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公里管廊工程建设完工 |
操作人员测温测震,以保证油运稳定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张晓宜 通讯员 王羽欣 南海之滨,炼塔林立。湛蓝的天空之下,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以下简称“广东石化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该项目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也是在广东地区筹建的唯一一个炼化项目,被列入广东省制造业“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的四大油气炼化基地之一。 广东石化项目建设规模为2000万吨/年炼油+260万吨/年芳烃+120万吨/年乙烯,创造了上百项全国及以上纪录,项目的建成对广东提高区域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具有重大意义,将为广东实现“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提供强劲助力。 项目计划2022年内建成投产,如今建设进度如何?有哪些亮眼的成绩?羊城晚报记者带你走进广东石化项目建设现场,揭开这座炼化项目“巨无霸”的神秘面纱。 现场 施工进度逾97% 64个主项实行中交 6月10日下午,记者走进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建设现场,园区内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工作。穿梭在广东石化项目内的道路上,两旁塔楼林立、管道纵横,不时有经过的工人在交谈建设内容,记者仿佛进入一座石油工业小镇;当晚上塔楼灯光亮起时,这座“小镇”犹如一颗夜明珠,闪耀在南海之滨的夜空之中。 2022年是广东石化项目的建成投产之年。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施工总进度超过97%,已有64个主项实现中交,距离完全建成投产的时间已越来越近。 “我们都在盼望早日建成投产!”项目周边的村民方先生说,这里本来是人烟稀少的村庄,广东石化项目建设之后,给这里带来了人气,周边商贸也逐渐增多,希望建成之后有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汇聚到这里。 “为了推动项目加快进行,目前全项目投入人力28918人。”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通过开展百日会战、劳动竞赛、党员突击队等一系列“硬核”举措,坚持挂图作战、挂图督战,明确责任、咬定目标,克服了工程体量大、工期紧张、资源组织困难、疫情来袭等问题,确保现场施工不断提速。 据了解,4月26日11时56分,历经紧张的施工和投用准备,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迎来整个项目投产试车的首个重要节点。随着动力中心超高压燃气锅炉点火的一次成功,广东石化蒸汽系统正式具备投运条件,这标志着该项目即将转入全面管线吹扫的新阶段,拉开项目建成投产的新序幕。 5月中旬至6月5日,920公顷的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每天都有设备进行试运、装置实现中交。5月20日,全球单线能力最大且单挤压机的5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在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中交;次日,中国石油同类规模最大的300万吨/年石脑油加氢装置中交。两套装置分别成为该项目化工部分和炼油部分首套实现中交的主体工艺装置。至此,这个世界级炼化基地建设进入生产装置陆续中交的新阶段。 进入6月后,项目建设脚步仍不断加快。6月1日,中国石油系统内规模和面积最大中心控制室和中心化验室实现中交。6月2日,石油焦制氢装置(A)进入联动试车阶段……锚定年底建成投产的目标,广东石化项目正朝着决胜投产的目标加速冲刺。 探秘 绿色、智能、效益 污水回用率超70% 日前,广东石化项目完成了污水处理场工艺安装主体工程,含油、含盐系统已具备接收污水条件,该污水处理场采用西门子PACT+WAR工艺处理高含盐污水,设计规模4400立方米/小时,采用国内外先进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处理规模为全国最大。 广东石化项目坚持打造绿色、智能、效益型世界级炼化基地。建成全国最大处理规模的污水处理场,就是广东石化项目坚持绿色可持续化发展的缩影。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石化项目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顶层设计思路,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绿色、生态型石化企业。 如何确保项目的环保,从资金投入上可见一斑。项目在环保措施上的投资达到72.8亿元,占总投资的11%以上,高于国内同类型项目。项目通过引进先进成熟的环保技术,实现超低排放,项目污水回用率达到70%以上,固体废物100%合规处理。为强化污染物总量控制,项目加强顶层设计,在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及地下水污染治理方面,参考京津冀、珠三角地区特别排放限值要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氨氮等污染物排放系数均低于同规模项目。 深入广东石化项目内部,记者发现,在塔楼林立、管道纵横的大型工业机器内部,实则是一座高效的智能化工厂。广东石化项目应用云计算、数据集成、在线操作优化等技术建立生产智能管控中心,通过模型对生产过程进行预测预警,能够实现生产指挥、工艺操作、运行控制一体化智能管控,并通过应用数学规划等技术,实现全厂的计划、调度、工艺、控制、能量一体化联动优化。 除此之外,项目应用商务智能等技术建立运营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协同优化”“生产管控一体化”“安全环保管控一体化”“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能源管控与优化管理”“全面感知与智能分析”六个方面功能;通过融合企业内部与外部信息资源,以云计算、物联网等手段为支撑,搭建数字工厂平台与智能应用平台,并对各类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为各层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洞悉瓶颈,捕捉先机,进而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的、具有预知性的决策目标。 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项目建设的最终目标。项目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820亿元,预计实现利税约200亿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建成将极大地推动揭阳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供应条件的形成,与之配套的社会公共资源也将会逐步完善。同时,该项目将改变揭阳地区的产业结构布局,充分利用沿海沿江临港的资源优势,发展成为配套完善、绿色安全、高质量发展的大型石油化工一体化的产业基地,有效地拉动揭阳市经济增长,为广东省实现“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提供助力,对广东省提高区域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具有重大意义。 引领 国内外唯一 可全部加工劣质重油 作为全行业领先的炼化项目“巨无霸”,广东石化项目在全厂总加工方案技术、产品性能指标、安全环保技术和智能技术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为重质劣质原油深加工路线,是国内外唯一可全部加工劣质重油的炼化企业。全厂物料按照“分子炼油”的理念进行充分整合和优化利用,项目总加氢能力近2120万吨/年,实现了“宜烯则烯、宜芳则芳、宜油则油”的生产理念。 项目建设之初即固化智能基因,以数字孪生、智能物联、大数据等技术赋能项目建设。全项目设计过程,在统一平台架构下,所有装置单元按照项目统一规定要求提供智能P&ID,按照三维设计软件格式要求交付三维模型,实现数字化交付成果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做到炼厂现状与“虚拟工厂”一致。通过融合企业内部与外部信息资源,项目以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搭建数字工厂平台与智能应用平台,最终达到本质安全、绿色环保、合规管理,实现智能化工厂建设目标。 除了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广东石化项目还坚持创新举措,通过技术赋能推进开工准备优化,统筹管理开工网络,跨部门数据共享,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同时狠抓项目建设和生产准备双线工作,重点以“总体试车关键节点”推动项目建设:以公用工程建设为主线,为项目总体试车创造条件;以储运系统建设为支撑,为装置试车奠定重要基础;以码头建设投用为关键,为整体项目试车保畅通。 据了解,广东石化新建了四套聚烯烃装置,均引进国际先进工艺,80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和50万吨/年聚丙烯采用Unipol流化床气相法技术,40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采用HostalenACP低压淤浆法技术,20万吨/聚丙烯采用Horizone卧式反应器气相法技术,装置有规模化、产品高端化、牌号齐全化的优势。 项目实施重油加工基地特色创效创新工程,通过增加高硫、重质原油加工能力,增强进口原油加工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降低炼油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响应市场对低硫船用燃料油需求增长的趋势,完成低硫船用燃料油生产和储运项目流程优化变更。项目还与中石油燃料油研究院合作,开发优质沥青产品。除此之外,项目紧密跟踪劣质渣油加工技术发展,拟采用悬浮床加氢等渣油加工技术,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 数说广东石化项目之“最” 1000万吨/年常减压电脱盐罐,为国内同类最大单体设备。 10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减压塔,为中石油同类装置单套处理能力最大的单体减压塔。 37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为中石油系统内唯一一套采用两段转化工艺的加氢裂化装置,也是国内采用UOP两段转化工艺规模最大的加氢裂化装置。 芳烃抽余液塔4606吨,是亚洲最重塔器。 78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18X4+6)为国内炼厂总规模最大的硫磺回收装置。 80万吨/年苯乙烯装置,是世界单套规模最大苯乙烯装置,此技术路线特点是装置能耗世界最先进,余热回收利用多,装置内自产蒸汽废热锅炉较多,热耦合集成性较高,在国内第一次工业化应用。 裂解气压缩机是目前国产最大功率裂解气压缩机,投产后,将最大限度降低国内乙烯装置对进口工艺包和设备的依赖度,大大提高我国国产技术保障水平。 5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为目前全球单线能力最大且单挤压机的UNIPOL聚丙烯装置。 污水处理场是中石油首套采用西门子PACT+WAR工艺处理高含盐污水的污水场,其中WAR处理规模为全国最大。 乙烯火炬头、筒体直径2.5米,国内最大;火炬塔架高150米,国内最高;火炬塔架(12条支柱)模块式安装,属国内首例,创造了亚洲“口径最大,高度最高、数量最多”的新纪录。 设计建造满足220度渣油存储温度的储罐,属国内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