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东莞市清溪镇党委书记叶锦锐:

塑造“锦绣鹿城”品质内涵 提高现代化城市治理能力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3月24日        版次:DA13    栏目:莞家对话篇    作者:陈泽煌

     清溪镇党委书记叶锦锐 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摄

     清溪镇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杨石彪 摄

  

  位于东莞市东南部的清溪镇,地处深莞惠地理几何中心,以“山清水秀”闻名遐迩,是一座生态与科技、现代与传统、发展与保护、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中国最美小镇”,连续五届荣膺“全国文明镇”称号。

  近年来,该镇聚焦重点领域狠抓突破,通过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增强综合竞争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全周期、全覆盖、标准化与智慧化,并借助品质提升工程建设一批靓丽的城市风景线,使“筑梦湾区、锦绣鹿城”的形象越发彰显。东莞市清溪镇党委书记叶锦锐近日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表示,未来,清溪镇将始终坚持以现代化理念和“绣花”功夫建设管理城市,推动城市面貌、功能、环境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以高品质的环境赢得新一轮区域发展竞争的新优势。

  

  全面攻坚克难,不断提升城市颜值

  

  羊城晚报:作为产业大镇、生态大镇以及文化大镇,清溪镇如何通过规范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从而适应城市不断发展的需要,您认为有哪些具体举措是值得重点关注的?

  叶锦锐:秉持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优势,清溪镇多措并举规范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全域优化人居环境,彰显“智美清溪”城市形象。

  一是提升管理水平。围绕“干净、有序、安全”这个核心,做到统筹考虑、系统谋划、疏堵结合,构建完善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市容景观靓化有序、垃圾综合治理深化推进、燃气管理服务提档升级、综合执法规范高效、智慧城管高效便捷、安全生产无责任事故、队伍建设上新台阶的管理体系。

  二是提升城市品质。实施7大领域43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试点打造5个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村、4个品质提升工程(村),完成52个精致街头小景和6个口袋公园改造工程,基本形成镇内任意地方10分钟可上高速、20分钟可到达周边镇中心区、50分钟可到达深莞惠三市主城区的交通圈。

  三是提升城市内涵。高标准筹建清溪博物图书馆,精心打造张松鹤美术馆,修缮保护张松鹤故居,积极创建“广东省诗词之乡”,打造“雕塑小镇”,建设广东中华诗词学会诗词创作基地,筹建全国首个麒麟文化馆和清溪麒麟文化非遗工作站,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公共文化供给。

  四是提升生态质量。依托4460公顷森林资源建设清溪森林公园、大王山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并大力开展水源涵养林改造、幼林抚育等生态项目建设,并完成截污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排污口整治、污水处理厂提标等等工程,全镇水环境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好转。

  接下来,我们还将加快推进60宗以上重点项目和基建工程,例如实施城市迎宾展示线工程、“点亮清溪”灯光提升工程、加强道路交通、公共停车维护管控和智慧建设,深入推进农贸市场品质提升行动等,并在荣获6个绣花奖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培优”城市管理精品亮点。

  

  保持底蕴文化,让乡村振兴更有新意

  

  羊城晚报:清溪镇内拥有诸多红色文化、客家民俗、绿色生态等特有资源,清溪镇如何促进城市管理与美丽乡村建设同频共振、互生互长?

  叶锦锐:我们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整合红色文化、客家民俗、绿色生态等资源优势,深挖清溪特色,并推动城市管理与美丽乡村建设同频共振、互生互长,促进乡村振兴更有成效、更有新意。

  一是全域项目化推进乡村振兴。制定出台《清溪镇各村(社区)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奖补及帮扶实施方案》,镇财政每年设置1亿元专项资金鼓励各村(社区)根据实际制定乡村规划清单,通过项目建设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美丽村居。

  二是全域特色化创建示范村。推动土桥村创建“特色精品示范村”,铁场村和长山头村创建“特色精品村”,另有7个村创建“美丽宜居村”。

  三是全域覆盖化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在全镇范围内推进农村人居环境“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攻坚行动,重点针对工业区、垃圾中转站、废品收购站等存在的环境问题发起冲锋,全面清理垃圾、杂草、杂物等,并开展“牛皮癣”专项整治行动。

  四是全域常态化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建立文明督导常态化工作小组,定期到村(社区)进行检查;同时借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着力文化、乡风等“软件”提升。

  五是全域景观化发展乡村美丽经济。对全镇红色资源、客家建筑进行整体保护利用,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稻田公园等山水景观注入客家农耕、山歌、传统舞蹈等文化元素,推广客家美食、客家酿酒,打造山湖河城皆可观光、春夏秋冬皆可畅玩的全域全季旅游示范区。    (陈泽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