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铁一中学 郭依晴 本手,妙手,俗手,似乎棋逢的对手不仅仅是棋本身,还是我们终其一生要对弈的生命道路。私以为,在如棋般的对弈中,本手经年得,妙手偶得之。 诚然,对比起看似平庸的“本手”来说,好像追求“妙手”才是杰出者区别于凡人的表现。殊不知,忽略基础而创造、轻视基础急创造,恰恰是“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本手经年得,万丈高楼因“本”起。忽略基础而创造必不可取,基础对创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果说基础是创造的源泉,那么“本手”就是“妙手”的根基。棋局如此,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孔子学琴,尚要先习得乐曲形式,才悟得作者身形;香菱学诗,尚需先拜读摩诘全集,才懂论诗句雅俗;便是屠呦呦提炼青蒿素的创举,也是从古籍“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中获取的灵感。学曲式、读经典、鉴著作,都是初学者最基础、最平常的“本手”,但事实证明,若非这些基础的支撑,悟佳境、论诗文、取青蒿的“妙手”根本无从谈起。锦上添花虽好,也得先“把丝织成锦”,否则一切都无异于舍本逐末。因此,棋局也好、其他也罢,唯有经年练就了“本手”,“妙手”才有迹可循。 妙手偶得之,九层宝塔避“俗”生。轻视基础急创造也不可取。所谓“妙”者,不落俗套也,非融会贯通不可得也。在打基础的阶段,硬要追求出人意料的精妙往往会误入弄巧成拙的“俗手”歧途,不如顺其自然,境至则天成。若日日对柴相砍,却不顾磨刀之功,那么叹息也只是枉然;若只晓得寻求研究空白,却轻视学术理论的修养,那么探索也是徒劳。反观,陆游不惜在诗法中下工夫、在精神上深感悟,因而便有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潇洒。由此可见,没有深刻理解本手的所谓“妙手”往往是貌似合理却极易受损的“俗手”,正如以上所述中不仅柴未磨成,还消磨了心性、浪费了光阴;不仅“创新”成了一文不值的废纸,还养成了好高骛远的恶习。因此,拔苗助长辄生俗手,妙手总是水到渠成。 在本手、妙手、俗手之论中,似乎蕴含着某种哲理的光辉。本手往往饰演“中庸”的角色,但中庸绝不意味着平庸。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手握先人的哲思,即将手执时代最大的棋局,要有追求“妙手”的远大理想,更要有注重“本手”的沉稳心性,哪怕“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时便再无怨悔。若能板凳甘坐十年冷,想必“俗手”便能尽量避免了。 本手经年得,行稳致远;妙手偶得之,锦上添花。 点评:从考场作文的角度来说,本文写得还是不错的。“本手”“妙手”“俗手”的含义解读准确,三者的关系梳理清晰,立论符合题意。标题即观点,清晰、简洁。行文展开,前两个主体段紧扣中心论点分立而成,皆以整齐对应的观点句起笔,极为醒目。例证丰富,有引有证,内容相对厚实,能自圆其说。当然,例证组合相协、剖析直击要害、行文通晓畅达等方面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与必要。假以时日,未来可期。 (点评老师:广州市第六中学 张清)
-
即时新闻
本手经年得,妙手偶得之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6月15日
版次:DA16
栏目:
作者:郭依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