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水寨大桥 张炳锋 摄 |
五华长乐公园的石雕作品 张炳锋 摄 |
广州越秀山五羊石雕 陈秋明 摄 |
石狮 |
五华石雕作品麒麟 |
文/羊城晚报记者 丘锐妮 实习生 林树欣 图/羊城晚报记者 李永乐(除署名外) 一锤一錾闯天下,一招一式藏匠心。梅州五华地处山区,山中多花岗岩石,当地乡民即以石为业、以石为宝,迄今已有近500年历史。工艺精湛的石雕技艺遐迩闻名,能工巧匠人才辈出,作品丰富别具一格,故五华素有“石雕之乡”“工匠之乡”的美誉,“五华石雕”也被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五华石雕传统工艺受到严重冲击,但是,“硬打硬”的工匠精神依然有着很好的传承与发展。2021年12月,五华县足球文化公园体育场馆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五华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匠心和坚守,创造出建筑业中的精品,不仅擦亮了“工匠之乡”的金字招牌,更凝心聚力创建“建筑之乡”,全力培育打造百亿级建筑产业集群,为建筑业发展创造更优质的发展环境。 历史悠久,五华石雕独具特色 “五华阿哥硬打硬!”在梅州流传的这句民谚既是对五华人直爽性格的描述,也是对五华石匠用铁器(硬物)敲打雕琢石器(硬物)的一种概括。它体现了五华匠人专注精进、追求卓越的精神,也反映了自古五华石业发达、石匠众多的历史。 翻开史册,在明代,五华已有以石建桥的记载,五华县华城镇至今犹存明代的董源石桥;在清代,五华已是石宫、石庙、石室、石牌坊林立,用石门、石窗、石柱、石梁等石材建造的民居遍布乡间,石狮、石像等石雕作品大量出现且风格独特。 琴江河滔滔,一座饱经风雨的桥梁横卧其上,桥身石头满是斑驳,桥墩石头默默承受流水冲刷。这座桥就是被称为“石雕之乡”橱窗的水寨大桥。它没有一枚钉子、一根钢筋和一丁点混凝土,桥墩、桥面、台阶等都由花岗岩砌筑而成,其建造技术难度丝毫不亚于赵州桥,其规模则是赵州桥的3倍以上。1961年建造大桥时为减轻自重,水寨大桥两边竖立的36根石电灯柱被挖成空心,从开采修琢至安装,长236.2米、宽6.6米的桥都是由五华石匠独立完成的。 历史悠久的五华石业造就了名师巧匠。他们善于建造高楼大厦、亭台楼阁,精通雕刻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据悉,鼎盛时期,五华石雕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口逾10万人,除了在本地敲石雕刻,还有成千上万名石匠去往全国各地,凭借一双巧手闯出一片天地。广州越秀山五羊石雕、南越王墓石雕群、珠海渔女雕像……这些久负盛名的石雕珍品,均出自五华石匠之手。 “五华石雕的特色是‘近看粗犷大气、远看极富神韵’。”省级非遗项目“五华石雕”的县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春泉说,水寨大桥桥头安放着的两尊明代石雕狮子便是五华石雕的代表杰作之一。石狮不仅威风凛凛,口中还含着一颗滚圆的石珠,只要用手轻轻拨动,石珠就会滚动;但无论怎么扒拉,石珠就是拿不出来。“由于五华石雕的原材料以花岗岩为主,传统工艺手法也比较粗犷,非常适合创作大型作品。”陈春泉说,大型石雕作品往往由多块石材组成,需要多人合力。石匠师傅们会根据作品草案进行明确的分工,并按照设计方案精准雕刻完成,最后组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广州越秀山五羊石雕便用了130多块花岗岩,整个创作过程体现了五华石匠出色的统筹能力与高超的技艺。“这些作品经得起岁月的洗礼。”陈春泉说。 坚守匠心,传承发展工匠精神 “叮叮当当……”在梅州市五华石雕工艺有限公司的厂房里,陈春泉正聚精会神地雕刻着手中的石狮。因为长期从事“打石”工作,陈春泉的双手比常人的更大一些,只见他一手拿锤,一手拿錾,朴实无华的石头慢慢在他的精雕细琢下开始有了“生机”。“我干这行40多年了,以石谋生是手艺活,要终身学习、不断完善。”陈春泉说,一开始他雕刻的是给农村自建房用的门框,20世纪90年代,他专门到广州拜师,“雕刻石头需要专注与耐心,还要不断实践与总结,才能雕出好的作品”。 环顾四周,记者看到陈春泉雕刻的多个作品,动物栩栩如生、人物惟妙惟肖,他还同比例缩小复刻了五羊石雕、渔女石雕等经典作品,陈春泉表示,他多年来坚持学习优秀作品,经常琢磨怎样雕琢更好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草案到半成品再到最终作品,每一步都需要学习与坚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又脏又累”的工作性质让五华石雕在年轻人这里遭到冷遇。陈春泉有两个儿子,但是没有一个愿意跟着父亲学石雕,“他们都嫌这份工作辛苦,我愿意教,可是他们不愿学,也勉强不来。”陈春泉理解儿子们,却也表示有些无奈。在他看来,这门手艺艰苦且周期长,有更多选择的年轻人不选它也情有可原,但传统石雕工艺传承形式多为“传帮带”,“我们这辈人老去后,是不是就没有人知道纯手工开料、刨荒、制作的石雕有多独特了?”陈春泉隐隐有些担心。 近年来,为保护、传承与发展五华石雕,五华县委县政府制定扶持政策,推动五华县蒲丽顶森林公园五华石雕工艺文化产业园建设,并建立五华石雕传习所,打造集传习、设计、生产为一体的传习基地。目前五华县有1名“五华石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将手中顽石变为艺术精品是一种创作,也是一种传承。虽然五华石雕的传承任重道远,但陈春泉说,他愿意坚守精进,同时努力传承与发扬这门手艺:“我这辈子做石匠,感觉很骄傲。” 石本无言,匠心内藏。“吃苦耐劳、专注耐心、坚持学习、精益求精,这些都是数百年来五华石匠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华县建筑行业协会秘书长钟高波说,五华作为工匠之乡,近年来五华建筑行业不断追求卓越,追求精益求精的建筑品质,也是对五华工匠精神的一种传承与发展。 鼓励创新,施工总产值破百亿 高超技艺饮誉大地,工匠之乡再获殊荣。 2021年12月25日,2021第四届广东“南粤工匠”高峰论坛在梅州市五华县举行。其间,现场宣读了一份喜报,五华县足球文化公园体育场馆(第一期、第二期)工程荣膺2020—2021年度第二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鲁班奖可以说是中国建筑行业最高奖,是许多中国建筑人毕生追求的荣誉。”广东五华一建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伟方说,该工程由标准体育场(惠堂体育场)、三馆一体(篮球馆、游泳馆、羽毛球馆)的体育馆(威光体育馆)、文化广场、红色体验馆和足球科技馆等组成。其中惠堂体育场的设计以“天使之翼”为主题,整体形象犹如一对环抱的羽翼,象征“天使合拢之际,足球腾飞之时”的美好寓意。 据介绍,组成“天使之翼”造型的共有54榀双层变截面空间桁架,最重单榀桁架重量达301.3吨,最大悬挑长度48米,高度最高58米。这在承建单位广东五华一建工程有限公司负责的钢结构建筑中已达到了“天花板”,但公司团队还是通过技术攻坚完成了组建,将这个如艺术品般的体育场呈现出来。 “建筑业不仅是五华的传统产业,更是优势产业。”在钟高波看来,此次五华荣获“鲁班奖”,是近年来五华建筑行业不断进取、积极创新创优取得的成果之一。 2019年,五华全面启动建筑之乡创建工作,迅速制定行动方案。在实施企业总部回迁奖、资质晋级增项奖的基础上,出台奖励办法,形成创建工作“1+3+4”政策支撑体系。“至目前,全县建筑施工总产值、创优创新、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资质职数等各项指标和增幅均有了明显提高。”五华县住建局局长叶定思说,这几年该县建筑施工产值连创新高,2020年完成施工总产值81.46亿元;2021年达83.93亿元;2022年仅上半年施工总产值便突破百亿,达到了153.65亿元。 “现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建筑企业创新创优,这给我们很大的信心和鼓励。通过创新创优创品牌,我们才能更好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广东五华二建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乐云说,近年来该公司每年都能获得省级、市级优质工程奖项,也拥有一些国家级专利。他表示,建筑企业要行稳致远、长足发展,应当在整体上稳扎稳打,在细节上精益求精,在关键上创新创优。而政策的东风极大激发了五华建筑业的活力,推动“建筑之乡”高质量创建。 “接下来五华将从完善建筑业产业体系、升级建造方式、健全工程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建筑业企业竞争力、支持建筑业走出去、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着手,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扶持措施,加快优化建筑业全链条产业结构布局,提升建筑工程品质和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不断巩固我县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加快建设建筑强县,全力把五华建筑业打造成为稳定的百亿以上产值支柱产业。”叶定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