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花”种在石阶缺口处 |
转角遇到“花” |
与孩子们一起制作小花 |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黄士 实习生 杨梓跃 图/受访者提供 郁金香、虞美人、马蹄莲……在广州大学城南亭村的街角巷尾,一些特殊的羊毛毡小花悄然盛放,走红网络。它们“长”在道路的破损处、石阶的缺口处、墙壁的裂缝中,“种”下这些小花的人,是今年刚刚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的学生罗盛天,网友亲切称呼他为天天。天天期盼这些羊毛毡小花在修补城市面容的同时,也能够治愈来往人们的心灵缺口。 创作源自生活,修补城市缺口 大学二年级时,天天搬到与广州美术学院仅一街之隔的南亭村居住。这是一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岭南村落,有着独特的人文气息,受到许多学生的喜爱。然而,村里不少房屋年久失修,有些墙体出现破损。居住在南亭村的天天无数次在学校和住所之间穿梭来回。 转眼间三年过去,天天也要毕业了,他与小花的故事便是从毕业作品开始展开。“着手制作毕业作品前,导师建议我不要将作品局限于室内展厅,从‘社区关系’出发去创作,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去表达艺术。”天天因此将目光投向自己生活的南亭村,尝试用羊毛毡修补城中村里年久失修的破损街角。 距离天天制作第一朵正式的小花已过去5个月,但天天回想起来仿佛就在昨日。“4月份,我在家中提前将羊毛毡小花戳好,到了南亭村现场擦拭干净破损处,用粘土填补损坏的洞,接着一点一点把绿色的羊毛毡和彩色小花戳进黏土中,直到把黏土覆盖形成一片‘草皮’,保护小花的根部。” 做好“花花补丁”后,天天也经常到现场检查、修补小花,确保每一朵小花依旧保持生机与活力。一朵朵鲜艳的小花盛开在裂开的墙缝之中,最终汇总成为天天的毕业作品,在学校和南亭村集中展出,给老城带来生机活力。 从学生到老师,由一个人到一群人 这一“种花”的行动有一个可爱的名字——“花花补丁计划”。如今,这一计划吸引了众多同好者加入,形成了一支越来越庞大的修补队伍。“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成员有房东阿姨、老师、外卖员、志愿者、同学等等。” 现在,毕业后的天天在正式工作前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一名业余的“老师”。在刚刚过去的暑假,他在广州和顺德等地的美术馆内带领学生们一起制作羊毛毡小花,通过教育的力量,将“花花补丁”带出广州,走向更多城市的街头。 从被老师鼓励而创作毕业作品,再到自己以老师的身份去教其它人“种花”——天天发现,种花的队伍已从一个人变为一群人,他一如既往地坚持着。“参与‘花花补丁计划’的人们会被称为‘小花侠’,越来越多‘小花侠’的加入也使得项目变得更加可持续。”天天目前偶尔还是会回到南亭村进行创作,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种花的日常,跟年轻人一起分享如何制作各式各样的小花,一同将“小花侠”的故事延续…… 转角遇到“花”,瞬间治愈人心。未来,“花”的形式或许会变成别的载体,但“花花补丁”所产生的那份温柔不会褪去。他表示:“这是一种美妙而励志的行为,能鼓励在都市里奋力打拼的人,去迎接未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