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志愿服务中心队员在进行训练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台山宣 余建洋 谭耀广 去年10月12日清晨的江门台山川山群岛海域,台风肆虐,一艘货轮出现故障,在大风大浪中颠簸,船内13名船员生命危在旦夕。正在这时,三名志愿者驾驶船艇冒着危险靠近货轮,将船员安全救出。这三名志愿者,正是台山市海宁海上救援志愿服务中心(下称“海宁志愿服务中心”)的队员。 记者日前采访时了解到,海宁志愿服务中心是一支来自当地的民间志愿队伍,自成立以来已成功救助遇险群众45人次。146名队员大都常年在海上工作、生活,深知海上凶险,但都愿意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在惊涛骇浪中挽救生命。去年,海宁志愿服务中心还入选了第二届“最美搜救人”评选活动候选名单。 志愿救援助45人次脱险 海宁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吴裕聪介绍,2021年,江门市委市政府提出“支持社会力量建立水上搜救志愿者队伍,鼓励水上搜救志愿者参与水上搜救行动,构建专群结合的搜救格局”。而台山海域辽阔,海岸线长,海上作业环境复杂多变,海上客货运输、渔业、养殖作业繁忙,海上险情多发,如单靠政府救援力量,难以覆盖大量救援任务。为充实海上救援力量,台山于同年组建成立了海宁志愿服务中心,为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供紧急救援志愿服务,承担海上遇险求生、救援安全等知识宣传普及工作。 目前,海宁志愿服务中心属下有17支志愿者救援队,共有志愿者146人,志愿者个人所有的游艇、渔船、乡镇自用船共123艘,配备救生衣230余件,救生圈50余个,应急救援工具箱17套。吴裕聪说:“我们自发成立了海宁海上救援志愿服务中心,初衷就是救人危难,用公益温暖冰冷海水中的遇险人员。我们的志愿者主要来自台山沿海的船员、渔民,大多平时在海上航行作业,多年来在海上各种恶劣天气海况下‘讨生活’,逐渐形成了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 江门海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宁志愿服务中心秉持着“救人危难、护航生命”的宗旨,常年在海上“逆行”,自成立以来共出动志愿者131人次,成功救助遇险群众45人次,多次出色完成了海上救援任务,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台山市海上应急救援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救援力量最强力的后盾。 台风中“逆行”助船员脱困 作为一支民间救援力量,海宁志愿服务中心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吴裕聪说,在重点时段,海宁志愿服务中心可配合海上搜救中心开展值守待命,基本能够做到快速出动,半小时抵达现场开展搜救工作。“哪怕是深夜,我们接到救援信息后,也会立即行动起来”。 提到救援行动,海宁志愿服务中心成员谭建防就想起了去年10月一次台风中的救援。去年10月12日6时30分,第18号台风“圆规”逐渐靠近台山川山群岛,海面风力已达7至8级,阵风9级,有一艘货轮因主机故障无法修复,船上13名船员被迫全员弃船,等待救援。然而此时,专业救援力量因距离较远难以短时间到达。危急时刻,身为海宁志愿服务中心川东救援大队队长的谭建防带领两名队员,驾驶救援船艇,顶着风雨、迎着大浪,前行营救。 到了现场,三名队员发现由于货轮空载,干舷过高,甲板距离水面将近6米,与救援船艇有很大落差,而且当时海面风浪很大,船体在海浪中颠簸,救援难度很大。志愿者们凭借过硬的救援本领,沉着应对,果断使用船艇与货轮舵板、船底板接连碰擦的方法,让救援船艇一次次来回贴近货轮,争取机会让货轮上的人员依次被接载下船,最终13名船员全部获救,安全上岸。 英勇无畏的“最美搜救人” 类似这样的救援行动还有不少。吴裕聪说:“不同于一般的志愿者服务,海上搜救属于突发事件范畴,常常具有非预期性、高风险性、高难度、不确定性等特征,志愿服务工作十分复杂危险。”而且海宁志愿服务中心经常连夜在海面开展大范围搜救行动,夜间能见度差、现场风浪大,志愿者们不仅要对附近水域水文、海况、蚝排养殖情况比较熟悉,有娴熟的驾船技巧和丰富的行动经验,还要具备非凡的勇气、过硬的心理素质。这都需要志愿者发扬英勇无畏的精神,勇做“逆行者”。 台山茫洲岛的村支书郑少喜,就是队里其中一位志愿者。吴裕聪介绍,多年来,郑少喜身先士卒,长期带领村民从事海上救援志愿服务,每次台风来临前他都会驾艇环岛巡查,及时劝离作业、矶钓、沙滩露营的人员,并多次在惊涛骇浪中成功救援陷入险境的渔民、游客。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报酬,却拥有最深的情怀、最强的意志,最硬的担当,愿逆风而行、逆流而上,啃最苦的差事、做最美的事业。”江门海事局的宣传资料中对海宁志愿服务中心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去年9月,海宁志愿服务中心还作为广东省唯一一支志愿者队伍,入围由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办的第二届“最美搜救人”评选活动候选名单。而在台山当地船员、渔民眼中,他们是“最美海上逆行者”,为遇险的人们撑起了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