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深圳港 |
深圳地铁无人驾驶车辆 |
文/宋王群 李宇 叶振锋 图/王磊 交通运输是粤港澳大湾区畅达互通、加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硬件”。今年初,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公布《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全球湾区核心枢纽海港”“拓展畅通国内循环的综合运输通道”等八大任务。到2025年,深圳将基本建成融合深莞惠、连通大湾区、服务全国、辐射亚太、面向全球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体系完备、绿色智能、一体畅联的现代化交通服务体系,为深圳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更加卓越的交通保障。 越织越密的高速路网 7月以来,深中通道传出新消息,该项目日前完成海上非通航孔桥第200片箱梁架设任务,朝今年11月完成全线海上非通航孔桥箱梁架设的建设目标又迈出坚实一步。当前,从深圳侧瞭望建设中的深中通道,内伶仃洋里,一排排巨大的桥墩延伸向水天一色处。 深中通道全长约24公里,其中桥梁工程长约17公里,包括主跨1666米的超大跨径悬索桥伶仃洋大桥、主跨580米的斜拉索桥中山大桥、海上非通航孔引桥及陆域引桥等。再等不到三年(2024年),这项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粤港澳大湾区关键交通枢纽工程建成后,将成为连接“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经济圈的公路直连通道。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到中山翠亨新区的车程,将从目前的2个小时缩短至20分钟左右。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大湾区“A”字形交通主骨架的关键一横,深中通道让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照进现实,成为深圳高速公路外联的重要一环,形成了深圳联动珠江西岸的重要通道。 根据深圳市交通局的数据,目前深圳与东莞、惠州之间每日跨市交通出行量超百万人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发展,深莞惠都市圈之间联系日益密切。未来(2035年)深圳与莞惠之间出行量将大规模增长。 为促进深莞惠交通一体化,按照《深莞惠路网衔接规划方案》,未来深圳与东莞、惠州之间将形成“12高10快41主18次支”的跨市衔接路网体系,规划形成12条跨市高速(深莞6条,深惠6条),其中长深高速、沈海高速正在进行改扩建施工,深汕二高速、惠坪高速正在开展工可研究。 目前,大湾区核心区高速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8.9公里,深圳的高速公路密度排在全省首位,深莞惠、深广、深中……深圳正加速建设与湾区城市的“硬联通”,构建互联互通的陆路交通网络。 日益完善的内外轨道交通网 6月底,深圳地铁14号线及三大枢纽工程顺利通过项目工程验收,标志着地铁14号线即将进入试运行阶段。这条起于福田中心区岗厦北枢纽,途经福田区、罗湖区、龙岗区,止于坪山区沙田站的深圳东部首条地铁快线,预计年内实现通车。更令人振奋的消息是,深圳地铁计划今年内开通的4条新线——12号线、14号线、16号线和6号线支线,目前已全部完成热滑试验,进入最后的运营准备攻坚阶段。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深圳正在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深圳将大力推进城市轨道四期、四期调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五期建设规划编制及落地实施,同时完善“南北终到、东西贯通、互联互通”的高铁通道布局,支撑深圳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 跨市国铁及城际铁路方面,根据规划,深圳与东莞、惠州之间将形成国铁及城际铁路共计15条。其中,深莞之间4条国铁和5条城际,深惠之间5条国铁和3条城际。跨市城市轨道方面,根据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6-2035),深圳与东莞、惠州共规划17条跨市轨道线路进行衔接。其中,深莞之间13条、深惠之间4条。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要达到4700公里,全面覆盖大湾区,通过京九铁路、广深港高铁在深圳与香港实现互联互通。未来,还将谋划港深西部铁路等跨境铁路项目建设,深港交通通联将更加便捷高效。 不久的将来,深圳市内及其周边的轨道交通线网将满足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勤圈”快速通达的出行需求。深圳正在发力,让“轨道上的大湾区”早日由蓝图变为现实。 “链”动全球的大湾区组合港 6月30日,装载日用香精、铝卷的集装箱在广州滘心码头通过组合港模式办理通关,通过驳船运抵深圳港蛇口集装箱码头后,再经国际班轮运至国外,首发运输1标箱。此举标志着“深圳蛇口——广州滘心”组合港正式启用。 广州滘心是今年深圳港继南海北村、肇庆三榕、云浮新港、东莞石龙、广州新塘5个组合港开通后的第6个组合港。截至目前,深圳港已与东莞、惠州、佛山、中山、珠海、肇庆、云浮、广州等8个地市开通了21个组合港。今年上半年深圳港通过组合港模式累计完成11.3万个标箱的作业量,超过去年通过组合港模式完成的全年运输量。 为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的国际竞争力,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会同深圳海关,积极协调各地港口企业,复制推广“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项目,鼓励港口企业新增更多的组合港点位,进一步扩大大湾区组合港的覆盖范围,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一体化协同发展。 目前,在深圳港开展水水中转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进出口货物重要的集疏运方式。“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的开通显著提升水水中转集装箱进出口通关效率、节省物流成本。同时,组合港项目有效扩大了深圳港的货源腹地,通关的便利性吸引了更多内河港口货物经深圳港进出口,为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提升提供新的增长点,有利于深圳港进一步增加国际班轮航线,巩固深圳港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助力深圳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广组合港项目,扩大覆盖范围,推进组合港箱量不断增加,优化港口集疏运方式,促进港城协调发展。 作为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枢纽港,深圳港国际班轮航线通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以深圳港为核心的大湾区组合港,将湾区内的内陆港和河港联动起来,形成互联互通的新局面,为全球稳定供应链筑牢海上通道,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