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大学生“三下乡”:用青春抒写“00后”的乡村实践故事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8月18日        版次:ZA15    栏目:新悦活    作者:黄士、谢绮琪

     广东工业大学“爱满童心”实践团

     “三下乡”的大学生们和留守儿童谈心交朋友

     让人动容的乡村孩子笑颜

     在烈日下直播的大学生

     大学生“三下乡”团队亲手制作竹编工艺品

     大学生们护送孩子们回家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黄士

  实习生 谢绮琪

  图/受访者提供

  

  夜色渐稠,星星缀满静谧的夜空。“大家准备好,晚会还有半个小时正式开始。”话音刚落,林清景来到舞台中央,把彩旗、彩灯从舞台中央徐徐拉开。而后熟悉的苗族旋律渐起,一场乡村音乐会即将启幕。

  而在另一个乡村角落,刘耀庭也感受着别样的热闹。“又脆又甜的鹰嘴桃,夏日来一份,清新得很!”说罢便咬了一口手里的鹰嘴桃,这个吃播镜头实时地出现在手机直播间里,身旁的村民不禁为他点赞。

  与此同时,蔡舒桐也正在忙碌着。“爷爷奶奶,看镜头,笑一个。”趁老两口相视一笑,他连忙摁下快门,将自然流露的幸福感定格。拍摄结束后,队员为合照制作了相框,将满怀故事的照片送到老人手中……

  这些活动片段中的男孩女孩,既不是专业乡村教师,也不是职业主播和摄影师,“高校大学生”才是他们共同的身份。这个暑期,他们奔波劳作的身影散落在湖南怀化三桥村、广东韶关瑶族村、梅州上村等,成为夏日“村”光里的独特风景。

  盛夏七月,2022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如期而至。或开展爱心义教、或推广助农直播、或探寻非遗故事……众多像林清景、刘耀庭、蔡舒桐一样的“00后”在校大学生暂别校园书香,脚踏乡间阡陌,感受着泥土的芳香,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鼓舞中甘洒汗水,于乡村振兴的社会课堂中抒写青春亮色。

  

  “实干派”——以真心捧起乡村笑颜

  

  7月中旬,坐落在湖南省怀化市的美丽乡村——藕团乡三桥村,迎来了一群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爱满童心”实践团的新朋友。12名大学生从繁华都市广州城到田埂流水三桥村,开展一场为期10天的下乡实践活动。

  这群来自他乡的志愿者,尝试用他们的方式抚慰深山孩子的心灵。“当地许多儿童性格内敛,不愿与他人交流,感觉他们内心有一面封闭的墙。”队员林清景说,为了让孩子们找回自信心,他们在村里设立了爱心邮箱,鼓励孩子们写信倾诉烦恼。

  得知当地苗族的孩子能歌善舞,他们决定在三桥村举办一场乡村音乐会。晚会当天,孩子们勇敢走上舞台,歌声清脆嘹亮,舞蹈欢快灵动。“那天很忙很累,但看到孩子们那抹自信的笑容,真心觉得值。”队员詹泽森如是说。

  与广工“爱满童心”实践团不同的是,暨南大学“映像”志愿服务队的关爱对象是乡村老人。今年暑假,队员们来到梅州上村,用镜头为当地老人提供免费拍照服务。“有单独拍的,有想和老伴补拍一张纪念照的,也有带上一家人拍全家福的。”在队员蔡舒桐看来,虽然镜头里每天都是不同的村民,“但他们的笑容都一样至真至善。”

  下乡实践的活动丰富多样,除了关爱特殊群体,还有一群大学生致力于用“数字技术”为农村发展奉献萤火之力。“非常激动,点赞数破十万了!”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寻迹三下乡”队伍的刘耀庭和村民一同笑着。烈日下历经两小时的直播,刘耀庭为瑶族村售卖了逾500斤的特色农产品。

  距离广东韶关瑶族村上千里的安徽竹乡流波䃥镇,也有人在共享着同一份喜悦。广工“炤炤”实践队队员王月荷讲述:“经过长时间的沟通与协商,我们志愿团队与当地工厂签下了一份电商助农‘合作意向书’。”未来,来自王月荷家乡的竹编制品将有机会在其实践队的电商平台售出。

  

  “赶路人”——在路上体味酸甜苦辣

  

  暂别青葱校园,奔赴乡村实践,不仅让大学生们看见了更立体的社会,也让他们更充分地认识自我,收获一堂别开生面的下乡实践课程。

  在广工“三下乡”的记忆里,有两种味道叫人“魂牵梦绕”。一种是三桥村的西瓜甜,一种是湖南的剁椒辣。两种味道相结合,恰如这段三桥村之旅。林清景回忆道:“初到三桥村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乡下多蚊虫、夏季闷热,还有广东人吃不惯的湖南辣椒。”

  下乡的未知难题也在考验着其他实践团队。“寻迹三下乡”团队在瑶族村面临交通不便的困难,从当地驱车到县城需要半个小时,买菜、购置生活用品、日常出行都十分不便。“炤炤”实践队也有受阻之处,在跟当地村民沟通介绍新技术时颇为头疼,由于村民们知识水平有限,需要反复耐心地讲解。

  在同学们的下乡印象中,除却一路同行的团队队员,还有当地任劳任怨的基层工作者。“一次上山调研途中,洪水将前行的道路淹没。村里邓书记首当其冲,在前方搬起一块块重石铺在水中,并反复确认石块的位置,为我们筑起了一条前行的石路。”望着眼前的石路,队长陈美媛和队员们敬佩不已。

  “再多的困难,都抵不过一口西瓜甜。”詹泽森笑言,下乡实践是大学生走出象牙塔的重要一步,难免会遇到困难。但村民的淳朴热情、队员间互助互爱,实践过程中未知的收获、成长的改变,都让这段旅程无可替代。

  

  “逐梦者”——用奋斗描绘青春底色

  

  这群来自广州城的大学生,启程乡村的初心各有不同。有人执着于乡村情怀,有人愿学以致用,还有人仅仅是想迈出勇敢尝试的第一步。不管为何出发,他们都在异乡的一隅收获了奋斗的美好。

  19岁的陈美媛毅然选择担任“寻迹三下乡”活动的队长:“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这次下乡,是我力所能及给予乡村的一种回馈。”选择在家乡安徽省开展实践的王月荷,一样怀揣着回馈之心启程:“家乡的竹编制品太美了,想让更多人知道它。”

  在“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归途中,他们背包里装的是沉甸甸的成长之礼。就读于电商专业的詹泽森,未来想通过专业知识让三桥村的农产品走得更远;看过村支书“筑路”背影的陈美媛深受基层工作者的影响,梦想成为一名公务员;就读社工专业的林清景则希望有机会参加西部计划,在西部地区挥洒青春。

  “印象最深刻的是墙绘那天。我们在三桥村墙体上画了广州塔,孩子们都问我这是什么,我说那是我们来过的痕迹。”林清景说,墙面上的广州塔和三桥村,不仅代表着广工学子与三桥村孩子的奇妙联结,还寄予着城乡共同发展的美好憧憬。

  广东工业大学“三下乡”指导老师刘静林表达了暑期实践活动的初衷:“希望将来有更多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加入西部湘黔桂区域的乡村建设中,让社会看到青年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无限可能。”

  既不好高骛远,也没有选择“躺平”,深入实践的大学生,只是投身于广阔的乡村天地中,干着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情。“00后”任性、娇气的偏见被打破,朝气蓬勃、吃苦耐劳、踏实笃行等词汇,在“三下乡”的故事里与他们产生着美好的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