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专访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

矗起深圳高楼脊梁 不断创造深圳速度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8月18日        版次:ZA13    栏目:    作者:沈婷婷

     陆建新

     深圳高楼耸立 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摄


  文/羊城晚报记者 沈婷婷 图/羊城晚报记者 李艺戈

  

  1982年10月,陆建新在湖北收到工友的一封信,信中描绘了深圳经济特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说要盖50层的中国第一高楼。“学建筑的我,那时见过的最高楼只有5层,想到要是能参与中国第一高楼建设,这是何等有幸!”

  陆建新从湖北荆门一路乘火车南下。“当年的深圳还是一家一户的小渔村形态,一眼就能望到头的马路窄窄的,当时的国贸还只是一个大基坑。”这是陆建新对深圳的最初印象。

  如今,国贸大厦、地王大厦、京基100、平安国际金融中心,这些深圳不同时代的第一高楼在陆建新的主持参建下不断刷新了深圳的天际线。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2周年之际,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陆建新,走近这位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走进他参与建设的摩天大楼不断创造“深圳速度”背后的故事。

  

  见证“中国建造”不断崛起

  

  陆建新在西丽的一个新项目上,与羊城晚报记者追忆自己建大楼的故事。站在基地看台上,他看着工人们肩扛钢筋,满眼望去都是曾经自己青春的影子。

  从业40年来,陆建新参与了中国建筑从100米级高度逐步攀升至600米级世界高度的全过程,亲身参与创造了“深圳速度”和世界高层建筑施工速度新纪录,“建”证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壮大,也见证了“中国建造”的不断崛起。他表示:“‘深圳速度’就是这片热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最真实的写照,这是我最大的感受。深圳取得今天的成绩,就是因为有这种拓荒牛的精神。”

  在他看来,深圳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包容。包容外来人、包容年轻人、包容创业者,这种包容为深圳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能量。陆建新认为,“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口号永远都不过时。他希望来到深圳、在深圳发展的人都能有归属感,爱上这片土地,为深圳发展贡献青春。

  

  实现许多重大建筑技术创新

  

  超高层建筑结构高、跨度大,施工难度超乎想象。而由陆建新率队参建的多座地标性建筑,不仅创造了世界高层建筑施工的最快纪录,而且实现了许多重大建筑技术创新。

  160米的国贸大厦是当时中国第一幢超高层建筑,没有太多施工经验可以参考。为了提高速度,项目施工团队研究出了一套滑模施工技术。记者了解到,每20厘米提升一次的滑模施工,需要陆建新一次次地用仪器测量,同时纠正偏差,以此保证整体建筑的垂直度。建成后,深圳国贸大厦整体垂直度偏差没有超过25毫米,远低于当时垂直度偏差不超过30毫米的建筑验收标准。陆建新还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陆建新担任384米的深圳地王大厦钢结构项目的测量负责人。那时,这个结构高度的施工测量国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经过反复钻研,他最终摸索出一个办法:采用传统的经纬仪观测与激光投点量距两种测量方法建立双观察复核系统。结果,成功控制钢柱总垂偏内倾25毫米、外倾17毫米,仅为当时美国钢结构AISC标准允许偏差的1/3,创造了中国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测量的世界奇迹。

  在陆建新身上,有一种非常不起眼,但又绝不平凡的工匠精神,精细、准确、有效地解决问题不仅是出于一种现实的需求,也是关乎自身本能性的要求。2004年,他参与当年中国第一高楼——492米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建设。这座摩天大楼钢结构安装总重量大、单件重、造型独特、变截面多,在偏差控制等方面极具挑战性,且合同工期被业内专家评价为“极限工期”,作为上海环球的钢结构项目总工,陆建新与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共同破解了转换桁架第一次跨越、带状桁架第一次释放、472米高空51米跨度桁架第一次合龙等10项“第一次”难题。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从开工到封顶,历时900多天的钢结构工程未发生一起重伤及以上安全事故。

  

  倡导工匠精神融入城市发展

  

  陆建新一直强调,深圳是一座成就梦想的城市,1982年他来到深圳,从施工测量员做起,与工友们参与创造了深圳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这些地标建筑的都有他的“身影”,是他和这些造梦的深圳建设者一起刷新了深圳的天际线。

  羊城晚报记者细数了一下,陆建新和同事们一起先后建起了44座重要建筑,其中20座属于国内知名的城市性地标:中国第一幢超高层大厦——深圳国贸大厦;中国第一幢摩天大楼、当年亚洲第一高楼——深圳地王大厦;当年北京第一高楼——北京银泰中心;当年世界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当年华南第一高楼——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当年华南第一高楼——深圳京基100;目前深圳第一高楼——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

  “参与了这么多地标性建筑的建设,是不是觉得特别自豪?”面对羊城晚报记者的提问,陆建新轻声笑着说:“就是一份工作,习以为常,感觉很正常,谈不上很特别,就是我的本职工作。”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2周年之际,如何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力量?陆建新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以前我们常常提‘深圳速度’,现在我们更多的提‘深圳质量’,其实这就体现了如今我们对城市高质量发展新道路的追求。从速度、规模,到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把质量摆在前面,精益求精。”

  “以我所在的建筑业为例,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一定是绿色化、智能化、工业化的。当前整个建筑行业都在转型升级中,智能制造其实就是通向未来的一个重要的渠道。”陆建新说。

  在这个过程中,“工匠精神”是不可或缺的。陆建新一直强调,通过技术的创新、科技的进步,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把质量做到极致、做成标杆,我们的产品、我们的行业、我们的城市才能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大品牌和引领者。“我相信未来深圳将继续实现速度和质量的双提升,在不断刷新‘深圳速度’的同时,以‘深圳质量’成为世界城市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