮语名称,这是推广潮谚的最好办法,也是最好的教学方式。”林伦伦说。

  多元的文化传播不仅是“对外”,还要“对内”。对此,林伦伦表示,文化的传承不仅要“从娃娃抓起”,还应结合近年来国家发布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相关政策,在潮籍青少年、儿童中“多模态”、多方法地推广传统文化,让潮语和潮汕文化走进娃娃们的心中;另一方面,还要找到适合年轻人欣赏口味的方式、模式来做好传承和弘扬工作。

  

  【文脉释义】

  

  潮汕方言的谚语,是指能够表示一定完整意思的句子,反映的是群众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经验之谈。其中不乏具有一定哲理性的内容,形式上趋于口语化,比较质朴。根据谚语所反映的意义内容,可以把谚语分为“生活谚语”“农业谚语”(农谚)“渔业谚语”(渔谚)“气象谚语”“经济商业谚语”“医疗保健谚语”“文化教育谚语”等。

  潮谚是潮汕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流传下来的,它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语音音乐美的塑造、语义取譬的事物上又具有鲜明的方言和地方特色。

  素材提供/林伦伦 整理/蚁璐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