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老公园的岛上美术馆:倾注四位年轻人的美学理想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8月11日        版次:FA15    栏目:生活家    作者:马思泳

     “溯·榭映”美术馆的四位创始人

     “溯·榭映”美术馆室外美景

  

  文/羊城晚报记者 马思泳

  图/受访者供图

  

  清晨,在广州越秀区的东山湖公园,鸟鸣蝉叫唤醒新的一天,悠悠乐曲声中,晨起锻炼的人群渐次热闹。沿着湖边慢走,穿过木桥,踏过石板路,透过葱葱郁郁的古树,你能看到一座两层高的白色建筑物隐藏于岛中央的浓荫里。

  建筑物没有过多的色彩点缀,绿树、湖水、阳光便是它的装饰物,走进室内,空旷的室内挂着一幅幅展品,在炎热夏天中一洗心灵的烦躁。这座名为“溯·榭映”的美术馆,承载着四位“80后”和“90后”年轻人对城市美学理念的构想。“在老城区公园里打造一个跨越年龄层的美学空间一直是我的梦想,一座美术馆能为接地气的公园增添年轻化元素,让城市人舒缓身心、享受艺术。”溯·榭映美术馆创始人之一陈钟荣说。

  

  邂逅湖中央璞玉小岛

  一见钟情终圆梦

  

  陈钟荣与溯·榭映美术馆结下缘分的故事,始于2020年的秋天。那年的一个秋日,陈钟荣在东山湖上泛舟,偶然间,被眼前一片绿树包围的荒地吸引了眼球。“当时看到湖上有个小岛,犹如一块未经开发的璞玉,岛上有座老旧建筑,附近杂草丛生……这里有水、有树木、还有阳光,那时候我脑海里就有一个想法,要将它布置成一座亲近自然的美术馆。”陈钟荣把想法和好友林菲、林佳纯、黄飞交流,四个人一拍即合。

  2021年的夏季,四位小伙伴将心中的构想逐一实现,空间改造由陈钟荣主导,一座建于湖光山色间的白色建筑物渐渐露出真容。

  2022年元旦,取名为“溯·榭映”的美术馆正式对外开门营业。四面环水,傍树而生,“榭映”一名,来源于宋词“嫩绿阴阴台榭映,南风初送清微”,深远的意境暗合了美术馆清幽疏朗的环境。

  如今,溯·榭映美术馆开业已过大半年,这里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展览、分享会、发布会,简约的空间、充满艺术感的展览吸引了周边居民的视线,在这里,男女老少都会放缓匆匆忙忙的脚步静静观赏。陈钟荣还记得,情人节那天,一对年过八旬的老夫妇在美术馆外喝咖啡,分享甜点,拍照留念,原来老夫妇在年轻时便常到东山湖公园拍拖,即使白发苍苍也会在公园寻回年轻时的记忆。“老夫妇看到我们的美术馆感慨良多,希望我们要用心经营。”陈钟荣说。

  

  多元美学空间

  无需特别界定

  

  白色为主色调的溯·榭映美术馆,在自然光线的照射下格外明亮,玻璃幕墙外的古树枝繁叶茂,树根深深扎在美术馆的泥土里,滋养着它的日日夜夜。“在建美术馆前,我们没有打算将太多的工业元素注入这个小岛中,而是精心保留着在这里生长的树木,希望它们能和美术馆和谐共生。”在四位创始人的理念中,溯·榭映美术馆无需过多的装饰,利用公园原有的阳光、树木、湖水等大自然独有的元素,足以衬托美术馆的气质。在美术馆打造期间,为了考察阳光透过树木照射的光线,陈钟荣和团队每天6时至傍晚都仔细观察光线的变化,力求让阳光最大限度照射进美术馆内,让展品能够呈现真实的一面。

  走进美术馆一侧,有简餐餐吧、儿童游乐室、音乐舞蹈室……多元化的功能室为美术馆丰富了空间氛围,创始人之一林菲说:“我们希望大家在这里可以呆上一整天,让艺术融入且‘穿梭’生活,让孩子们在艺术氛围中成长。”

  在外人眼中,溯·榭映美术馆是“跨界”的产物,除了各种展览不定期在此举办,各种业态也在馆内萌芽。对于如何定义何谓美术馆的“跨界”,陈钟荣认为不需要特别准确的答案:“不希望有太多条条框框约束美术馆,它就像公园的自然风物一样,让大众自己发现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