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VENDER1922农场部落的帐篷酒店 |
|
市民在渔耕粤韵帐篷节中娱乐休闲 |
户外露营的市民 |
“美稻里”乡村生活体验基地 |
|
⬅⬇渔耕粤韵帐篷节现场 |
皂幕山脚的露营地,鲜花与茶道共处 |
|
⬇⬆农场露营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梁正杰 张闻 一个帐篷、一张桌子、一把吉他、一顿美食……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帐篷”成为了市面上的紧俏品,佛山不少景区更迎来了一波“帐篷游”的热潮。眼见端午假期将至,记者走访发现,各大景区早已在为下一波“帐篷游”积极准备。而专家表示,帐篷游这股热潮要想持续下去,提高供给品质势在必行。 一位难求: 自助游成为度假首选 5月21日,农历小满,甩开一周工作的烦闷,胡女士驱车来到位于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的“美稻里”乡村生活体验基地,与三五好友搭起帐篷,摆上桌子,大快朵颐,打闹嬉戏,直到天色暗下才依依不舍离开。 胡女士的休闲方式正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今年“五一”假期,疫情的反复让不少佛山人取消了外出旅行的计划,短途游和帐篷热成为了许多市民出游的首选。佛山市高明区凌云花谷景区的LAVENDER1922农场部落是近年来佛山近郊游的热门地区。记者走访发现,“五一”期间,帐篷成为了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部分市民的露营装备还相当专业,不仅有遮阳挡雨豪华帐篷,还准备了餐桌、椅子、食物、鲜花等,足够一家人在山水田园间待上一整天。虽然不少游客拖家带口,但由于景区拥有牧场和儿童乐园,孩子们都被吸引到牧场喂羊驼和矮马,大人们则坐在位于湖畔的帐篷里,点上一杯冰咖啡,悠然自得。 “五一假期,原本想可以从容应对大客流,但广州疫情突然出现波动,令订房的客人不得不退订。谁知佛山本地客人纷纷来电查询、预订,完全填补了空缺。这有点始料不及。”LAVENDER 1922农庄负责人张耀文对记者说,由于农庄还处试业阶段,还未开始铺开推广,人员培训、设施落实还未完善,但客流量已令人相当振奋。 不但远离市区的景区火爆,市中心的市民公园也有不少“帐篷客”。在佛山市禅城区文华公园,一个个简单的帐篷搭在公园草地上,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打闹,大人们则懒洋洋地躺在帐篷口闭目养神;在佛山新城的市民公园里,搭上帐篷的游客不时跑到东平河边,观看这座新城的沿江美景;高明区明湖公园、滨江湿地公园等各大城市公园,也聚集了不少露营爱好者。“假期我喜欢到公园露营,和几个朋友一起聊聊天,感觉整个人都会放松下来。” 市民陈铭星告诉来访的记者,帐篷游正在成为他的一种休闲新方式,“城区公园离家近、环境好,可以近距离感受高明近些年的城市蝶变,是假期里不错的休闲方式”。 另类转型: 帐篷热催生文旅新投资 帐篷热逐渐兴起,商机随之而来。今年“五一”假期,高明就有不少景区推出了露营项目。以高明农旅产业龙头景区盈香生态园为例,该景区推出了青青帐篷节优惠活动,让市民既能享受悠闲的露营时光,也能畅玩各大主题活动。此外,位于高明凌云花谷景区的LAVENDER1922农场部落也专门设置了露营区等区域,为市民游客在郊外提供更多休闲玩乐的场地。更合拾野川、鹏鹄蘑菇庄园、明城水镇村、更合镇版村等也因地制宜打造露营新项目,助推高明露营热度不断攀升。 “五一假期的帐篷热,我们只是试水,但带来的人流超出了景区预计。”位于南海区西樵镇的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是依托西樵山下桑基鱼塘打造的休闲景点。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看到了帐篷游的火爆,今年“五一”期间,景区联合一个帐篷游的策划公司一起举办了帐篷节,没想到客流涨到了2万多人,即使比起疫情前,客流也有近50%的增长。“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以前旅游投入主要向硬件倾斜,随着帐篷游的兴起和市民新消费习惯的形成,除了基础设施例如洗手间、安全屏障等依然要坚持,旅游投入要更多向软性服务发力,比如帐篷、食材、工具等。”他表示,帐篷热的兴起,景区向二次消费转型的决心将更大。 帐篷热的兴起,也让投资客对于近郊游的投入更具热情。就在5月19日,三水区南山镇新签约的智能旅游装备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将基于对年轻人群营地消费市场的研究,生产高科技、高性能的预制客房产品。同样在不久前,高明区杨和镇提出要以皂幕山为中心,连片规划杨梅片区产业经济发展,依托万亩坚果、千亩金花、千亩花卉、百里碧道等项目,采取“乡村治理+产业+生态+文旅+美食”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皂幕山自发形成的帐篷游等经济业态欣欣向荣,更加坚定了高明打造皂幕山绿色发展经济带的决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专家观点: 提高供给品质才能持续“热下去” 帐篷游冉冉升起,然而,这是不是疫情下旅游格局的“昙花一现”?要让帐篷游继续热下去,业界还要做些什么?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副教授肖佑兴告诉记者,早在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就开始发展露营这种旅游业态了。不过,近些年来露营发展得比较快,尤其今年露营的发展更是现象级。究其原因,除了疫情等因素外,露营也具有休闲化、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体现了人们追求生活方式多样化的趋势。“比如它亲近自然,强调自己动手,搭帐篷、获取食材、烹饪,甚至吃烧烤、玩桌游、看电影等等。” 肖佑兴表示,露营经济首先是“+营地”,就是各旅游目的地选择适应的场所与空间,进行营地建设,增加露营区域,提高营地的供给量;同时也是“营地+”,各个营地需要建设与完善相关的旅游产品体系。如“营地+景区”“营地+农业”“营地+田园”“营地+研学”“营地+体育”“营地+演艺”等,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露营经济带来的是营地的供应链建设,包括营地硬件设施的生产、加工与供应服务等。此外,露营经营者还需要在营地的主题定位、文化氛围营造、品牌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与宣传、数字化运营等方面下好功夫。在节假日,尤其需要对游客量进行引导与管理。比如强化预订服务与预订平台建设,通过大数据引导游客量与旅游行为,避免人员扎堆和拥堵等。” 如今的露营经济是自发形成,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一些困扰。例如,目前有很多游客是自己找地方搭建自带帐篷,生火烧烤,这可能会引发环境问题,如森林火灾、大量垃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也会引发游客在山区的安全,以及饮用水、洗澡、上厕所等卫生问题。“要推动露营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强化露营行业规范,完善露营设施;要加强露营创新发展,丰富露营业态,完善产品体系,提升露营产品的质量与吸引力。同时,景区也要加强数字技术的运用,运用数字化思维,运用大数据,进行产品定制、预订、经营与管理,提升露营发展动能与经营效率。”肖佑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