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传统“上灯”习俗 寄托人丁兴旺愿望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9月16日        版次:ZHA14    栏目:文脉链接    作者:陈丽媛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丽媛

  

  惠东梁化镇石屋寮古村落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村中古迹古建众多,处处彰显出客家民俗文化元素。记者留意到,村中不少古建筑屋檐下、或是百年古树的枝干上,悬挂着显眼的红色圆柱形竹制小灯笼,灯笼下还挂着一双塑料大桔。经过长时间日晒雨淋,这些灯笼大多显得破旧不堪,但部分灯笼外壳上的文字仍可辨认:百子千孙。

  据当地村民介绍,这是客家人传统的“上灯”习俗。上灯,又称赏灯、响灯、添灯,从字面上理解,是将灯笼挂起的意思。据考究,由于客家方言“灯”与“丁”谐音,在客家文化中带有光明希望、灯火燎原、生生不息的意味,因此悬挂起灯笼,象征添丁之喜,喻示人丁兴旺。

  记者了解到,每年元宵前后,村中喜添男丁的人家会举行“上灯”仪式,村民将小灯笼挂在榕树上,祈愿儿孙如榕树般平安长寿、开枝散叶,故称“百子千孙灯”,灯笼下的一对大桔则取其“大吉大利”的愿景。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惠州各地的不少传统村落都保留着“上灯”习俗,但是不同地方“上灯”的时间和仪式略有不同。比如,在惠东平海,当地近两年添丁的家族会在正月初十至十五晩,带上新买的煤油灯到祖屋举行开灯仪式,开灯时把灯点亮,放在祖龛上,意在向祖宗传达家族添丁的信息,祈求祖宗保佑孩子平安健康,俗称“开灯晚”。此外,在龙门永汉镇鹤湖围,上灯时间是正月十三,添丁的家庭按照“一丁一灯”的原则,在家族祠堂挂花灯,其上灯仪式除了祭祖挂灯,还有贺灯、喝灯酒等环节,十分喜庆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