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陂镇百家姓分布各村示意图 |
横陂镇村史馆记载着姓氏居民迁入定居情况 |
恩平市横陂镇敬老活动 资料图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彭纪宁 实习生 钟银佩 通讯员 谭耀广 冯创志 陈翘华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来到江门恩平市横陂镇即将揭幕的村史馆采访,村史馆门口的一副对联十分醒目:镇史村史看人间正道,社情民情现一代风骚。而在村史馆入口处,一幅全镇百家姓图格外引人注目。作为地处江门市恩平南部僻处一隅的小镇,横陂镇人口只有4万人,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这个小镇姓氏竟然有102个之多,缘何会有如此多的姓氏居民定居其中,记者前往横陂镇一探究竟。 曾经荒蛮之地引各姓氏定居 据了解,横陂镇地处恩平、台山、阳江三市交界,全镇下辖19个行政村、2个圩镇社区、199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4.1万人。横陂镇虽然人口不多,但姓氏却不少,基本每条村庄居住的村民都由10多个姓氏组成,其中横盘村、虾山村竟然由26个姓氏组成。翻阅1993年出版的《横陂区志》计算,当时的横陂区(不含划分出去的洪滘镇)共有64姓。后来,从横陂划分出去的洪滘镇重新并入横陂镇,姓氏遂由64姓达到了102姓。 在恩平市,居民大多是以吴、梁、冯、郑姓氏居多,像这种多姓氏居民聚居的小镇实属罕见。据研究当地历史的文史专家谭国锋介绍,横陂居民主要包括本地土著和洗(冼)夫人同属俚僚族人、水上居民(俗称疍家人)在清代中后期上岸后的迁居、从珠玑巷走陆路南迁到广东各地的汉人后裔、陆续从广东各地迁入横陂的人及自海边坐船迁居沿海的居民。另外有壮族、瑶族人民在民族大融合过程中的同化于汉人,以及清代以来的几次大的社会动荡(如王兴反清、土客之争、日寇侵略)和改革开放、工业大发展的形势下外地人迁居当地,可以说,人口的变迁是当地经济发展的缩影。 兴修水利建成一方乐土 历史上的横陂镇是一个山多、水多、交通不便的所在,是人口相对较少的姓氏的首选居住地。此外,横陂地域本是南越土著居住的地方,本名那乾,境内有那滘、那茶、那扶(后来划给台山),相邻的地方有那龙、那吉、那北、那西、那金、那琴、那咀、那关,都是壮族或瑶族地名。 20世纪50年代,横陂人民利用山多水多的特点,同心协力建设了那洞、磨刀坑、横河、马山、大塘汪、白石鼓、荒洞、洒水、长塘等近十个中小型水库,又开挖了甘汾河解决了横陂境内的内涝灾害,使得横陂成了不怕旱涝的一方乐土。横陂人勤劳肯干的特质成了吸引外地人在此定居或者乐意联姻的一大原因。 改革开放后,信宜、高州、阳春及云南等地的人民迁居横陂,成为游耕户甚至有当地户籍的居民,这又使得横陂的姓氏得以大幅增加。 路通桥通百家姓安居乐业 改革开放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横陂镇交通网络发达,水陆交通便捷,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陆路有省道S276公路贯穿全境,毗邻沈海高速、西部沿海高速和325国道,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从南部横过。水路有位于该镇的唯一的港口——恩平港,距港澳105海里,距广州185海里,距湛江150海里,海运可直航港澳和广州、深圳、珠海等内地港口。现有1000吨级码头2个,吊机能力40吨,航道疏浚项目完成后,码头通航能力可达3000吨。 路通财通,横陂镇成为恩平市建材工业专业镇。依靠恩平港为依托,按照点状集聚模式,沿S276公路开发建设新型建材工业基地。园区规划面积5000亩,计划总投资30亿元,目前已开发面积3000多亩,投入建设资金28.6亿多元,落户的规上企业7家。其中,华新水泥(恩平)有限公司建成恩平市首条也是江门市乃至珠三角地区首条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项目设计日产熟料4000吨,年产水泥200万吨并配套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市政污泥的新型干法熟料、环保生产线,该项目被列入江门市、恩平市重点项目。 作为恩平市唯一的沿海镇,横陂镇地理优势也开始凸显。前不久,江门市和恩平市领导调研横陂镇后,根据横陂有着大湾区最大的红树林及水产养殖十分丰富的优势,定调横陂发展方向:生态湿地红树林。目前横陂镇海水养殖面积近20000亩,成为著名的咸淡水海鲜产地。 此外,横陂还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成为恩平市农业大镇,常年种植蔬菜面积达5000多亩,水果种植面积6000多亩,其中红江橙、西洋菜、辣椒、马铃薯、龙眼等品种较为出名。 链接 历史上几次较大迁居横陂镇的记载 元末明初,随着汉人南迁,当地原住瑶民随着也迁到罗定、阳春的山区甚至越南、缅甸、柬埔寨等地,一部分则同化到汉人中来。明代中期,明政府几次大力征伐以罗定、广西为中心的瑶民,使得同化到汉民中的瑶民更多。战乱后的恩平地域多成荒芜之地,为后来迁居此地的各个姓氏的汉民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明末清初,王兴在那乾峒抗清,手下的军队来自各地。张献忠部下李定国后来从广西入广东,联合王兴抗清,其部下更是来自五湖四海,姓氏更加多。李、王兵败后,部下多在横陂及附近地域安家落户,所以当地姓氏较别的镇多。 清朝征服台湾后,康熙撤销迁海令。外地居民大量迁居横陂。 抗日初期,五邑富庶的地域如江门、开平、台山甚至顺德多为日寇占据。江门、开平、台山等地的居民大量逃入恩平地域求生,有的在横陂定居了。而得益于中共领导及协调,使得横陂的各姓氏群众团结同心投入抗战,姓氏也不分彼此,互相帮助成风。 新中国成立后,不少外地的干部来到恩平、横陂工作,并在当地安居乐业,这又使得横陂的姓氏得以增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