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传统项目不缺席 文化活动送大餐

这个中秋假期,东莞氛围拉满,市民“节目丰富”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9月09日        版次:DA13    栏目:    作者:余宝珠、余晓玲、文聪、王雷

    

     市民在大街上赏灯笼

    

     传统月饼制作

  

  统筹/余宝珠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余宝珠 余晓玲 文聪 王雷

  

  以音乐为线,搭建思念之桥;赏园林美景,观岭南之月。今年的中秋,东莞各种文艺十足的活动纷纷上场,为传统节日平添几分文艺气息。一场场特色鲜明又独具传统韵味的文化活动给东莞的中秋增色添彩,让广大市民乐享不一样的中秋佳节。

  通过这些活动,市民可在岭南园林美景中领略可园文人雅集的故事,也能穿梭于各个美术馆接受艺术的熏陶,还可游走于文创园来一场潮流的音乐盛宴。此外,不少镇街也延续传统,结合灯笼制作或月饼手作等中秋传统活动,让节日保留传统风味。

  

  文艺十足,赏音乐园景美术展

  

  9月7日晚,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侨联承办的“潮流东莞·火柴盒”中秋节专题“但愿人长久”音乐会活动走进莞城囍舍文创园,将远隔千万里的侨胞们和祖(籍)国的节日氛围连接在一起,受到在莞侨领侨商、归国留学人员、归侨侨眷们的欢迎。

  节假日期间,十多场“潮流东莞·火柴盒”中秋节专题“但愿人长久”音乐会活动还将走进东莞多个镇街(园区),打造“莞味”中秋氛围。同时,还将采用场景化、故事性与火柴盒音乐巧妙结合,让莞人感受城市活力,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与祝福。音乐会用一首首耳熟能详的家乡歌曲,唤醒了侨胞们的浓浓家乡情。

  除了音乐会,东莞还于9月7日晚启动了让人期待已久的东莞“美术馆之夜”活动。分布在不同镇街的8家美术馆同时发声,结合本馆特色和具体艺术展览,以丰富、精彩、新颖的活动,为市民带来了丰盛的视听盛宴和高雅的艺术审美。“美术馆之夜”活动以艺术为媒,为东莞市民送上更多精彩内容,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当岭南园林美景遇上中秋佳节,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故事和火花?这个答案,在今年中秋节前夜就能揭晓。9月9日晚,“中秋可园——岭南园林实景秀”在可园上演。实景秀首次在可园水面搭建舞台,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以中秋雅集为背景,用“剧”的方式串联起整场演出。

  活动旨在用“文化+科技”方式,重现莞邑文化经典场景,通过对可园文人雅集故事的现代演绎,实现城市文脉的传承和延续。从主办方发布的“中秋可园”实景秀节目单可以看出,6个节目以可园、中秋为主题,全部为东莞推出的原创节目,其中5个节目专门为了此次实景秀围绕可园主题创作。节目中以东莞市可园博物馆馆藏书画文物为灵感创作的开场舞蹈《扇舞丹青》,尤其引人关注。

  

  延续传统,月饼灯笼载故乡情

  

  中秋佳节,各项传统活动也是不可缺少的。月饼、灯笼等中秋传统“必要项目”在这个佳节也有不少相应活动,让广大市民感受到满满的节日氛围。

  中秋佳节,月饼飘香。位于东莞市大朗镇地豆街的大朗饭店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但祖孙几代人已传承手工月饼制作工艺近百年,即便是一锅豆沙也需熬制四个多小时。不少街坊慕名而至,从味香情浓的月饼中吃出了“儿时的味道”。

  进入饭店,浓浓的花生油香味和淡淡的面粉味扑面而来。员工们正忙碌着制作月饼,从拌粉开始,经过手工和面、揉面、扯皮、包馅,以及按压成型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后,刷上蛋清便可放入烤箱烘烤。新鲜出炉的月饼由工人手工包装,贴上火红的纸封,满满的节日喜感。据介绍,大朗饭店的月饼客户遍布本地乃至外省,一天能卖2000单左右。

  大朗本地人将这一分外钟情的月饼,亲切地称为“牛屎月饼”。年已五旬的店老板叶镇洪说,月饼虽然名字不美,但味道甚好,剥开层层油纸,一口下去,溢出的馅料瞬间侵占味蕾,口感甜而不腻。叶镇洪告诉记者,他制作月饼的手艺是祖传的,从爷爷传到父亲,父亲又教会他,已经100多年了,他们会把传统月饼制作工艺继续发扬下去。

  传统灯笼也为中秋佳节添加了不少节日气氛。临近中秋,东莞市石龙镇中山路的杂货铺也纷纷上新各类灯笼。传统纸质灯笼、竹制灯笼、造型别致的电动灯笼……各式各样的灯笼挂在商铺内外,与穿梭其中的忙碌身影共同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小时候,每年中秋就会提着这种灯笼在公园里玩。”幼时生活在香港、目前在东莞石龙一家港资企业工作的罗文雨走在中山路上,忍不住拿起一款传统简洁的纸灯笼说:“我也对那种竹制灯笼很感兴趣。”这种竹制灯笼,也是另一群小朋友的中秋“童年记忆”。

  日前,石龙少骏会联合内联会举办了一场热闹的“大湾区青少年庆中秋三地连线活动”。30余名少骏会成员及在莞港籍子女在东莞石龙会场,与90名港澳青少年“云端”相见,共同制作石龙泗洲灯笼仔,分享各自关于中秋的美好回忆。

  石龙泗洲灯笼仔制作技艺作为东莞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莞式中秋佳节不可或缺的单品。活动中,三地成员分别在领队的带领下制作灯笼仔,贴玻璃纸、糊纸、贴公仔、上漆、描花……一个个轻巧灵动的泗洲灯笼仔就在三地成员们的手中诞生了。大家对自己的灯笼仔爱不释手,觉得既体验了传统灯笼手工艺的魅力,又把自己的思想和灵感创作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