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深圳

海陆空“路路通” 湾区“1小时交通圈”加速成型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7月15日        版次:T04    栏目:    作者:宋王群

     深圳机场

  

  文/羊城晚报记者 宋王群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地向前推进,“建设世界级交通圈”的蓝图逐渐成为现实,“轨道上的大湾区”网络愈发清晰。今年4月,《深圳市国土空间规划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提出加快推进深圳都市圈建设,持续巩固和增强深圳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形成“一主两副一区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布局,实现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协同联动。

  当前,深圳机场三跑道建设全面步入“快车道”,助力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加速跑”;深港轨道衔接正在深入谋划实施,皇岗口岸、莲塘/香园围口岸、罗湖口岸绘出“大手笔”,深港口岸交通华彩蝶变……从覆盖多元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到海陆空“路路通”,深圳的“四通八达”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信息流便捷高效流动,湾区“1小时交通圈”正在加速成型。

  

  各大航司纷纷布局深圳

  

  近日,国泰航空在深圳设立大湾区总部,有意将深圳打造成国泰航空的内地集散中心,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旅客均可通过陆路和水路,从深圳链接香港机场,到达全球各地。国泰航空是香港最大的航空公司,近年来,伴随着内地市场的不断开放,国泰航空迅速进入内地民用航空市场。

  国泰航空大湾区负责人表示:“我们把总部设在深圳,因为它年轻、有创造力、有活力。在深圳,我们能够拥抱整个大湾区市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建设的启动,湾区内城市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依靠强劲的内地市场拉动业绩已是国泰航空未来重要发展方向,以此融入大湾区发展大局。

  今年初,2架全新大型远程宽体A350-900型客机降落深圳机场,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的空客机队规模扩至59架。按照计划,今年还有2架全新的A350将落户深圳,同时还将新进4架A320系列窄体机。南航看好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潜力,加紧布局深圳的意图可见一斑。

  来自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机场全货机通航点达到51个,创历史新高;货邮吞吐量首次突破150万吨,同比增长12%;旅客吞吐量3635.8万人次,全国排名第三;航班起降31.8万架次,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85.9%。在国际货运方面,深圳2021年新开巴黎、洛杉矶等5个全货机航点,加密芝加哥、卢森堡等11条国际货运航线,国际全货机航线通航城市达30个;在国内新开芜湖、大连2条全货机航线,加密北京、无锡等3条国内全货机航线,国内全货机航线通航城市达20个。深圳市场复苏展现出粤港澳大湾区航空运输业发展的光明前景。

  《规划》提出,深圳将打造高品质航线网络,构建面向亚太、连接欧美澳热点城市、衔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国际航线网络,提升深圳宝安机场国际化水平;同时,优化国内航线网络,推进国内空中快线建设,加强国内国际航线中转衔接,支撑深圳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建设。

  

  深港口岸不断优化

  

  今年5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发布招标公告,公告透露罗湖口岸将重建规划。罗湖口岸的改造将促进深港两地交流联系,加快推动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发展。改造重建后,将通过查验模式创新,缩短通关、换乘时间,提高深港双城换乘效率。更值得一提的是,改造后的罗湖口岸,将引入赣深高铁,同时配合香港东铁线北延,为香港北部都会区接入国家高铁网铺路,加快推动深港双城交通“通勤化”。

  2020年6月,深圳皇岗口岸重建项目全面启动,新口岸旅检大楼计划在今年底建成,定位为“一地两检”纯旅检口岸。旅客设计通关流量日常20万人次/日,高峰日30万人次/日;车辆日常2万车次/日,高峰日3万车次/日。

  2020年8月,莲塘口岸正式启用。莲塘口岸是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港之间首个建成投入使用的大型互联互通跨境基础设施,是完善深港口岸布局,实施深港跨境交通“东进东出、西进西出”战略调整的重要一环。

  深港正在以口岸为核心,谋划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打造深港重大合作平台。香港提出建设香港北部都会区,根据蓝图,北部都会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可容纳250万人居住,配合深港跨境口岸和交通基建,与深圳将形成“双城三圈”的战略布局。深圳多区也正在主动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随着莲塘口岸投入使用,皇岗口岸重建工作接近尾声,罗湖口岸重建积极推进,深圳正在全面加速深港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几年,深港的互联互通将一一落到实处,为大湾区的互联互通,打造湾区“1小时交通圈”奠定坚实基础。

  

  “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形成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3座紧密相连的城市,深莞惠是国内融合发展程度较高的都市圈,三地的轨道交通对接备受各界关注。数据显示,深圳与莞惠之间跨市出行已达136万人次/日。近年来,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明显提速。时速350公里的赣深高铁已经通车,深圳河源已经形成1小时交通圈,深莞惠更是实现半小时高铁互通。

  不仅如此,未来三地还有更多轨道交通对接,深惠城际、深大城际、莞惠城际、穗莞深城际南延线等多条涉及深莞惠的城际铁路正在稳步推进。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等跨市城市轨道项目纳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并启动建设。未来,深圳6号线支线与东莞1号线黄江至深莞边境段完成衔接及贯通运营;西丽枢纽和机场东枢纽建设完成,形成可操作、可复制推广的枢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一体化工作流程。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交通和站城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机制进一步优化,衔接水平全面提升,支撑区域高效联动发展。

  深圳在加强北部轨道互联互通的同时,在东部,香港东铁将延至深圳罗湖,有望与深圳规划的东部轨道快线“牵手”;在中部,规划中的香港北环支线和穗莞深城际等轨道将在新皇岗口岸“相逢”;在西部,港深西部快轨将直通前海。“轨道上的大湾区”正在加速形成,湾区“1小时交通圈”正由规划成为现实。

  

  观点

  

  深圳人大代表黄振辉:

  有序建设城市轨道

  促进轨网一体化

  

  深圳人大代表黄振辉认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深莞惠城市间经济联系更加密切,需要一体化的城际交通网络来支撑湾区经济快速发展。黄振辉建议,一方面有序建设城市轨道,重点推进深圳轨道6号线与东莞轨道1号线的衔接、深圳轨道11号线与东莞轨道3号线的衔接,以及深圳轨道13号线和16号线的向东莞延伸等;另一方面,促进轨网一体化,从整体效率最高、资源利用最省角度研究域内轨道交通方式的规划、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问题,以促进区城经济发展与居民出行效率的提高、提高区城交通功能、提高运输系统运行效率。

  

  数说

  

  目前,大湾区内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092公里,其中深圳419公里。到2025年,深圳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高快速路通车里程分别要达到220公里、190公里、640公里和700公里以上。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7000万人次,机场国际通航城市达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