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举全市之力推进“双区”建设“双改”示范,改革开放踏上更高起点

深圳 :奋进新征程 走在最前列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7月15日        版次:T01    栏目:    作者:林园

     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一年多来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园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为不断增强和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深圳使命在肩、步履不停。当前,深圳正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奋力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软硬联通”加速要素流动

  

  “每次跟朋友们提到来内地发展和生活,其中一个最大的挑战便是适应两地医疗体系的差异。”卢文聪是香港数码港现时创业学会会长,他和多位朋友选择到内地创业。香港青年们看重内地发展机遇,同时也担心生活上的不适应,“比如用的药物不一样、我们在香港买的保险未必能在内地使用等。”卢文聪介绍。

  随着大湾区的发展,两地青年交流更加频繁,愈来愈多香港青年考虑到深圳生活、创业或就业。两地医疗衔接是许多年轻人考虑的一大问题。推动大湾区跨境医疗互认“打通关”,深圳近几年动作频频。深圳市人社局联合市卫健委先行先试,对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经审查符合认定条件的港籍医生,直接认定为正高级职称,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打破“双城壁垒”。目前在该医院取得内地行医许可的港澳医师人员超过百名。2021年,深圳全市共开设11家港资医疗机构和1家香港名医诊疗中心(平台),118名港澳医师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在深长期执业,13家医疗机构与国际商保公司签订相关就医协议,7家定点医院提供香港病人转诊服务。此外,伴随着“港澳器械通”实施,多种港澳药物、医疗器械获批在深圳试点医院使用。

  医疗衔接是深圳加速“软硬”联通和规则衔接、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当前,以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大湾区“硬联通”进展如火如荼,包括规则衔接在内的“软联通”也在加速推进,各种要素在深港乃至大湾区间流动加速。

  

  综改试点成果显著

  

  “感谢个人破产条例,让我有机会得到经济上的‘重生’。”2021年11月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首宗个人破产清算案件:债务人呼勇(化名)现有财产不足以清偿140余万元债务,将进入为期3年的免责考察期,通过免责考察期后,可免去剩余债务。

  率先试行自然人破产制度,是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事项之一。2021年3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正式施行,专门处理个人破产事务的深圳市破产事务管理署同日上午挂牌成立。这标志着个人破产和企业破产在深圳合流并行,深圳成为破产制度综合试点的第一试验田。

  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一年多来,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目前,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面落地实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持续显现。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以来,新增上市公司超过300家,累计股票融资超5000亿元。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深圳破产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改革有序推进。从实现港澳专业人才免试跨境执业,到稳步推进国际前沿药品应用试点;从气候投融资改革制度框架下第一批入库项目成功融资,到首宗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挂牌成交。一批重要的实践创新成果和制度创新成果,正在不断形成。

  

  前海“扩区”新动能释放

  

  6月30日,前海管理局与香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增强香港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为基本合作目标,共同支持建设香港青年创业学院、香港大学大湾区金融科技研究院、香港大学(深圳)高等法律研究院、港大前沿科技产业园。除了推进这些项目落地前海,双方还将同时开展前海碳中和试点示范区建设,为加快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和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方面构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前海毗邻香港,作为探索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的先导区,前海始终把全面推进深港合作放在首位。在前海的建设中,香港元素随处可见,小到指引路牌,大到逐渐增多的深港平台。数据显示,2017—2021年,原前海合作区范围税收收入年均增速达到19.7%;实际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港资均大幅增长,仅2021年就分别同比增长25.2%和33%。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9万家,已成为内地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的区域之一。

  去年9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正式发布,面积扩大至8倍的前海再次迎来新机遇,正叠加推进“物理扩区”和“政策扩区”,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实现良好开局。随着前海扩区,这片热土还将发挥机场、港口、会展中心等优势,依托前海综合保税区实现“空港+会展+保税”服务高效流转,不断增强内外循环链接功能,进一步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构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观点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

  发挥综改试点优势 牵引全省深化改革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介绍,过去一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湾区通”工程方面,规则对接、机制衔接,专业人士职业资质认证等,对于促进大湾区的“软联通”起到了很大作用。在科创方面,两个国家实验室落地,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正在加快形成。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批复,“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提速。在打造优质生活圈方面,更多利于港澳青年大湾区创业的政策出台。

  “目前大湾区有8600多万常住人口,创新创业活跃。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各个方面,大湾区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湾区还承接着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使命。”毛艳华表示,2022年是大湾区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实现评估之年,要形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本框架。尤其是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打造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需要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以规则对接更好地实现国际化。

  “其中,需要更好地发挥深圳先行示范区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的政策优势,牵引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毛艳华表示,高水平改革开放离不开法制化营商环境建设,要加快完善外商投资法的配套法规体系,构建国际化争端解决机制。

  

  数说

  

  2021年,深圳GDP首次超过3万亿元,成为广东省首个GDP超3万亿城市,经济总量全国第三。

  深圳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面落地,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