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深港创新合作区 |
文\羊城晚报记者 沈婷婷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可以通过AI摄像头看到清晰的全彩世界,实现“世界没有黑暗的角落”的这一革命性技术在深圳诞生了。在深知未来实验室中,羊城晚报记者看到当暗室光照度达到十万分之一时,摄像镜头前走动的人和物体都色彩清晰可见。 成立于深圳的深知未来,以计算革命突破实时全彩夜视这一世界级难题,研发目前全球最顶尖的AI全彩夜视技术,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颠覆性创新。科技自立,时不我待,深知未来是深圳科技企业千军万马中的一员。这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在深圳集聚,他们坚持原始创新,面向市场需求,成功领跑行业,是深圳科技创新向前的一个个代表。 “创新是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密码,凭借创新,深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增长动力强劲。”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道。 始终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 深圳科技企业茁壮成长领跑行业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去年底,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市民可以看到10台优必选5G商用服务机器人,忙碌地为全球旅客提供带路引导等多种智慧机场场景下的智能服务。该技术突破了大尺度空旷环境下的机器人厘米级定位与建图难题,这也是全国极少数能够解决大场景机器人定位与导航的低成本技术方案。 “作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科创企业,深圳优必选科技自2012年成立以来就是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深圳精神一路摸着石头过河、历尽磨难才闯出了一条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商业化路子。”优必选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向羊城晚报记者说道。 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是优必选科技等广大科创企业在深圳创业、发展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切实感受。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应对变局的良方。” 云天励飞董事长兼CEO陈宁说。陈宁告诉记者,云天励飞计划率先在深圳建立全国首个新基建——城市超脑样板,充分释放数据价值潜力,发挥特区的示范带头作用,打造特大城市群超脑示范区,让深圳成为中国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一面旗帜。 这些成功领跑行业的科技企业,成为深圳创新的典型代表。深圳GDP从1979年的1.96亿元到2021年实现3万亿的跨越,产业从低端制造业起步到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华为、腾讯、大疆、云天励飞等科技领域的明星企业在这里成长壮大,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在此集聚。 尊重人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人才驱动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今年5月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深圳以“科技自强 深圳争先”为主题的2022年深圳“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在深圳会堂举行,这是深圳首次现场发布1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 提到深圳的经济发展史,不少人也认为,这是一部科技创新史。深圳人才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人才成为深圳最宝贵的资源和最核心的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新引进各类人才超过187万,培育了鹏城实验室等3000多个创新载体,8家世界500强企业,超1.8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地区生产总值2.77万亿元,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人才之城。最典型的就是南方科技大学。该校用10年左右的时间快速集聚了一批国际化高水平人才,60%以上的人具有世界排名前100大学的工作或学习经历。 事实上,深圳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深圳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实施“鹏城英才计划”, 成立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率先设立“人才日”,建成人才公园,成立国有全资的人才集团,举办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并打造便于国际人才智力交流合作的专门机构——深圳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汇聚全球顶尖智力资源和创新要素。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尊重科技人才,更要破除现存的各项障碍,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深圳采取量身定制的方式,培育发展了多家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彻底改变了建市之初没有一家“大院大所”的状况,创新载体数量呈现裂变式增长,国家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如今,深圳正朝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目标稳步迈进。 明确“20+8”技术主攻方向 未来5年科技创新这样布局 深圳经历了“三来一补-模仿创新-引进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跨越。回顾深圳40多年的创新发展史,深圳每次转型升级都踩在时代的节点上。 深圳愈发重视原始创新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在基础研究、科研院所、国家级研发平台和高等院校等方面的投入。先后建成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国家基因库、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布局建设了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坪山-大鹏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节点。 深圳,作为一座以科技创新为标签的城市,未来5年的科技创新规划布局备受各方关注。今年,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披露了《深圳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相关内容。规划显示,2025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增至5.5%-6%,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比重5.5%-6%。规划还围绕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20大产业集群、8大未来产业规划,明确了“20+8”技术主攻方向。 在总结现有家底的基础上,深圳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观点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 线性增量创新逐步让位于集群创新 “科技创新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以追赶型产业为特征的线性增量创新模式,正逐步让位于从0到1的颠覆性创新的集群创新新模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认为,光明科学城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和核心承载区,创新发展的成效和经验对深圳乃至全国具有很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樊建平认为,科学城主要有三种发展模式:以大科学装置为引擎的国家综合科学中心的建设,依赖于国家政策主导及行政力量驱动;以地区产业基础为依托的科学城建设,将实现科学、产业、人才等多种要素集聚;以城市为基础的科学城建设,将导入科学源头的建设,依托科学驱动实现产业完善与城市升级。 他建议,科学研究要集中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针对BT产业链短而研发周期长的特点,光明科学城应享有专项政策。 数说 截至目前,深圳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6万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46%,创新能力居国家创新型城市首位。改革开放40余年,深圳走出了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更孵化出一大批行业独角兽。据统计,2021年深圳独角兽数量已高居世界第五。日前《赛迪科创独角兽百强(2022)》发布,深圳11家科创企业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