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冒充空难幸存者是在吃“人血馒头”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3月23日        版次:YD08    栏目:关注藤县空难    作者:孔德淇

  □孔德淇

  

  据中国民航局消息,3月21日,东航一架波音737客机在执行昆明——广州航班任务时,于梧州上空失联。目前,已确认该飞机坠毁。机上人员共132人,其中旅客123人、机组9人。这一事故让上百个家庭蒙上了阴影——他们此刻的焦虑、忐忑和悲恸,可想而知。(3月21日 凤凰网)

  几乎在同一时刻,不少自称“退票未上飞机”的“旅客”在社交平台上贴出短视频,讲述“如出一辙”的“避劫经历”,粗略估算,达十余人之多。点开这些账号主页,过往内容充斥着营销推广的痕迹。不难推测,这些大多是骗取用户点击、关注的“李鬼”。

  每当有热点事件发生,总有人削尖了脑袋想往里钻,蹭其中的热度,不管是好事抑或坏事,仿佛只要获取了流量,就算成功。冒充幸存者的视频内容,短短不过数十秒,抓眼球却抓得妥妥的:“这是今天要坐的航班MU5735,万幸提前退票了,躲过一劫”,“戏剧感”营造到位,也引来不少不明真相的网友嘘寒问暖。

  空难发生后,媒体和公众对于事件的关注度直线上升,或迫切了解机上是否还有生还者,或渴望知晓失事原因。假幸存者之名的背后,已经不是简单的“蹭热点”了,而是营销号肆意收割关切事件进展的公众的注意力,是对真相求知的视听混淆。目前,有平台已就此事发布公告,称反对并打击用户蹭热度、恶意炒作,对热点事件过度消费等行为,将处置冒充幸存者的账号。这也是平台履行应尽之责。

  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讲,敬畏生命,尊重苦难者,是人们面对空难等不幸降临时应取的态度。稍微有点恻隐之心的正常人,都不会编造幸存者身份,吃“人血馒头”。假幸存者之名虽可获得一时流量,却彻底丢了自媒体人最基本的“职业人性”。从法治角度讲,这些无底线蹭热度的行为已然触犯了法律,涉嫌制造、传播谣言,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势必要付出应有代价。无论从何种角度看,都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