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于惠东梁化的“昆山片玉”石磨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丽媛 通讯员 叶衍达 作为惠州千年茶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惠东的种茶历史、饮茶风俗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据考证,惠州种茶史领先岭南其他地区数百年,唐宋时期,惠州饮茶之风普及民间。苏东坡、唐庚等众多文人雅士对古代惠州茶事着墨甚多,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文章。而目前惠州千年茶史最有力的证据,则是出土于惠东梁化的“昆山片玉”石磨。结合社会风俗和历史背景考证,该石磨为当时用作磨茶的器具,反映出当时惠州茶事兴盛。 耐人寻味的是,为何这件精美的茶磨会在惠东梁化出土? 惠州市博物馆有关研究分析认为,在隋唐废梁化郡而设立循州总管府后,当地官府发现当时社会风行茶话会,为讨好当朝上级官员,专门制作了这件精美的研茶石磨,或作为贡品。但因各种原因未能进贡,这件石磨最终留在了惠东梁化。如今“昆山片玉”石磨作为“镇馆之宝”,被收藏于惠州市博物馆中。 此外,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惠州茶文化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东晋时期。据东晋斐渊《广州记》记载:“酉平县出皋卢,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这段记述被普遍认为是关于惠州茶文化史最早的记录。 其中,“南人以为饮”说明,早在东晋南方人或岭南人都在喝惠州产的茶,可见当时惠州茶业生产和贸易流通就已相当发达。 所谓的“皋卢”即为苦丁茶。有观点指出,出产“皋卢”的酉平县,就是惠州归善(欣乐)县前身。不过,有关“酉平县”的真实所在,业界尚存争议。 据有关文史学者通过民国《博罗县志》考证,酉平县或在今惠阳平潭至惠东多祝之间,近梁化。 惠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丘燕伦表示,惠州茶文化传承至今已有千年之久,底蕴深厚,是重要的文化瑰宝,值得深入挖掘,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