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永辉 |
杨丽东 |
佛山文脉,记录的是佛山文化的故事,3年以来,佛山文脉与众多文化人携手走过,他们也对佛山文脉报道留下了深刻印象。走出报道之外,他们又对佛山文脉和佛山文化的传承有什么心声呢? 《验核酸》演唱者翁永辉: 让更多年轻人去了解传统文化 “验核酸,筛查核酸攻坚战,新冠莫想去蔓延,记得,戴好口罩,赶快排队验核酸!”去年6月,一首由红线女经典粤曲《荔枝颂》改编的粤曲短视频《验核酸》走红网络,好评潮涌而来,得到了很多曲艺名家的认可,甚至吸引了不少同根同源的港澳人士、海外粤籍华人华侨点赞。 该曲演唱者翁永辉也因此走红网络,被广大网友亲切地称呼为“顺德辉叔”。当时羊城晚报《佛山文脉》栏目记者专访时,他说,《验核酸》走红出乎他的意料,同时也给他带来很多启发,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他更有信心坚持去做传承创新粤曲的工作。 自此之后,翁永辉陆续推出一系列抗疫粤曲,作品以及推广顺德特色的粤曲,譬如《可爱可敬的顺德人》《上网当自强》《嚟顺德,一定得》,还专门举办了个人演唱会,助力粤曲的传承和发展。 作为文艺工作者,翁永辉说:“我们一定要坚定文化自信!要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更是要不断提升艺术原动力,所以,今年他计划创作一批新派粤曲,针对传统粤曲时尚化进行探索,创作、传唱出更多更好反映现实题材的优秀作品。以作品记录时代,用歌声传递温暖,我不遗余力。” 翁永辉是广东共赢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顺德区戏剧曲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曾先后获评“最美顺德人”“佛山市十大好网民”等荣誉称号,在顺德文艺界颇有名气。 翁永辉认为,顺德粤剧曲艺学院的启动,六大粤剧曲艺传承基地的成立,和戏曲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既是对粤剧曲艺传承学习和创新的一次检阅,同时也是推动粤剧曲艺文化与城市文明对接融合,为顺德粤剧曲艺的发展培育新生力量,以曲艺为媒着力打造顺德文化建设的新名片。 佛山历史文化厚重悠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却日渐式微。在翁永辉看来,羊城晚报推出《佛山文脉》这个栏目,是对佛山历史文化的一种深度解读,能够让更多年轻人去了解佛山的传统文化,对传承和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希望羊城晚报《佛山文脉》栏目继续深挖出更加多佛山已式微的传统文化,拯救面临失传的技艺,当好广大民间艺术工作者与政府的沟通桥梁。 镛正堂堂主陈焕枝: 有了文化加持 产业才能发出最强音 要把铜的生意从按“吨”卖做成按“千克”卖,再从按“千克”卖做成按“克”卖。大学毕业以来,镛正堂堂主陈焕枝一直在实践着父亲这个愿景,将家族产业向另一个方向转型不断探索。而正是那篇《财富未必永久传承 文化才能抵抗时间》的佛山文脉报道,让他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思考得更深。 陈焕枝的另一个身份,是佛山市南海区某著名金属企业的创二代。上世纪80年代,陈焕枝的父亲白手起家,40余年来,企业历经风雨,多次转型。这样的企业,正是佛山产业崛起和转型的缩影。而到了陈焕枝这一代,他们探索的转型道路,无疑也代表着佛山产业新的发展方向。 陈焕枝选择了向文化转型这条道路。 “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再想按照以前废旧金属回收的思路,在量上赚钱是不可能的”,陈焕枝表示,要从“吨”变成“千克”,关键靠的是研发,这一步,他们的企业十年前已经在做了;而下一步从“千克”变成“克”,关键则要靠文化赋能。这正是他在做的事,所以他选择建立镛正堂,通过对铜的文化属性进行挖掘,不但将铜变为家居装饰品、艺术品,更让他的铜装饰元素得到河南博物院的首肯。 “事实上,一家企业要成为‘百年老店’,对企业员工而言,对企业文化的坚守、对企业理念的信仰是关键因素。而对顾客而言,对企业产品信赖的最高境界,是对企业文化的信赖,这才是企业产品真正的附加值。”陈焕枝表示,从这个角度思考,佛山产业要向未来转型,文化附加值是一个关键因素。 实际上,其中不少思考,是陈焕枝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相互交流而获得的启发。他表示,《羊城晚报》这篇报道,让他的发展思路更得到了整个业界的认同,“权威媒体的认可是一种社会评价,有了《羊城晚报》的点赞,一方面员工对我们的发展道路更加认可了,另外一方面,业界对我们的转型理念更加理解了,我们对铜文化的理念、感情在社会上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也发动了更多人投入到这方面的文创事业来。这种效应,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佛山市高明区博物馆馆长杨丽东: 《佛山文脉》承担了“文化打捞者”的角色 今年,佛山在文广旅体领域提出“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的总体定位,这对佛山市高明区博物馆“掌舵人”杨丽东而言,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他看来,为佛山“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提供助力,高明区博物馆除了要从实际出发,紧抓“收藏、展示、研究”三条工作主线开展日常工作,更要遵循新时代发展规律,转变传统工作模式,让博物馆“走出深闺”,从“等人来”变为“走出去”。 “过去的博物馆,只能是做好本职研究、收藏工作,然后静待市民上门参观游览,显得比较被动;如今我们更提倡以‘走出去’的形式,更好地去传播文化、输送文化。”杨丽东表示,作为一个区博物馆,在浩瀚的岭南广府文化中仅是一个简单的“细胞”,但也要扛起自身应尽的责任,将辖区内各类历史文化古物遗迹保护好,将容易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传承好,这也是为更好开展传承岭南广府文脉工作的最有力支撑。 自古以来,一头连着广袤的珠三角平原,一头连着粤西乃至云贵十万大山的高明,一直都是珠西要地。谈及高明文化在佛山的地位,杨丽东表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高明特殊的文化。 “岭南广府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需要善于借助权威媒体为其‘做嫁衣’,才能更好走出广东,走向海内外,被越来越多人了解、喜爱。”杨丽东表示,此次《佛山文脉》集册成书,是通过羊城晚报佛山全媒体传播中心从专业媒体角度出发,深入佛山五区,走老街串古巷、寻访古迹遗址,以观察者、记录者、书写者、传播者,更是“文化打捞者”的角色,揭开岭南广府文脉的神秘面纱,让其从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象,成功跃然纸上,也成为更多市民了解岭南广府文化的一个“文化窗口”,让更多年轻人喜爱上岭南广府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历史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