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一人一策”精准帮扶
助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7月28日        版次:ZA13    栏目:    作者:沈婷婷

     大学生就业找工作

  

  文/羊城晚报记者 沈婷婷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  磊

  

  就业是头等民生大事,也是稳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7月27日,羊城晚报记者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2022年以来,深圳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落实各类助企纾困及就业补贴政策,畅通线上线下招聘渠道,对未就业毕业生“一人一策”提供不断线帮扶服务等举措,全力确保学子们顺利从校门跨入职场。

  

  持续落实各类稳就业政策

  

  “今年公司招了151名毕业生,涉及计算机、电气、自动化多个专业。”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今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更有动力去招收更多毕业生。

  为全力助企纾困渡过难关,深圳人社部门出台一揽子政策,通过“缓、返、降、补”多方面发力稳企业、稳岗位,截至7月25日,全市发放稳岗返还21.68亿元,惠及企业80.07万家;发放一次性留工补助49.37亿元,惠及企业93.74万家。加上缓缴和阶段性降费,四项政策合计为企业减负近130亿元。除今年因受疫情影响出台的系列补贴外,近两年,深圳相继出台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补贴政策,有效减轻用人单位经营负担。目前,仅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补贴就有社保补贴、就业见习补贴、市外职业院校学生来深顶岗见习补助等。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激励企业积极吸纳大学生就业,今年还将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每人1500元。人数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计算。

  补贴不仅面向企业,面向个人的各类补贴更让毕业生们获得感满满。“领到3000元基层就业补贴后,我用这份补贴交了一个新选修的补习班费用。”2021届高校毕业生焦同学告诉记者。在深圳光呈智能科技公司就职的金同学也表示,3000元基层就业补贴为他解决了三个月的房租问题。

  据统计,今年1月-6月,全市共发放基层就业补贴5.9万人,预计到年底将突破10万人,补贴资金发放超过3亿元。目前,深圳市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补贴还包括求职创业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生活补助等。

  

  线上线下招聘会密集展开

  

  “送进校园内的招聘会让我能便捷地与很多企业面对面交流,最终拿到合适的录用通知书。”深圳大学王同学在参加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两次线下专场校园招聘会后如愿实现就业。

  戴德梁行房地产顾问(深圳)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深大校园招聘会招录了3名实习生,“面试时同学表现挺不错,现场沟通比较顺畅。这样线下的招聘会可以多举办,帮助企业解决一部分的用工问题,下半年我们还将持续参加校招活动。”

  据悉,毕业季以来,为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大就业岗位供给,人社部门积极打好“主动仗”,将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前置到校园,联合深圳各高校开展2022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专项行动,深入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特点,不断挖掘优质企业岗位潜力,瞄准重点群体强化精准帮扶,促进人岗精准匹配。仅5月-6月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的两场线下校园招聘会就遴选了220多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岗位8000余个,进场求职毕业生2380人。除线下招聘会以外,线上方面,上半年还开展高新技术、IT互联网、金融行业、新兴产业等4场网络招聘月,累计释放岗位15666个。

  深圳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年内该中心将再继续组织举办4场校园招聘、1场全国高校毕业生秋季就业双选会和5个不同行业网络招聘月活动,搭好供需对接平台,提升匹配效率,全力促进深圳市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多举措确保困难毕业生100%就业

  

  “去年毕业时我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心里正着急。没想到政府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主动找到我,根据我想找金融类工作的需求,多次推荐面试机会,最终我顺利找到了招商银行行政助理的工作。”家庭困难的雷同学上学时曾申请助学金,去年毕业时暂未找到工作的她及时获得了市、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就业帮扶。

  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跟踪服务,是每年毕业季后人社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目前,深圳市人社部门已对今年离校未就业的4927名毕业生建立实名台账,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和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通过电话、上门走访等多种方式逐一与毕业生建立联系,摸清毕业生的就业状态、求职意向、就业需求等信息,“一人一策”制订帮扶计划。

  深圳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重点开展好‘1311’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即对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1次职业指导,至少推荐3次岗位信息,举办1次免费技能培训,提供1次就业见习机会,确保年底前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实现100%就业。”

  

  深圳高校频出“新招”“妙招”

  

  高校专场招聘会、直播带岗、精准帮扶、就业指导……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各高校结合各自特点,在助力就业方面不断“推陈出新”。

  深圳大学将当下最火的“直播”元素植入促就业工作,走进企业开展直播招聘活动,开启校园招聘新模式。学校派出学生直播团队到企业直播企业的工作场景、生活环境,毕业生可与HR在线互动,在直播间提交简历。这一创新方式打破了常规线上招聘的对接壁垒,让毕业生求职像网购一样方便,足不出户便可“身临其境”地走入企业并完成互选求职,提高求职效率。与此同时,深圳大学全新改版的就业指导中心网站打造一站式精准就业服务平台,除具备空中宣讲、招聘会、在线洽谈、视频面试等功能外,毕业生还可在手机端获得定制的岗位招聘信息,大大降低信息筛选时间成本。

  南方科技大学以南科企业行、就业“汇”客厅等就业品牌活动为依托,拓展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及清洁能源和生态环保产业等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就业新空间。今年,该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呈现出了“人岗匹配度高、核心岗位多、薪酬水平高”的特点。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通过共同开发专业与课程标准、制定行业标准、开发职业资格证书等“九个共同”,着力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其中,学校与华为合作共建“华为云学院鲲鹏中心”,加快培养鲲鹏计算产业技术技能型高水平专业人才。深职院不但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建立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互联网助推机制,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就业竞争力提升工程。学校以华为全场景智能终端服务人才培养、ICT高技能人才培养等项目抓手,以职业生涯教育、技能培养、技能比赛、第二课堂等为“小切口”,通过项目的学生起始薪酬均达到每月7000元以上,这不仅促进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也实现了学生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