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化赋能新型城镇化 千年古邑博罗“出圈”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7月15日        版次:ZHA13    栏目:    作者:李海婵、博罗宣

     禾肚里稻田民宿 博罗文旅供图

     美丽乡村吸引珠三角游客前来打卡 博罗文旅供图

     “岭南第一山”罗浮山,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风光旖旎 博罗文旅供图

     博罗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成效显著 博罗融媒供图

     博罗上良村群山湖水环抱 博罗文旅供图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记者 马勇 陈骁鹏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海婵 通讯员 博罗宣

  

  七月盛夏,央媒频频聚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博罗样本”,博罗“出圈”势头火热。近年来,惠州市博罗县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成功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和全省唯一的国家发改委直接联系点。

  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大湾区腹地的博罗县,是广东四大文明古县之一,拥有着3000多年前的缚娄古国文明、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记者观察发现,千年古邑文化底蕴深厚,博罗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运用文化资源禀赋,持续擦亮文化底色,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城镇化”之路。

  未来,博罗“文化+城镇化”发展潜力巨大。专家建议,博罗县要注重传承历史文脉,发挥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可重点打好四张牌:东江牌、罗浮山牌、古城牌、高铁牌。

  

  古城街巷风韵犹存,传承延续历史文脉

  

  白墙黛瓦的古屋鳞次栉比,青石板铺就纵横交错的古街老巷,道路干净整洁而曲径通幽……走在博罗县罗阳街道的老城里,可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随处可见的精美墙绘、路牌“讲述”着昔日辉煌。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罗阳作为历代博罗县城,人口逐年俱增、百业兴旺,街巷纵横,有铁炉巷、米仓巷、卢屋巷、武当巷、石滩巷等特色巷道,古有“三街六十四巷”之说。

  在这里,每条街巷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走出的历史名人繁多,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据土生土长的博罗文史专家邬榕添介绍,仅在铁炉巷,便有不得不说的名门望族——韩氏家族,700多年来,韩氏家族一直扎根于此。自元代绵延至清代,荣登进士3人、中举24人,另以恩贡、拔贡、生员等登科者则不绝如缕。杰出者如十一世祖韩日缵,官至明礼部尚书,以文章、气节、事功著称,德业声施在天下。

  外人不曾知晓的是,历经千百年风雨,古城历史文化这颗“明珠”一度“蒙尘”。邬榕添还记得,以前卢屋巷、铁炉巷等特色小巷,基本上都是破烂不堪,店外经营、乱挂招牌、违章私搭乱建,“遇到下雨,下水道就会堵塞!”那时候的古街巷,难觅往昔的辉煌模样。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当地通过开展系列整治行动以及融入文化元素的立面改造,让县城老城区绽放出新光彩。据罗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在专家学者的建议下,修缮管理了老街古巷,将当地历史文化故事绘成墙绘,制作统一的街巷铭牌和街巷故事介绍等宣传牌,老城特色的“三街六十四巷”故事也变成了绘本,让老街巷焕发新风景。

  博罗新型城镇化建设热潮涌动,文化之风浸润大街小巷,“三街六十四巷”的变化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博罗始终践行着“传承延续历史文脉,厚植传统文化底蕴”原则,守住历史文化根脉。

  近日,博罗县召开古城保护和发展沙龙,众多专家学者为《博罗古城文化旅游休闲区总体规划》建言献策。博罗古城寄托着无数居民的情怀与记忆,博罗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该项目正进行实地调研,“相信很快便有新的成果!”

  保护和发展古城,不仅能留住城市的历史文脉,激活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民心所向。“一定要规划先行,在做好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保护和发展古城!”会上,大家纷纷认为,不仅要提升与恢复面貌,更重要的是活化,需要传承好文脉。在具体实施过程,可遵循先易后难和示范带动的原则,全力把古城保护好、发展好。

  

  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文旅融合驱动发展

  

  博罗,既有绵延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有灵山秀水的优越自然环境。文旅融合为当地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活力,发挥了巨大作用。

  观背村的改造便是典型案例。作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游客们漫步在村内,可见竹篱柴门、青瓦白墙,一间间精致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幅幅彩色壁画点染村道。保宁桥、长寿观等千年遗址至今仍保留完好,文化氛围浓重。昔日垃圾遍地的破败古村,如今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众多国字号荣誉。

  观背村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力量。2015年,观背村村委成立了文化部落有限公司,将民房集中出租,吸引了60余家文化组织及机构入驻,覆盖琴棋书画各种类型。文化聚集带来的是村貌蝶变,旧房改造翻新、村道绿化等工程陆续上马。看到变化后,村民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更加高涨,修建观背书吧要拆除7间破旧房屋,不到一周便完成征拆。观背村党支部委员王春娣告诉记者,观背村每年吸引游客近50万人次,带动了民宿、餐饮等产业发展,走出一条文旅融合的特色产业振兴之路。

  博罗不仅是文化古邑,更是一座山水之城,有着自然地理环境优势,风光旖旎。早在明清时期,“博罗八景”(浮碇朝曦、榕溪夜月、佛迹汤泉、罗浮仙境、狮岭骊珠、象山积翠、石鼓农耕、龙堤樵唱)便与“羊城八景”齐名。近年来,博罗县加快县乡功能衔接,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依托城郊旅游休闲型的城镇化,通过文化旅游业为新型城镇化注入产业、提升品质、创造价值、提供动力和机会。

  博罗县横河镇地处罗浮山北麓,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来自珠三角地区的游客纷纷前来打卡。在这里,让久居城市的游客可以领略山林水涧风韵,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复得返自然”。看准时机,横河镇大力发展民宿产业,成效显著。上良民宿、禾肚里稻田民宿等更是一跃成为新晋“网红民宿”,发展势头强劲。数据显示:2015年以前,当地登记在册的农家乐仅4家。如今,横河镇内共有乡村民宿约40家,可同时为上千名游客提供服务。

  乡村游的发展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该镇上良村村民阿玉摇身一变成为旅游从业人员,经营起了农家乐,年收入约20万元。据统计,2020年全村一年的旅游收入大概是500万元,人均收入约3.1万元,而这一数据在2015年仅有8000元,短短五年内,实现了质的飞跃。

  近年来,博罗城镇化建设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破700亿元大关,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和全省唯一的国家发改委直接联系点、中央文明办全国10个重点联系县,蝉联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位居2020年国家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全国百强县第89位,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39位、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投资竞争力百强县80位……博罗朝着建设县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现代魅力强县的目标阔步前进。

  

  发挥文化引领作用,重点打好四张王牌

  

  未来,文化如何赋能新型城镇化建设?“博罗县是广东四大古县之一,可以发挥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志才教授认为,可重点打好四张牌。

  首先,要打好东江牌。吴志才认为,可通过保护与活化沿东江城镇群的贝丘遗址文化、缚娄古国文化、东坡文化、客家文化等,以文化引领、城乡融合、产业振兴为导向,加强遗址公园、碧道绿道、文化街区等建设,着力打造成为现代魅力强县引领区、产城人文旅融合示范区。

  博罗遍地都是宝,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如编钟出土地、梅花墩窑址、银岗古窑场遗址等。然而,大多历史遗迹散落在田间地头,亟待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焕发新彩。吴志才建议,当地可按照历史脉络,站在时空长河中,根据实际情况,对遗址开展相关的考察、保护、挖掘、传承、活化、创新。“让现代消费理念与文化旅游经济活动相结合。有了经济业态,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文化。”

  除此之外,还要打好古城牌,挖掘博罗古城历史文化,推进古城复兴与城市品质提升,打造好博罗古城文化旅游休闲区,补齐县城新型城镇化短板,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罗浮山更是一张王牌。它素有“岭南第一山”的美誉,在明清士人笔下,“罗浮”二字甚至直接指代整个岭南地区。罗浮山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并以洞天药市而闻名于世。吴志才认为,要充分发挥罗浮山中医药文化等优势,扎实推进罗浮山“开山门”等工作,推动环罗浮山“文化+旅游+特色城镇化”发展,助力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明年,博罗将迈进“一城三站”的新高铁时代。吴志才认为,可以借助这一契机,打好高铁牌。结合博罗“一城三站”建设,以“大枢纽、大文化、大商圈”三位一体融合模式谋划高铁新城建设,成为博罗开展国际交往、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文脉一周】

  

  13日晚,原创情景国乐音画《大音·惠风》在惠州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上演,演出票一经上线就售罄。现场,演出通过情境表演诠释国乐静谧典雅之美,再现音乐场景。

  

  13日,博罗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博罗文旅创投大赛活动的通知》,该活动共设奖金100万元,通过系列评选、比赛以及活动,甄选有创意、实践性的文旅项目。

  

  近日,贵州省黔西南州来惠开展东西部协作交流互访。记者获悉,2022年6月1日起至2023年6月1日,惠州居民去黔西南州3A级以上收费景区游玩,首道门票免费。

  

  11日,第一批广东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名单公布,博罗县横河镇下河村上榜。该村是广东省卫生村,博罗县二星级名村、文明村。近年来,下河村引进旅游企业探索“旅游+民宿+农业+研学”发展模式,效果显著。  (李海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