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五华龙村

一脉山水祥龙舞 文化铸魂乡村兴

广东省文联、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画院派驻的驻镇帮扶工作队进入梅州五华龙村镇以来,打造“艺术乡建·乡见未晚”系列活动,探索“文化+”乡村振兴新模式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9月16日        版次:ZT14    栏目:    作者:危健峰

     龙村镇潭溪村文昌塔 赵敏 摄

     演出活动现场 帮扶工作队供图

     工作队员帮柚农挑柚子 帮扶工作队供图

     画家在龙村写生创作 黄伟哲 摄

  

  文/羊城晚报记者 危健峰

  

  “万峰青未了,天半入斜阳。”在清代客家大才子温训笔下,梅州五华龙村镇琴江悠长、青山绵延。因此,他以“登云山人”为别号,可见故土情深。

  《长乐县志》记载,龙村镇原为“龙玉湖约,在县西南一百六十里。东界梅林,西界阳坪、南洞,南界南洞及陆丰,北界阳坪”,地处梅州五华县最南端,毗邻河源紫金、汕尾陆河,面积349.1平方公里,是梅州市第二大乡镇,聚居着龙、白、温等十多个姓氏,向来是交通枢纽、人文荟萃之地。

  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龙村镇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广东省文联、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画院派驻的驻镇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帮扶工作队”)进入龙村以来,围绕乡村振兴“五个提升”履行“八项职责”,谋划和推动产业项目,发挥组团单位文化文艺资源优势,挖掘当地文化资源禀赋,打造了“艺术乡建·乡见未晚”系列活动,以文化为乡村“铸魂”,探索“文化+”乡村振兴新模式。

  

  文艺进村添活力

  

  书香浸润心田,文化走进乡间。今年4月23日,一场主题为“乡见·阅读 让世界倾听龙村声音”的读书活动在龙村镇潭溪村瞭望山·舍举行。不大的房间里,孩童的琅琅读书声、大家手捧书翻页的沙沙声与窗外的虫鸣声汇成悦耳的乐曲,从房屋向外散开到更远处……

  “以文化艺术赋能乡村,用美育润化乡村,就是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广东省文联派驻的帮扶工作队员兼潭溪村第一书记王宏芳说,举办阅读活动是为了让当地的村民老少一起阅读、一起分享、一起感受书香之美,并以此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涵育乡村的文明新风。

  此后,在广东省文联、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画院等单位的共同组织下,“乡见·龙村青年摄影队成立仪式暨庆祝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在潭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小组成员、自由公益摄影人王昆华为青年影友举办“如何拍好农产品”公益讲座。王昆华说:“从乡见·阅读到乡见·摄影,我看见了乡村青年真诚的一面。观察几位返乡青年的文化振兴工作,体会颇多,青年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带来了清风。”

  广东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带领广东红色文艺轻骑兵到龙村开展惠民演出活动,省市县镇村五级联动,各级文艺志愿者同台演出,为乡亲父老奉上了一场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由省文联、省曲协、省杂协共同主办的“广东曲艺专场省内巡演”第四站也走进了龙村,受到群众的欢迎,反响热烈。村民黄阿姨说:“我们特别幸运,特别有眼福,经常有机会在家门口看到省城来的大戏。现在物质生活好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也能跟上了。”

  据了解,帮扶工作队进驻龙村以来,几乎每周、每月、每季都有不同形式、内容丰富的活动,极大推动了当地的文化建设。帮扶工作队还邀请音乐家创作了以龙村镇、龙狮湖旅游区为主题的歌曲《龙村龙在飞》《相约龙狮湖》,宣传龙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助力龙村发展生态旅游。

  

  加大宣传添动力

  

  “柚子的销售直接影响柚农的收益,我们要多花点功夫帮助他们。”眼下正是龙村三红柚上市的季节,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派驻的帮扶工作队队员兼水南村第一书记杨麒和帮扶工作队队员郑乃旺也忙碌起来,他们走村串户、深入柚园,与柚农交流今年柚子的销售形势,帮忙联系客户。

  三红柚是龙村镇的特产之一,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年产量300多万斤。龙村三红柚虽然品质好,但地处山区,品牌不够响亮,销售渠道比较单一。于是,2021年9月在帮扶工作队的助力下,龙村镇政府举办了金柚丰收节,羊城晚报报业集团通过羊城晚报头版和专题、羊城派客户端、金羊网页面宣传等展开全媒体报道,开展直播带货,结合其他省市县主流媒体的报道,有效助力柚子销售。

  “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充分发挥羊城晚报文化大报、民生大报的优势,对龙村镇的生态、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报道,聚焦解决群众急难盼愁的事情,加快推进龙村的乡村振兴。”杨麒告诉记者,龙村镇有龙狮湖、天然石臼、登云嶂等生态资源,还有500多年历史的“寿相第”、保存完好的留畲人民会堂、乡级苏维埃政府旧址“文高公祠”、象征人文鼎盛的“文昌塔”等,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经过挖掘和宣传后,将进一步推动龙村镇旅游产业的打造,形成乡村振兴的美丽富民产业。

  在帮扶工作队的推动下,宣传龙村镇的力度可谓“空前”。据统计,目前有关龙村镇的宣传报道在国家级平台发出的有21篇、省级90篇、市级16篇、县级27篇、镇级45篇。在强有力的宣传推广氛围中,龙村越来越被世人所知,龙村的乡贤企业家回乡支持家乡的热情越来越高涨。“龙村硝芳的一位外出乡贤企业家,看到镇村发展得越来越好,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家乡硬件建设,同时欣然答应支持成立奖教奖学基金。”杨麒说。

  

  美术同行添美丽

  

  美术工作是文化建设、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美术在新时期乡村振兴和文化强省建设中发挥更好作用?今年8月24日至26日,由广东省文联、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画院等联合主办,广东画院理论研究室组织承办的“乡村振兴 美术同行”座谈会暨采风写生系列活动在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举行。

  活动中,广东画院、梅州美协、五华美协画家组成的团队深入到龙村琴江河畔、金龙村、梅蓄项目、梅蓄新村等地进行实地采访写生,交流创作心得。每到一处,画家们选好角度、摆好画夹,画笔沾满水墨和油彩,将龙村镇乡村的田园风光、山川河流、人文景观定格在纸上,形成一幅幅极具艺术价值的画作。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艺术、美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缺位。”广东画院副院长、省美协副主席冯少协表示,新时代的美术工作者应更好履行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以画感人,积极参与、主动介入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

  “乡村题材,从古至今都是画家创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新时代的乡村,更具时代符号和气息,这无疑为中国画笔墨当代性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实践途径。”广东画院理论室主任刘三齐说。广东画院专职理论家卜绍基则认为,可通过“文化艺术+”或“+文化艺术”等手段发掘利用龙村的文化资源,实现乡土文化的自我创造、自我服务与自我发展,通过文化艺术的赋能,促进龙村文化振兴。

  “广东画院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无论是在脱贫攻坚时期还是现在的乡村振兴,都积极参与、努力贡献。我们组织画家和美术工作者来到龙村,发现美、画出美,也向乡村的孩子送上美术课程,扩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帮扶工作队员、广东画院工会副主席张萍表示,将会进一步发挥画院的优势和资源,推动龙村的乡村振兴工作。

  

  链接

  

  五华龙村镇由原来的龙村、登畲、硝芳三镇合一,奇山秀水,人杰地灵。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特别丰富,极具文旅价值。

  

  先河村天然石臼

  

  先河村因先水河而得名,深山中有一狭长山谷,河床岩石上有近300米长连片天然石臼。这些石臼呈椭圆或半圆,还有穿石,是由水流冲刷和小气候降雨打磨石头而成,历经近千年。

  

  宫前村寿相第

  

  “寿相第”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邹潜斋的故居。邹潜斋乐善好施,捐粮赈灾,重视教育。为此,明世宗恩封其为“义寿相”,“寿相第”因此得名。“寿相第”有四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即“字画不褪色,铁不生锈,瓦上无片叶,室内无蜘蛛网”。

  

  留畲村人民会堂

  

  留畲村人民会堂建成于1969年,原来是一座称为“社墩”的庙,也是当时农民协会会员的联络点。留畲村革命烈士温连青1926年参加革命,1928年在龙村被敌人逮捕杀害,村民为了纪念他,投工投劳在原址上改建了“人民会堂”。后来,电影放映和文艺演出等文娱活动多在这里举行,人民会堂承载了人们红色和旧时记忆,现已得到修缮保护。

  

  睦贤村文高公祠

  

  文高公祠始建于清初,结构为砖墙琉璃瓦建筑,正面瓦顶有一对陶瓷制成的“双龙戏珠”,平日里作为村民的祭祀场所。1928年1月6日,睦贤乡苏维埃政府成立,这是第一个在五华成立的乡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府。从土地革命到新中国成立,睦贤村有16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该村于1957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革命老区”。

  

  潭溪村文昌塔

  

  2009年动工,2012年建成,楼高九层,由乡贤们捐资建成的文昌塔,既是表明龙村以往的文风鼎盛,又激励后人读书上进,如今是龙村镇的新地标。登塔远眺,龙村村落美景尽收眼底,稻田、炊烟、山峦、河流,形成一幅独特的乡村田园风光图。

  

  黄畲村龙狮殿

  

  龙狮殿自然保护区位于北回归线上,如今已变成有大湾区“充电宝”之称的梅州抽水蓄能电站所在地。龙狮殿自然景观奇特、生态非常优美。相传南宋末代皇帝赵昺曾想在此建都,叠建了宫殿墙基,后来又弃此而逃。当地百姓为纪念此事,把该地称为“龙狮殿”。温训有诗记述:“铁嶂蓄阴冥,龙狮扣殿扃。居人排虎栅,牧笠听牛铃。海气无边阔,云容不继青。当年文信国,奔逼此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