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从制造立市走向数字强市 科技创新提供发展新引擎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11月02日        版次:ZA09    栏目:    作者:沈婷婷

     深圳南山西丽科技园

  

  文/羊城晚报记者 沈婷婷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这个双十一,SKG首席产品官陆信澎忙得不亦乐乎,SKG多款年度新品在10月31日亮相,带来了多款腰部、肩颈及睡眠辅助产品,以三项创新技术升级健康生活新体验。“双十一的国内出货量大,新品在国际上也要抓紧赶货。”

  SKG是深圳一家健康穿戴品牌,在去年双十一“肩颈按摩仪”这一品类下,SKG品牌的销售占比已经达到70%。而且在销售额表现上,已经位于个人护理类小家电(包括松下、飞利浦、戴森等品牌)的第二名,按摩器材类目第一名。这家风头正劲的深圳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销量长年稳居榜首,同时以亚马逊电商平台为国际业务渠道,为海外用户提供智能可穿戴健康产品,在全球拥有1500万年轻用户,触达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韩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深圳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像SKG一样的众多深圳企业正不断创造新模式,拓展新市场,而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创新动能不断涌现。

  

  “深圳制造”走向国际市场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2021年,深圳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达到3.54万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出口1.92万亿元,连续29年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

  在深圳跨境贸易物流监管中心,每天有超过150万个包裹从前海综合保税区清关,20分钟后到达口岸,1小时内到达香港机场。

  在国家物流枢纽平湖南站,一列满载集装箱出口货物的“湾区号”中老国际班列缓缓驶出,将深圳及周边城市生产的灯具、电饭锅、电热水壶等电子电器、轻工类跨境电商类货物运往老挝首都万象。

  在深圳盐田港码头,一批满载电子产品的跨境电商集装箱货柜刚刚抵达,这些货物将通过定制的海运快线,直达海外码头。

  现在,更多的“深圳制造”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在智能汽车领域,我们有比亚迪对标特斯拉;在科技设备领域,我们有华为对标苹果;而在健康设备领域,我们以现代美学的产品设计和过硬的科技产品力,对标一系列具有相同气质的国际大牌,比如戴森。”SKG董事副总裁卢书平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道,这种对标,已经远远不是被动“追赶”,而是引领和主动出击。这家深圳科技企业计划未来10年能够在全球拥有1亿用户,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同时做到国内与海外市场销售额1∶1的成绩。

  

  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力度增大

  

  今年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连续推出助企纾困、促消费、稳增长的5个“30条”系列政策,出台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8”政策。随着各项政策持续落地见效,10月29日晚,深圳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1-3季度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为22925.09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高于全国、全省水平。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厂区内,13条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线有序运转,1-9月,比亚迪累计销量达118.51万辆,累计同比增幅达161.76%。蓬勃向上的制造业发挥出中流砥柱的作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深圳一批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的深圳头雁企业,让深圳从制造立市走向数字强市,凸显深圳制造的韧性。新产业引领新未来,深圳制造的韧性离不开深圳科技创新提供的新引擎。

  数据显示,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4.08%跃升至5.46%,与世界最高水平以色列相当。“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深圳未来产业链的重要支撑,始终保持较高增速,前三季度企业合计增加值同比增长11.4%,对全市经济稳增长有较强支撑。

  除了一批行业的领军企业,羊城晚报记者发现作为行业新秀,深圳也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也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异军突起,成为行业翘楚,SKG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构筑了核心技术护城河,并成功转化为知识产权。截至目前,SKG共持有1400+项专利,2021年研发投入占比超7%,2022年研发投入占比约10%,核心技术已覆盖可穿戴工业设计技术、物联化及智能化技术、材料工艺技术等多个领域,核心技术的沉淀也为该公司产品迭代升级持续加持。

  过去,深圳主要靠“三来一补”贴牌实现出口创汇。近年来,深圳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的力度越来越大,自主品牌的底蕴和知名度越来越高。凭借高技术含量、高性价比、高实用性,深圳品牌赢得越来越多国际消费者的青睐。