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从景德镇到石湾

用妙笔与窑变演绎釉色新风尚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8月17日        版次:FA13    栏目:    作者:景瑾瑾

    黄维珊

     黄维珊作品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景瑾瑾

  

  说起陶瓷文化,江西景德镇和佛山石湾是两处绕不开的高地。对于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黄维珊而言,这两座城市恰是她的故乡和“第二故乡”,她将两地极具代表的“瓷”文化与“陶”文化巧妙结合,并从中汲取创作灵感:既让青花釉里红和石湾柴烧文化发生美妙碰撞,又让景德镇青花的装饰技法应用到了石湾陶器上。

  

  将“瓷”文化与“陶”文化巧妙结合

  

  “70后”黄维珊出生于江西景德镇,父母都是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景德镇陶瓷学院,下称“陶院”)的教授,她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后来,她又考入了陶院,在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习。

  大学毕业后,黄维珊来到了佛山,在佛山市技师学院当老师。但她终究没放下对陶瓷艺术的热爱,并于2013年起重新拾起。

  虽然从事的第一份工作与陶瓷没有直接关联,但由于之前在陶瓷艺术方面有学习和积累,黄维珊很快就选定了自己的主攻方向:研究青花釉里红及当代石湾陶器柴烧文化,并且应用到陶瓷作品上来。她尤其钟情于陶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的“窑变”,即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她的作品多以气烧和柴烧二次叠加烧成,釉色变化丰富。

  将景德镇的“瓷”文化与石湾的“陶”文化结合,是黄维珊在创作之路上始终秉持的美好心愿,也是努力方向。

  

  让“青花”和“石湾陶”发生美妙碰撞

  

  晓烟生绿树,花影浮动,一筐欢喜一筐春……黄维珊的柴烧青花釉里红陶瓷系列作品,极具绘画和窑变之美。她笔下的花鸟和人物,都以极简线条勾勒而出,写意灵动,生趣盎然,稚拙可爱。

  “我很喜欢带有弧度、稚拙的造型。图案创作和线条勾画上,我本能地偏向于那种自由欢快、一笔到底、一气呵成的流畅笔法。同时,我也喜欢柴烧时的窑变,喜欢窑变的不确定性,变化非常丰富,会带来很多人工所不能达到的渲染之美。”黄维珊说。

  为了研究青花釉里红的窑变之美,黄维珊一开始烧坏的作品不在少数。但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积累中,她总结出了自己独到的心得,开创了青花釉里红现代美的新格局。

  让“青花”与“石湾陶”发生美妙碰撞,是黄维珊的又一创新尝试,她将景德镇青花的装饰技法应用到了石湾陶器上。比如,其作品《斑斓》,就是选用石湾陶土,手工拉坯成型,运用石湾红釉和景德镇青花料上釉,然后用柴火烧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具有金属质感的柴烧颜色釉陶器,表面看上去像陶器,但其实已达到了瓷化的质地。而且,此作品在窑变之后呈现出钧窑的釉面效果,熠熠生辉、典雅大气。

  作品《斑斓》2018年获得“国匠杯”金奖;《璀璨》2018年被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流光溢彩》2019年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凭借不断突破和创新的精神,黄维珊铸就了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