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在2021年全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检查中名列前茅

祖庙街道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3月24日        版次:FA14    栏目:    作者:景瑾瑾

     佛山涌禅城段碧道舒适畅通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景瑾瑾

  

  河中水质清澈,两岸风景秀美,河堤之上,新建成的碧道舒适畅通……3月23日,记者从禅城区祖庙街道获悉,去年,祖庙街道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在水质治理、污水管网建设、碧道建设等多个方面,都交出了优质的答卷。在去年四个季度的佛山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检查中,祖庙街道3次位列全市镇街前五名。

  

  碧道建设促成“网红”滨水景观带

  

  3月23日上午,春寒料峭,佛山下着小雨。在佛山涌的岸边,木棉花、勒杜鹃、宫粉紫荆开得鲜艳,河堤之上,新建成的佛山涌禅城段碧道风景靓丽、舒适畅通,时不时有行人骑车或者漫步而过,惬意自在。

  “以前没有建设碧道的时候,行人在河边行走,通行环境没有如今优美舒适,同时也还会遇到诸多阻碍,走到一些桥底时,桥底的河边没有直接向前通行的道路,需要绕行,很不方便。”祖庙街道水利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佛山涌禅城段碧道标识景观整治项目,位于禅城区祖庙街道佛山涌南岸,北起人民桥,南至桂澜桥。工程在结合原河堤景观的基础上,对佛山涌南岸亲水平台、堤顶道路、碧道标识、慢行系统等进行景观和功能性提升,增设碧道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碧道总长约4.8公里,改造河岸景观面积约为1.8万平方米,该项目于去年7月开工,今年2月完工。

  得益于碧道建设的开展,如今的佛山涌禅城段水清、岸绿、景美,已成为集休闲运动、文化展示、滨水生态体验等综合性功能为一体的“网红”滨水景观带。事实上,这只是祖庙街道积极开展碧道建设的范例之一。去年,祖庙街道还开展了汾江河祖庙段的碧道建设,该工程的北岸起于禅城南海分界位,止于扶西大冲窦水闸,全长约6.8公里;南岸起于佛山大桥底,止于海员新村,全长约3.0公里,中段与支涌佛山涌相连。

  

  力争2年建成一批成效明显治水项目

  

  水环境治理是个系统工程,碧道建设、滨水空间再造是其中的重要抓手之一。与此同时,祖庙街道还积极开展水质改善、污水管网建设等工作,达到治水、治城、治产的协调融合。

  据了解,祖庙街道根据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把治水兴水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十四五”治水工作实现良好开局。2021年,涉及祖庙街道的省考横滘断面达标,市挂牌督办的佛山涌水质达标;8条城乡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巩固,基本实现“长治久清”;新建设污水管网31.41公里(超额完成区下达15公里任务),排查老旧管网修复通水25公里,清疏修复10公里、完成碧道建设8.11公里(超额完成区下达5.27公里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四个季度的佛山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检查中,祖庙街道3次位列全市镇街前五名。在第一季度检查中,位居禅城区第1,在全市32个镇街中名列第4,获得百万奖励;第二季度位居禅城区第2,在全市名列第3,再次获得百万奖励;第三季度位居禅城区第1,在全市名列第7;第四季度位居禅城区第2,在全市名列第3,再获百万奖励。

  按计划,今年祖庙街道将加快打造一批“总河长示范项目”。根据市、区治水指挥部统一部署,各镇(街道)要针对治水重点任务,分年度谋划一批由镇级总河长认领挂帅的重点治水项目,形成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可量化、可复制、见实效的“总河长示范项目”,以点带面进行示范推广。祖庙街道已确定今年的“总河长示范项目”是佛山涌(军桥至格沙村段)堤围提升整治工程,接下来要力争用2年时间建成一批成效明显的治水项目,引领带动全街道水环境总体质量实现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