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楼江甜粄等你来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8月17日        版次:ZT16    栏目:    作者:陈娣云

  □陈娣云

  

  客家山歌有唱:客家美食样数多,样样都系顶呱呱。今日听涯来介绍,首当其冲是甜粄。爱吃甜粄来五华,五华甜粄在楼江,又揉又搓功夫深,蒸出甜粄韧又甜。歌中所唱的楼江,是位于五华县东南部安流镇的一个自然村。楼江村的甜粄极富特色韵味,颇有名气,十里八村无人不赞。

  据楼江村老人介绍,此村制作甜粄历史悠久,将近百年。村民逢年过节、有婚庆寿辰等好事,就有蒸甜粄的习俗,楼江村有“不蒸甜粄不像过年,没有甜粄不成礼”的说法。那么,威名远扬的楼江甜粄有何秘制方法?下面一一道来。

  甜粄的制作颇有讲究、很有“学问”。作为一个地道的安流人,我曾多次目睹甜粄的制作过程。首先是原料,新鲜糯米用水浸泡一晚(此举为了增加糯米的韧性,做出来的甜粄有嚼劲),次日清早捞入麻筛,沥干水分,用水桶装上载到市场磨成粉,后加少许粘米粉(防止太软糯)与糯米粉在“么栏”(圆形带边竹制盛具)内拌匀。其次是配料,把适量红糖(据老一辈经验,一斤红糖配一斤粉才够甜)加少量清水放进锅里,慢火熬成糖浆,以筷子蘸上滴在盛有清水的碗内,糖胶凝固不扩散为宜,然后将煮好的糖浆倒入“么栏”里的糯米粉中,并不断搅和,搅匀之后,面团成型,重头戏——搓甜粄该开场了。俗话说“吃甜粄容易,搓甜粄难”。甜粄好不好吃,关键在于揉搓的时间。

  揉搓甜粄可是个体力活,妇女往往没有足够的体力,这时家里的男士上场了。只见第一位男士卷起双袖,一双有力的大手,不断地对面团进行揉、挤、搓、压、甩、翻面。如此反复,十几分钟过去,这位男士明显体力下降,因为二十多斤的面团很消耗体力。这时第二位男士接上了,然后是第三位。男士们轮番上场,直至面团被揉得表面光滑,能拉伸几米为佳,至此生甜粄完成。

  随后,将揉搓好的生甜粄摊在圆形木制板上,抬入放了水的大锅内,罩上锅盖。此时妇女们上场了,她们烧上新鲜的柴火,慢火蒸上三四个甚至五个小时。在蒸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控火势,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容易干水、烧焦;太小,水蒸气不够,蒸不熟。整个过程,聪明的客家妇女会通过监听水声和观察水蒸气来判断锅内水的分量,当发觉水不够时,不用揭盖,沿锅盖边淋上一定量的冷水就行,这样,避免了锅内热量的流失,节省了燃料和蒸煮时间。蒸一定时间后,当闻到糯米香味时,揭开锅盖,用筷子插入甜粄中间(因中间较难熟透)不再粘有糯米浆时,生甜粄就算蒸熟。此时,黄澄澄、韧结结、经过族人们分工合作、共同努力的甜粄便大功告成。

  也许有人会问,蒸个甜粄,需要那么多人吗?也许你不了解,客家人重感情、讲情义,逢年过节不在乎吃喝多少,而在乎一大家子人和和气气,共同完成节日所需食材。蒸煮甜粄时的分工合作:妇女负责准备原料、锅灶、柴火;男士则负责采办糖、米,碾粉,搓生胚,族人们通过一起劳作,既准备了丰富美食,又加强了联系,增进了彼此间的情感。此时的一床甜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一种美食,更是全体族人智慧的结晶、情感的寄托、团结的象征。甜粄蒸好,务必揭开锅盖,否则熄火后水蒸气倒滴入表面,会导致表面不光滑、外形难看。待其放凉后,就可开吃了。

  甜粄的吃法较多,最受欢迎的是煎吃。首先把甜粄切成长约10厘米、宽约5厘米、厚1厘米的小块,铺一层到锅里小火慢煎(煎甜粄最好用不粘平底锅,防烧焦),如果说蒸甜粄讲究的是功夫,那么煎甜粄讲究的就是火候。待甜粄煎至两面金黄,洒上点蜂蜜,此时外酥里嫩,看得人垂涎三尺。于是乎乘热装盘上桌,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往嘴里送,又不得不赶忙张开嘴巴呵气,因为太烫,受不了,真是“心急吃不了热甜粄”。此情此景,真让人忍俊不禁。待嘴里的甜粄凉些,嚼上一口,外酥内韧,满嘴粘牙,油香、蜜甜、粄韧,交融荟萃,一起冲击你的各种感官,定让你直呼爽快,真应了那句,“吃上一口煎甜粄,赛过天上活神仙”。吃甜粄需慢慢嚼,越嚼越有劲,越嚼越香甜。因甜粄韧性大,易粘牙,往往有老人因吃甜粄而“带出”牙,于是乎有“甜粄好吃又好嚼,嚼掉叔公二排牙”的笑话,不过这依然阻挡不了老人吃甜粄的热情。甜粄也可切成小块蒸软食用,此法适用于怕热气,易上火者,也可直接“冷吃”,品味甜粄的清甜。

  随着时代变迁,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各种零食应有尽有,甜粄已不是过去为填饱肚子的生活所需品,但楼江村民仍保留蒸甜粄的习俗,为的是过完年节,出外的游子行李中必须有父母亲手蒸煮的甜粄。此时的甜粄已不仅仅是食品,更是家乡父老对在外游子的一份牵挂。带出家乡的甜粄,成为游子乡愁的寄托、精神的慰藉。

  朋友,介绍了这么多,你确定不来体验有趣的甜粄制作工艺,不来品味浓缩亲情的客家甜粄,不来品尝香甜可口、有嚼劲的楼江甜粄?楼江甜粄在五华等你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