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歌颂大爱的民族咏叹 凝聚大义的诚信精神

珠海首部原创歌剧《唐家湾侨批》亮相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7月05日        版次:ZXA13    栏目:    作者:钱瑜

     演出剧照

     李扬饰演的唐有信

     吕薇扮演的梁董氏

  

  文/羊城晚报记者 钱瑜 图/受访者提供

  

  每一封侨批里面都是一幕悲欢离合的咏叹,每一封侨批背后都有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7月3日至4日,珠海首部原创歌剧《唐家湾侨批》在珠海大剧院亮相。

  何为侨批?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在福建方言、潮州话和梅县客家话中,“信”念作“批”,潮汕、闽南华侨与家乡的书信往来便是“侨批”,俗称“番批”“银信”,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方式,自19世纪中叶开始,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历经一百多年。侨批档案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和《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并最终于2013年6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人类共同的记忆遗产。

  

  侨批成为故事“支点”

  

  作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及“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唐家湾侨批》由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珠海高新区管委会出品,珠海演艺集团制作,珠海歌舞团演出,集聚了作曲家孟卫东,编剧王勇,导演廖向红、邓一江,指挥朱曼、樊洁,青年歌唱家吕薇、李扬等国内一流艺术家助阵。

  《唐家湾侨批》从华工梁诚如为阻止女儿像自己一样被卖,急忙赶赴家乡却海上殒命,临终留下的一封“批”开始,串起迫不得已卖女的梁董氏和梁彩云母女、久卧病榻的婆母、一诺千金的侨批局主事唐有信夫妇等人物故事,展示了苦难岁月里义薄云天的同胞情,折射出中华民族根植于骨髓、流淌于血脉的大爱。

  编剧王勇表示:“一封侨批,是故事的起点,更是故事的支点。只有用人性的、人情的表达,才有可能打破时间的壁垒,在情感层面上更加贴近当年的华侨和华工,从而让‘侨批’不再是博物馆橱窗里的陈列品,让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和图片,让故事更具人性的温度。”

  整部歌剧音乐风格深沉、厚重,以广东音乐作为基调,有浓厚的岭南音乐特点。独唱、重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架构本剧,增强人物的感染力、戏剧性。在舞台呈现上,该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特点,以大海为主要空间形象,创造了大气、诗意的空间。虚与实的场景设置、物理距离与心理时空的交错并置,带给观众更强的冲击。

  现场观众陈女士说:“特地带了读高中的女儿一起来看,在彩云母女分别的时候,我和她都数次落泪,被动情的表演深深打动。120分钟的演出,让我们在旋律和唱词中走进历史的长河,感受到岁月的温度、民族的力量。”

  

  四年打磨成就艺术高峰

  

  据了解,珠海演艺集团于2021年春启动歌剧《唐家湾侨批》的创作。经过一年三个月,顺利完成一度创作。今年4月,民族歌剧《唐家湾侨批》正式进入二度创作,开始排演,整支创作团队齐心协力向艺术的高峰冲刺。

  女主角“梁董氏”的扮演者吕薇是著名歌唱家,曾赴美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访问演出。近几年担任15部舞台剧女一号,其中歌剧《呦呦鹿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她在接受采访时称,戏中最打动她的是华侨们的家国情怀,是中国人诚信为本的优良传统和精神。为了演好这部戏,吕薇去年还多次到珠海,专门去了多个侨批博物馆,了解侨批这个老物件,了解它的来历、背景、历史以及它对当时华侨生活的影响力。同时,她还倾听了一些受过侨批影响的家庭的倾诉,从中汲取来自于那个年代非常真实的人物情感。

  吕薇坦言,最困难的还是在刻画人物角色上,“这是一个底层人物,像我们平时翘兰花指、迈小碎步这种细节习惯就不够贴近人物,要用更粗犷的方式去演绎。”吕薇表示,排练中大家一直在一遍又一遍地抠这些细节,力争表演上做到精益求精。

  青年男高音歌唱家、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获得者李扬在《唐家湾侨批》中饰演唐有信,是唐家湾侨批局的理事。他是一个以诚信为立根之本的人物,也是中国商人的典型代表。李扬说,他是第一次接触《唐家湾侨批》这种年代性很强的文人戏,“如何贴合那个时代的人物形象,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前期,廖向红导演指导、帮助我去理解这个人物,让我从举手投足、台词、唱段等多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琢磨,又从话剧、影视剧中学到一些可以用在歌剧表演的元素,糅合在唐有信这个角色里”。

  导演廖向红称,自己第一次读完剧本后,就被故事深深打动。“面对异国他乡繁重的劳役,严酷的生存环境,华工们依旧秉承着有难同当、尽力相帮的同胞情、家国情,能够做到对承诺的坚守,对诚信的坚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值得后人去牢牢记住。”

  “四年前,我踏上珠海时,真正被这土地上的人文历史文化所吸引。”珠海演艺集团艺术总监邹建红称,“《唐家湾侨批》讲述了唐家湾侨批局守信承诺的故事,展现了一群海外华侨在艰苦生活中追求高尚的人格风貌,讲述了海外华侨爱国、爱乡、爱亲人的精神面貌。珠海有着很多动人故事,我想讲好这个故事,通过舞台艺术让更多人来了解珠海、喜欢珠海。”

  

  链接

  唐家湾侨批的历史沿革

  

  唐家湾所属的香山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华侨来源地之一。辛亥革命前,香山共有信誉良好的侨批局28间,以阜康、宝慎、诚信和、泗和隆、生发、永升、义昌、信行、信安、蚨源、永升发、永生源颇有规模,在地方上较有名。香山的侨批局为华侨服务,在汇兑业务、出入境手续、舟车运输等方面,出力甚多。

  清光绪元年(1875年),由在沪、汉经商的恭常都籍乡人集资,并联合唐家梁族、上栅梁族、会同莫族共同注资组建“财务集团”,在唐家湾创办侨批局性质的“维新银号”,梁锦昭任该银号司理。之后又在唐家湾创办维安、维德银号和在下栅墟创办北利泰银号。其中维德银号只经营几年就歇业,而各具背景的维安、维新、北利泰银号则时间较长,一直经营至民国时期。这三间银号都在香港、上海设有分号。1948 年以后,由于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及不合理的汇率政策的影响,侨汇纷纷流通入黑市,侨批局的业务逐渐陷入萎靡不振之态。

  回望历史,唐家湾所在的香山地区,正是因为侨批、侨汇业务的广泛发展,使海外各处侨胞获得了汇返侨乡的多种渠道,而随着侨乡侨汇收入的增多,侨眷将闲置的侨汇用于储存、借贷、投资商贸,极大地改善了生活条件,促进了香山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